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亞馬遜如今已是一個龐然大物,但它的歷史卻是在一個小小的車庫裡開始的。1994年,傑夫·貝佐斯敏銳地覺察到了電子商務可能蘊含的商機,就毅然辭去了自己在華爾街的工作,轉而在自家的車庫開始了創業。儘管有證據表明,貝佐斯在創業之初就是想建立一家“萬有商店(The Everything Shop)”,讓消費者可以在自己的網站上買到自己想要的所有東西,但在創業之初,他卻只選擇了圖書這個利基市場作為切入口。
在美國,圖書市場的總規模相當可觀:據估計,1994年時美國圖書市場的規模約為190億美元,平均每個美華人每年在圖書上的支出有79美元。與此同時,這樣一個規模巨大的市場並沒有被壟斷巨頭把持。儘管當時美國有巴諾和博德斯這兩大連鎖書店,但它們的市場份額總共也不過25%,其餘的市場份額則分散在各個獨立的小書店手中。因此如果選擇進入這一市場,不會遇到太多在位者的阻攔。考慮到這些,貝佐斯就將亞馬遜最初的業務主要聚焦在了圖書上。
用今天的眼光看,亞馬遜在起家時的銷售方式非常原始:它主要透過郵件接收訂單,根據訂單向圖書批發商進貨,然後再透過郵政系統將書寄給讀者。從價值鏈角度看,這和傳統書店並無二致,都是管道式的銷售。不過,由於網路打破了地域市場的邊界,因此亞馬遜獲得了比任何傳統書店都要大的需求,而這些需求也成功地支撐了其最初的成長。
雖然亞馬遜如今已是一個龐然大物,但它的歷史卻是在一個小小的車庫裡開始的。1994年,傑夫·貝佐斯敏銳地覺察到了電子商務可能蘊含的商機,就毅然辭去了自己在華爾街的工作,轉而在自家的車庫開始了創業。儘管有證據表明,貝佐斯在創業之初就是想建立一家“萬有商店(The Everything Shop)”,讓消費者可以在自己的網站上買到自己想要的所有東西,但在創業之初,他卻只選擇了圖書這個利基市場作為切入口。
在美國,圖書市場的總規模相當可觀:據估計,1994年時美國圖書市場的規模約為190億美元,平均每個美華人每年在圖書上的支出有79美元。與此同時,這樣一個規模巨大的市場並沒有被壟斷巨頭把持。儘管當時美國有巴諾和博德斯這兩大連鎖書店,但它們的市場份額總共也不過25%,其餘的市場份額則分散在各個獨立的小書店手中。因此如果選擇進入這一市場,不會遇到太多在位者的阻攔。考慮到這些,貝佐斯就將亞馬遜最初的業務主要聚焦在了圖書上。
用今天的眼光看,亞馬遜在起家時的銷售方式非常原始:它主要透過郵件接收訂單,根據訂單向圖書批發商進貨,然後再透過郵政系統將書寄給讀者。從價值鏈角度看,這和傳統書店並無二致,都是管道式的銷售。不過,由於網路打破了地域市場的邊界,因此亞馬遜獲得了比任何傳統書店都要大的需求,而這些需求也成功地支撐了其最初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