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4年,李清照誕生於北宋齊州章丘(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市)明水鎮(2004年,徐北文教授經過考證,撰文稱:李清照籍貫應該是齊州歷下人,即今濟南市歷城區人,但是其一生並未在濟南定居過)。
父親李格非進士出身,官至禮部員外郎,是當時極有名氣的作家,深受當時文壇宗匠蘇軾所賞識,常以文章相往來。
母親王氏系出名門,高祖王景圖、曾祖王贊,都榮登進士,外曾祖父王準受封為漢國公,外祖父王珪在宋神宗熙寧時為中書省平章事,元豐時為尚書左僕射,都是執掌國家樞要的丞相,受封為岐國公。善文學(《宋史·李格非傳》誤稱李清照母親王氏為懿恪公王拱辰孫女)。
1101年李清照18歲,與長她三歲的太學生諸城趙明誠結婚。趙是金石家,夫妻二人前期生活安定優裕,詞作多寫閨閣之怨或是對出行丈夫的思念,如《一翦梅》:“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1107年移居青州。1127年金兵攻陷青州,李清照與丈夫南渡江寧。行至鎮江時,張遇陷鎮江府,鎮江守臣錢伯言棄城逃去。建炎二年(1128年)春,始抵江寧府。
南渡後,詞人的生活困頓。建炎三年,趙明誠獨自前往就任湖州知事。紹興元年(1131年)三月,赴越(今浙江紹興),在土民鍾氏之家,一夕書畫被盜。
當年與丈夫收集的金石古卷,全部散佚,令她飽受打擊,其寫作轉為對現實的憂患,因此後期經歷了國破家亡、暮年飄零後,感情基調轉為悽愴沉鬱,如《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李清照晚景頗為淒涼,一說曾改嫁張汝舟,但不久隨即離婚,甚至因此鬧上公堂。約卒於1155年(此前另有1151年、1156年等不同說法)。孫氏十歲時即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由此可知,李清照當卒於1151年之後。
1084年,李清照誕生於北宋齊州章丘(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市)明水鎮(2004年,徐北文教授經過考證,撰文稱:李清照籍貫應該是齊州歷下人,即今濟南市歷城區人,但是其一生並未在濟南定居過)。
父親李格非進士出身,官至禮部員外郎,是當時極有名氣的作家,深受當時文壇宗匠蘇軾所賞識,常以文章相往來。
母親王氏系出名門,高祖王景圖、曾祖王贊,都榮登進士,外曾祖父王準受封為漢國公,外祖父王珪在宋神宗熙寧時為中書省平章事,元豐時為尚書左僕射,都是執掌國家樞要的丞相,受封為岐國公。善文學(《宋史·李格非傳》誤稱李清照母親王氏為懿恪公王拱辰孫女)。
1101年李清照18歲,與長她三歲的太學生諸城趙明誠結婚。趙是金石家,夫妻二人前期生活安定優裕,詞作多寫閨閣之怨或是對出行丈夫的思念,如《一翦梅》:“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1107年移居青州。1127年金兵攻陷青州,李清照與丈夫南渡江寧。行至鎮江時,張遇陷鎮江府,鎮江守臣錢伯言棄城逃去。建炎二年(1128年)春,始抵江寧府。
南渡後,詞人的生活困頓。建炎三年,趙明誠獨自前往就任湖州知事。紹興元年(1131年)三月,赴越(今浙江紹興),在土民鍾氏之家,一夕書畫被盜。
當年與丈夫收集的金石古卷,全部散佚,令她飽受打擊,其寫作轉為對現實的憂患,因此後期經歷了國破家亡、暮年飄零後,感情基調轉為悽愴沉鬱,如《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李清照晚景頗為淒涼,一說曾改嫁張汝舟,但不久隨即離婚,甚至因此鬧上公堂。約卒於1155年(此前另有1151年、1156年等不同說法)。孫氏十歲時即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由此可知,李清照當卒於1151年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