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物質的,存在即被感知. 這是近代英國大主教、哲學家貝克萊(1684-1753)的觀點。 貝克萊(George Berkeley,1695~1753) 近代西方主觀唯心主義哲學的鼻祖,是英國唯心主義經驗論心理學思想的主要代表,其空間知覺學說對心理學有重要貢獻,影響馬赫主義、實證主義,並促進聯想主義心理學的發展。 貝克萊出生於愛爾蘭的一個鄉村紳士家庭,曾經在都柏林三一學院學習和任教,後任該院研究員。他還在北美洲等地進行過傳教活動,回國後擔任愛爾蘭克羅因地區主教。主要著作有:《視覺新論》(1709)、《人類知識原理》(1710)等。 貝克萊主要生活在18世紀上半葉英國革命後進一步牢固統治的時期。他極力維護宗教,教誨民眾內心忠誠,並把自己的哲學論證與宗教信仰結合起來,提出了存在就是被感知(esse is percipi)這一著名的哲學論斷。 貝克萊的學說屬於英國經驗論、非物質論、感覺主義唯心論、主觀唯心主義。 感知了的事物,的確能夠知道它的存在,但是存在的事物未必都能夠被感知,比如說埋藏地下的礦藏、文物,宇宙空間的其他物質,從數量範圍來看,感知的事物要遠遠小於未知的也即存在的事物。
世界是物質的,存在即被感知. 這是近代英國大主教、哲學家貝克萊(1684-1753)的觀點。 貝克萊(George Berkeley,1695~1753) 近代西方主觀唯心主義哲學的鼻祖,是英國唯心主義經驗論心理學思想的主要代表,其空間知覺學說對心理學有重要貢獻,影響馬赫主義、實證主義,並促進聯想主義心理學的發展。 貝克萊出生於愛爾蘭的一個鄉村紳士家庭,曾經在都柏林三一學院學習和任教,後任該院研究員。他還在北美洲等地進行過傳教活動,回國後擔任愛爾蘭克羅因地區主教。主要著作有:《視覺新論》(1709)、《人類知識原理》(1710)等。 貝克萊主要生活在18世紀上半葉英國革命後進一步牢固統治的時期。他極力維護宗教,教誨民眾內心忠誠,並把自己的哲學論證與宗教信仰結合起來,提出了存在就是被感知(esse is percipi)這一著名的哲學論斷。 貝克萊的學說屬於英國經驗論、非物質論、感覺主義唯心論、主觀唯心主義。 感知了的事物,的確能夠知道它的存在,但是存在的事物未必都能夠被感知,比如說埋藏地下的礦藏、文物,宇宙空間的其他物質,從數量範圍來看,感知的事物要遠遠小於未知的也即存在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