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多半書法大師,書法一等獎的作品都跟小孩塗鴉一樣,這是什麼現象呢?
10
回覆列表
  • 1 # 劍嘯蘭馨

    其實並不盡然。歷史證明,只有承古出新才是王道當然創新是必然的。齊白石曾告誡徒弟:像我者死。書聖王羲之,曾受夫人啟發:人各有體。

  • 2 # 有聽不為

    任何事物都應各俱特色,杜絕千人一面,

    只有默守陳規,缺泛創造性思維的人才當《影印機》,永遠走不出別人的影子,所以,你提的問題,實際上就是社會的進步。

  • 3 # 趙氏子方

    看到這個問題,想起前幾天和一個年輕同事聊天,他問我認識一個叫“章某某”的書法家麼?我說我不認識,他反而笑我,你連這麼有名氣的書法家都不認識。我心裡說:我只認識“歐,顏,柳,趙,蘇,黃,米,蔡等”!然後他開啟手機,讓我看他崇拜的要命的書法家的字,說你看看,他寫的多好,這才是好書法,我只是聽他講,說實話,這個他崇拜的五體投地的書法家的字,我確實看不出一點古代發帖的味道,也許是我見識淺薄的緣故。

    我記得蘇軾有句話叫“書初無意於佳乃佳爾”,那些想成為書法大師的人,想參加書展的人,想在書展中獲獎的人,他們的本意已經不是為了寫書法,而是為了追逐名利,初心已變,還怎能寫出好作品,他們在寫的時候,心裡想的,或許更多是希望這次參展能獲獎,這就是他們的“意在筆先”和胸有成竹“!他們是屬於“有意於佳”!從古到今,那些流傳下來的名帖,有哪一件是因為參加什麼比賽,什麼展覽而流傳下來的?大部分還都是作者在無意中寫成的。

    所以,寫的都沒有古法帖味很正常,因為寫出了古法帖味,他們會擔心自己獲不了獎,白忙活一場。

    不過,從另一個方面說,這也和時代風氣有關!就比如唐代和宋代,如果唐朝人轉世到宋代,看到宋朝人寫的楷書,或許也會認為宋朝人的楷書寫的太隨意,沒有了唐朝的那種法度,簡直不能讓人接受。而現在社會畢竟是現在社會,書法也不能完全死守古代的,總要加入一點現代的時代氣息,這也很正常,所以,沒有古法帖的味道就沒有,我們不喜歡,總有人喜歡。

  • 4 # 一笑貫長天

    沒有掌握那種高深的筆法,所以也寫不出來那樣的作品,即使是你照著寫都寫不出!

    更何況在高深筆法的後面還有書法審美呢?書法審美需要理解,是理解不是照抄照搬,即使你往照抄照搬也抄不會,搬不明白!

    為什麼有名氣的書法人都寫不出古法帖的味道來就是因為這個原因!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現在有名氣的書法人都被書法人抵制了,筆法幾乎沒有,書法審美也是半瓶晃盪著,談什麼也不敢談實質的東西!

    俱是昨日黃花,曾經盛開是你的福分了!不知道退,等來結果的不會太好。

  • 5 # 蘭瑾軒學藝

    看見這個題目,我首先想到了書畫鑑定。你可能會想,這真的有關係嗎?讓我先來分析一下吧!

    書畫鑑定之時代風格

    提到書畫鑑定時,我們用什麼方式來判斷一幅作品時,除了檢視書寫材質(包括:紙張、絹綾、墨、顏料、印泥)、裝裱鑑藏印之外,還要看個人風格時代風格

    尤其是時代風格,是斷代的重要依據之一。為何這麼說呢?

    每個時代的情況不同,因此喜好以及書法的導向不一樣。唐代尚法,楷書法度森嚴,是唐代的代表書體,宋代尚意,代表的書體多是行書。

    每個時代的結體、用筆都是不同的,就如同民國時期流行旗袍、中山裝,而現在流行體恤、牛仔褲一樣。

    每個時代大環境不同,即使是仿古,依然會有差異。

    就比如現在雖然大家也喜歡穿漢服,但是真的和古代的漢服一樣嗎?答案顯而易見,這其實就和現代人學習古人、模仿古人書法寫出來的東西依然和古人還是多有有些區別的。這就是時代的不同所造就的。

    在書畫鑑定裡面有個派別叫:望氣派。這名字聽起來是不是玄之又玄,還很神奇呢?其實不過是因為他們經驗豐富,從作品的氣息就能斷定年代、真偽等。時代氣息就是為啥書畫不那麼容易做舊、偽造的原因之一。

    如果還是不明白就從繪畫作品中舉個例子,可以更直觀一點。

    宋代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這幅作品大家都知道,事實上千百年來,這題材都十分之火。歷朝歷代都有人畫《清明上河圖》。

    明代項子京就委託仇英畫過,但是一對比起來,小細節就會把仇英暴露。比如:宋代的城牆是土城牆、明代是磚城牆,宋代城門門洞是圓的,明代的確是方的。就是因為時代變遷,都是風俗寫實畫作,氣息和細節都不一樣了。

    這個道理放在書法當中其實也是一樣的。用筆變了,不同時代避諱也變了,自然寫出來的氣息不一樣。就比如三希堂三件作品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和王珣《伯遠帖》與乾隆臨摹出來的氣息完全不一樣。

    文化素養不一樣了

    古代書法家除少數人之外都是入朝為官或者身份高貴,他們從小接受著良好的教育,文化素養自是不必說的。七步成詩、文章張口即來。

    當代來說,書法已經退出了生活的舞臺,無實用性可言,再說現在人們受到的教育也不一樣。因此這些差異也會讓我們覺得今人書法不如古帖那麼有味道。

    所以書法從尺牘、手卷發展到當今展覽的那些具有強烈視覺衝擊力的大作品。

    藝術除了傳承也需要發展創新,學習古人的經典之作是基礎,好的東西值得傳承,也同樣要順勢而為有些創新。

    但是這些創新不是形式上到創新,而是怎樣讓更多的人關注書法藝術、瞭解書法藝術。

    因此就算今人書法不比古帖,卻依然有存在的意義,那就是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風格與氣息!所以無需糾結今人沒有古帖味道這樣的問題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智慧女神雅典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