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698895345900

    在生活中,我們有時會覺得家長的某些行為會忽然讓我們覺得有些煩躁。有時我們並不知道原因,但其我們討厭家長的行為,並不是因為家長的行為不好,而是容易激發一種典型的厭惡感覺——心理抗拒。什麼叫心理抗拒,心理感應抗拒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布林在《心理感應抗拒理論》中提出的。

    這條理論用我們最簡單的話來解釋就是:當我們的自主權利被無情的剝削時,我們內心就會產生一種極度厭惡的心理。比如媽媽給孩子講題,媽媽給孩子糾正錯題,其實就剝奪了孩子自己選擇的權利,孩子覺得我有控制我思考和答題的自由,他們不期待你馬上糾錯,因此,當你糾正的時候,他們甚至會堅持錯誤去抵抗,其實是內心是希望爭回控制感。

    所以當父母管教我們的時候,我們就會從心中不自覺地生出一種逆反心理。我們會產生這樣一種心理:“你又不是我的老師,憑什麼叫我改,我就是不改”。心理感應抗拒理論中“控制自由被限制”的另一個表現是:當一件事情打斷或者阻止了我們當下正在做的事情,哪怕這件事情是對我們有好處的,甚至是我們喜歡的,也會產生牴觸情緒。

    這些理論也就形象生動地為我們解釋了,我們在平時面對家長時為什麼會忽然表現得不耐煩。比如為什麼當我們做作業,家長送水遞東西招人煩,因為你打擾了原本他想做的事情。其實父母也一樣,比如你正在跟閨蜜熱火朝天地聊微信,你老公一會叫你吃橘子,一會叫你吃蘋果,你是會領情還是會嫌煩?

    現在讓我們想像一下,是不是在我們年幼的時候,有時候我們覺得天氣很熱只想穿自己喜歡的衣服出門,而家長就命令我們必須要穿著長袖才可以,我們就會覺得十分生氣。其中的原因也就是在於我們認為自己失去了當下的控制權,沒有選擇的權利,當一個人失去選擇權,就會感覺自由被剝奪,人們會採取對抗的方式,去保護自己的自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五菱之光的輪胎應該如何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