兩頭在外是指原料進口,生產國內,銷售出口把生產經營的兩頭(原材料、銷售市場)放到國際市場上去,這樣可以解決沿海地區與內地爭原料、爭市場的尖銳矛盾。“兩頭在外,大進大出”在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一度是一個非常流行的概念,很多國內外貿企業的“第一桶金”均來自於“兩頭在外”模式。多年的發展後漸漸發現,在相關行業的利益鏈條中,中國企業只是一個打工者,豐厚的利潤被前面的研發和後面的銷售拿走了。知易行難,提升產品的品質和品牌,不僅需要大量的資金,更需要在長時間的實踐中鍛鍊研發、營銷人才。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是一條艱難的路,企業一直都在猶豫著。國際金融危機使“兩頭在外”瞬間轉變為“雙重夾擊”。面對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許多出口企業開始了突圍之路。有些中國企業透過“抄底”或“併購”,獲取國外知名企業核心技術和海外成熟的銷售渠道;有些企業更是乾脆自建境外研發中心和營銷網路。2009年,僅浙江外貿企業就建設了475家海外營銷機構。事實證明,這對於外貿企業出口增量、產品提質、市場定價以及生產穩定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兩頭在外是指原料進口,生產國內,銷售出口把生產經營的兩頭(原材料、銷售市場)放到國際市場上去,這樣可以解決沿海地區與內地爭原料、爭市場的尖銳矛盾。“兩頭在外,大進大出”在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一度是一個非常流行的概念,很多國內外貿企業的“第一桶金”均來自於“兩頭在外”模式。多年的發展後漸漸發現,在相關行業的利益鏈條中,中國企業只是一個打工者,豐厚的利潤被前面的研發和後面的銷售拿走了。知易行難,提升產品的品質和品牌,不僅需要大量的資金,更需要在長時間的實踐中鍛鍊研發、營銷人才。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是一條艱難的路,企業一直都在猶豫著。國際金融危機使“兩頭在外”瞬間轉變為“雙重夾擊”。面對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許多出口企業開始了突圍之路。有些中國企業透過“抄底”或“併購”,獲取國外知名企業核心技術和海外成熟的銷售渠道;有些企業更是乾脆自建境外研發中心和營銷網路。2009年,僅浙江外貿企業就建設了475家海外營銷機構。事實證明,這對於外貿企業出口增量、產品提質、市場定價以及生產穩定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