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相信你會喜歡的

    第四次中東戰爭又名十月戰爭、“齋月戰爭”或“贖罪日戰爭”。第三次中東戰爭以後,中東地區出現了“不戰不和”的局面。以色列繼續佔領著大片阿拉伯人的領土,巴勒斯坦難民仍然流浪在外。1970年薩達特出任埃及總統後,決定打破“不戰不和”的僵局,收復失地。1973年9月,埃及、敘利亞。約旦三國在開羅舉行首腦會議,協調了三國的軍事行動。經過認真準備後,埃及、敘利亞和巴勒斯得人民決定利用猶太教的贖罪日,對以軍發動突襲。根據猶太教規,在贖罪日,凡猶太教的信徒,從日出到日落,不得進食,不得喝水,也不能抽菸。1973年10月6日,埃及軍隊向守在西奈半島的以色列士兵發動突襲,敘利亞軍隊也在戈蘭高地向以軍發動全面進攻,巴勒斯坦游擊隊也運用游擊戰術在以色列佔領區襲擊以軍,阿爾及利亞、蘇丹等阿拉伯國家,都先後出兵參戰,正當雙方酣戰之時,美蘇兩國卻拋開交戰雙方,進行中東停火問題的談判。在美蘇的威逼下,埃及、敘利亞在22日和24日先後宣佈停火,以色列在22日也宣佈停火。但以軍並未遵守停火協議,卻向埃、敘發動新的進攻,佔領了大片土地。為此,聯合國不得不派維和部隊到中東監督停火。

      第四次中東戰爭沉重打擊了以色列,粉碎了其不可戰勝的神話,但它也給阿拉伯國家造成重大損失,阿拉伯國家收復失地的目標也沒有實現。戰爭期間,阿拉伯國家利用自己手中的武器──石油打擊以色列及其背後的支持者,引發了震憾世界的石油危機。在石油危機的打擊下,美國等西方國家發生了嚴重的經濟滯脹。這一行動鼓舞了第三世界國家反霸鬥爭的勇氣和決心

  • 2 # 侯哥hz過客

      中東,一般指西亞沿地中海的一些國家和非洲的埃及等地。四次中東戰爭都與此地區的巴勒斯坦問題有關。

      公元前11世紀,猶太人的遠祖希伯來人來到巴勒斯坦地區,創立了希伯來王國,定都耶路撒冷,但不久被滅亡。公元前65年羅馬帝國入侵該地後,曾三次鎮壓猶太人的大規模反抗運動,大批猶太人被屠殺,倖存者幾乎全部逃離或被驅逐出巴勒斯坦地區。此後的一千多年間,該地區成為阿拉伯人的長期居住地。

      猶太人逃往西歐各國以後,飽嘗欺凌和迫害,他們渴望重建猶太人國家,擺脫苦難的命運。在這種情況下,出現了19世紀末的猶太復國主義運動。這一運動得到英國的支援,英國企圖藉此加強對中東地區的控制。一戰後,巴勒斯坦成為英國託管地,大批猶太人湧向巴勒斯坦地區。1922年英國以約旦河為界將巴勒斯坦分為東西兩部,東部叫外約旦(1946年5月,英國被迫承認外約旦獨立),西部仍稱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和猶太人都想在這裡建國,雙方矛盾非常尖銳。

      二戰削弱了英國的實力,但猶太復國運動日漸發展。同時,阿拉伯民族的反殖鬥爭也不斷高漲,英國的統治難以為繼,因而被迫於1947年2月將巴勒斯坦問題提交聯合國討論。同年11月,在美蘇控制下,聯合國通過了巴勒斯坦地區“分治”,建立一個猶太國家和一個阿拉伯國家的決議。該決議因分裂巴勒斯坦、偏袒猶太人而引起阿拉伯人強烈的不滿。l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國建立。次日,埃及、約旦、伊拉克、敘利亞和黎巴嫩五國出兵巴勒斯坦,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結果,阿方失敗,以色列乘機佔領了巴勒斯坦4/5的土地,比聯合國分治決議中規定的要多4850平方公里。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由約旦和埃及軍隊控制,上百萬阿拉伯人淪為難民。此後,以色列進一步靠攏美國,並不斷侵犯阿拉伯國家,使阿以矛盾更加激化。

      埃及在第一次中東戰爭中失敗,國內政治、經濟狀況進一步惡化,引起人民、士兵和中下級軍官對封建統治者的強烈不滿。1952年埃及爆發了由納賽爾領導的“七月革命”,次年成立埃及共和國。1956年7月,埃及總統納賽爾宣佈了關於蘇伊士運河國有化的法令。為了破壞這一行動,英法以三國首腦在倫敦制訂了入侵埃及的計劃。

    四次中東戰爭的來龍去脈

      中東,一般指西亞沿地中海的一些國家和非洲的埃及等地。四次中東戰爭都與此地區的巴勒斯坦問題有關。

      公元前11世紀,猶太人的遠祖希伯來人來到巴勒斯坦地區,創立了希伯來王國,定都耶路撒冷,但不久被滅亡。公元前65年羅馬帝國入侵該地後,曾三次鎮壓猶太人的大規模反抗運動,大批猶太人被屠殺,倖存者幾乎全部逃離或被驅逐出巴勒斯坦地區。此後的一千多年間,該地區成為阿拉伯人的長期居住地。

      猶太人逃往西歐各國以後,飽嘗欺凌和迫害,他們渴望重建猶太人國家,擺脫苦難的命運。在這種情況下,出現了19世紀末的猶太復國主義運動。這一運動得到英國的支援,英國企圖藉此加強對中東地區的控制。一戰後,巴勒斯坦成為英國託管地,大批猶太人湧向巴勒斯坦地區。1922年英國以約旦河為界將巴勒斯坦分為東西兩部,東部叫外約旦(1946年5月,英國被迫承認外約旦獨立),西部仍稱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和猶太人都想在這裡建國,雙方矛盾非常尖銳。

      二戰削弱了英國的實力,但猶太復國運動日漸發展。同時,阿拉伯民族的反殖鬥爭也不斷高漲,英國的統治難以為繼,因而被迫於1947年2月將巴勒斯坦問題提交聯合國討論。同年11月,在美蘇控制下,聯合國通過了巴勒斯坦地區“分治”,建立一個猶太國家和一個阿拉伯國家的決議。該決議因分裂巴勒斯坦、偏袒猶太人而引起阿拉伯人強烈的不滿。l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國建立。次日,埃及、約旦、伊拉克、敘利亞和黎巴嫩五國出兵巴勒斯坦,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結果,阿方失敗,以色列乘機佔領了巴勒斯坦4/5的土地,比聯合國分治決議中規定的要多4850平方公里。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由約旦和埃及軍隊控制,上百萬阿拉伯人淪為難民。此後,以色列進一步靠攏美國,並不斷侵犯阿拉伯國家,使阿以矛盾更加激化。

      埃及在第一次中東戰爭中失敗,國內政治、經濟狀況進一步惡化,引起人民、士兵和中下級軍官對封建統治者的強烈不滿。1952年埃及爆發了由納賽爾領導的“七月革命”,次年成立埃及共和國。1956年7月,埃及總統納賽爾宣佈了關於蘇伊士運河國有化的法令。為了破壞這一行動,英法以三國首腦在倫敦制訂了入侵埃及的計劃。1956年10月29日晚,以色列出動4。5萬人的兵力,向西奈半島發動全面進攻,第二次中東戰爭爆發。英法以的侵略行徑遭到了全世界人民的譴責,美蘇兩大國也從各自的戰略利益出發表示反對。1956年聯合國大會緊急會議透過決議,要求英、法、以軍隊撤出埃及,埃及終於實現了蘇伊士運河的國有化。第二次中東戰爭明顯暴露出英法兩國在中東影響的逐步衰退,但這一真空地區又被山姆大叔和北極熊視為戰略要地而進行爭奪,真可謂前門拒虎、後門進狼。

      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於1967年6月5日,又叫“六五戰爭”或“六天戰爭”。這是以色列在美國的支援下對埃及、約旦和敘利亞發動的一次閃電戰。

      阿以之間的矛盾隨著兩次中東戰爭而變得更加尖銳複雜,以色列對第二次中東戰爭的失敗一直耿耿於懷,國防部長摩西·達揚叫囂:“我們準備跟阿拉伯人進行第三次、第四次、第七次、第八次戰爭!”由此可見,以色列的侵略野心未死。此外,美蘇對中東的爭奪也使該地區的形勢更加複雜。

      在戰前,以色列多次發出假情報,通知美國,埃及不久將進攻以色列。美國立即向蘇聯施壓,蘇聯要求埃及“不要首先開火”,並強調蘇聯已從美國得到保證,以色列不會發動進攻,如果以色列動手,蘇聯

      亦不會坐視不救。埃及因此放鬆了警惕,以色列遂於1967年6月5日拂曉,突襲埃及,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以軍在幾天內佔領了整個西奈半島、耶路撒冷、約旦河西岸全部地區、戈蘭高地的一些地區,共計6。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6月8日,安理會下令停火,阿拉伯國家因戰敗而被迫接受停火協議。

      第四次中東戰爭又名十月戰爭、“齋月戰爭”或“贖罪日戰爭”。第三次中東戰爭以後,中東地區出現了“不戰不和”的局面。以色列繼續佔領著大片阿拉伯人的領土,巴勒斯坦難民仍然流浪在外。1970年薩達特出任埃及總統後,決定打破“不戰不和”的僵局,收復失地。1973年9月,埃及、敘利亞。約旦三國在開羅舉行首腦會議,協調了三國的軍事行動。經過認真準備後,埃及、敘利亞和巴勒斯得人民決定利用猶太教的贖罪日,對以軍發動突襲。根據猶太教規,在贖罪日,凡猶太教的信徒,從日出到日落,不得進食,不得喝水,也不能抽菸。1973年10月6日,埃及軍隊向守在西奈半島的以色列士兵發動突襲,敘利亞軍隊也在戈蘭高地向以軍發動全面進攻,巴勒斯坦游擊隊也運用游擊戰術在以色列佔領區襲擊以軍,阿爾及利亞、蘇丹等阿拉伯國家,都先後出兵參戰,正當雙方酣戰之時,美蘇兩國卻拋開交戰雙方,進行中東停火問題的談判。在美蘇的威逼下,埃及、敘利亞在22日和24日先後宣佈停火,以色列在22日也宣佈停火。但以軍並未遵守停火協議,卻向埃、敘發動新的進攻,佔領了大片土地。為此,聯合國不得不派維和部隊到中東監督停火。

      第四次中東戰爭沉重打擊了以色列,粉碎了其不可戰勝的神話,但它也給阿拉伯國家造成重大損失,阿拉伯國家收復失地的目標也沒有實現。戰爭期間,阿拉伯國家利用自己手中的武器──石油打擊以色列及其背後的支持者,引發了震憾世界的石油危機。在石油危機的打擊下,美國等西方國家發生了嚴重的經濟滯脹。這一行動鼓舞了第三世界國家反霸鬥爭的勇氣和決心。

      進入90年代,在國際社會的斡旋下,巴以雙方透過談判的方式使中東的和平程序明顯加快,但關於聖城耶路撒冷的主權和歸屬問題一直是中東和平程序中的一個棘手問題。巴以雙方目前的衝突也無不與此有關。命運多舛的耶路撒冷,不知何處是歸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史上屢見不鮮的分封諸王,到底是利還是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