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鳳吟梧

    雲淡風輕近午天,傍一花隨柳過前川,

    時人不識餘心樂,將謂偷閒學少年。

    這是宋朝人士春遊詩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 2 # 滋水小調

    星期天來藍田,

    春季踏青賞花,

    夏季納涼避暑,

    秋季登山探幽,

    冬季泡湯滑雪。

  • 3 # 藍鷹書畫

    古時候,沒有手機,沒有網路,也沒有大型商超、遊樂園和洗浴中心,人們在春天到來的時候,想舒展一下悶了一個冬天的身心,沒有現代人那麼多娛樂方式可供選擇,於是通常會採用踏青春遊的休閒方式。

    這種方式也是表達對大自然的敬仰,叫踏青,也叫尋春、探春。踏青的內容也是豐富多彩的,大體有觀賞山川風光,遊覽各地名勝古蹟,騎馬,狩獵,泛舟,盪鞦韆,蹴鞠,採摘百草等。這些專案裡,大家不太熟悉的是蹴鞠,這是一種戶外遊戲,相當於早期的足球。

    那麼,做為古時社會階層較高地位的文人是如何春遊的呢?在古代的書畫作品中,我們能夠大體的瞭解到當時的情景。這裡著重說說具有代表性的《遊春圖》,從中可以窺見古時文人春遊的大體情況。

    《遊春圖》這幅作品上沒有作者的名款、印章,也沒有圖名。因宋徽宗趙佶在前隔水處題有“展子虔遊春圖”而得名。人們將作者認為是一個叫做展子虔的人所畫。但是史學界對此一直有爭議,有的認為並不是此人所作。對這一問題我們在這裡不做詳述。只知道有這樣一幅畫就可以了。

    這幅畫所描繪的是社會上層人去郊外遊春踏青的場景。構圖中描繪了秀麗的山川,潾潾的春水,盛開的桃花,青青的綠草,以及神態各異的踏青貴人和仕女。畫面給人的祥和、喜慶之感。人們透過接觸大自然,感恩自然界雨露Sunny的賜予,感恩萬物生靈的繁榮,感恩如歌歲月的流淌。一片欣欣然的景象,景中的人玩的痛快開心,讀者看的也是滿眼春色、風光無限。

    這幅畫的史學價值非常高。整幅畫面清新典雅,採用青綠山水畫的設色完成,是一幅承上啟下的山水畫作品,標誌著中國山水畫從此步入了熟期。這幅畫作所表達的成就和繪畫創新,直接開啟了唐代畫家李思訓、李昭道父子金碧山水的先河。

  • 4 # 石頭83936

    古文人們出遊,傭人挑著食盒同行。文人們看山看水,滿眼的詩情畫意,就一條小路也能品出味來,且一路吟詩作對,累了就席地坐,飲酒作文,或吟唱時曲,盡顯風雅樂趣。

    而今人出遊,且走盡名山大川,好不自豪。問看到什麼了?說;山好高,人好多,非常熱鬧。問看到其它什麼了嗎?……

  • 5 # 孤城影隨

    春日遊,杏花飛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陽春三月,正是春遊的好時節。春遊,又叫踏青、探春、尋春,是一種由來已久的習俗娛樂活動。據《晉書》中記載著,每年春天,古人都要結伴春遊,唐宋已經普及到了宋代更是踏青之風盛行。

    先秦郊遊——“風情遊”和“情人節”

    先秦是一個奔放的年代,就連孔子也很推崇“風乎舞雩,詠而歸”的郊遊生活。相傳先秦的人郊遊以“浪漫”聞名,春天對於當時的人來說可以算的上是一個解禁的季節,當時國家還為此特意設定了一個春遊節日“巳日”,對於封建禮教嚴苛的古代來說,唯有春遊期間可以暫時廢除禮教的禁錮,男女之前可以談情說愛,自由交往。

    《詩經》中記載的大量愛情詩篇都發生在春遊,兩情相悅,私定終生的故事時有發生。比如“出其東門,有女如雲”說的就是鄭華人喜春遊,出了城東門,滿眼都是花枝招展的郊遊女子,正是男子尋找真愛的好時機。

    魏晉時期郊遊看重陶冶情操

    魏晉時代,“風情遊”的色彩淡化,轉向看重精神層面的“玄遊”,把郊遊視為陶冶情操的一種方式。尤其是文人,開始把理想與情懷寄託在郊遊的山水中,遊歷四方,文人們“返乎自然”,在山河間品茶,飲酒,作詩。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就是在此時誕生的。

    王羲之:曲水流觴,蘭亭home party

    “曲水流觴”是在西周初年,由上巳節派生出來的一種習俗。上巳節(農曆三月初三)人們進行“曲水流觴”等活動,期望可以潔身祓(fú)除、禳災祈福。

    到了魏晉時期,文人們的“曲水流觴”活動是選擇一處風雅僻靜之地,文人墨客按秩序安坐於潺潺流波的曲水邊,在上游放置酒杯,酒杯順流而下,停下便取而飲之,乘興賦詩。

    史上最有名的春日“曲水流觴”活動,就是王羲之在自己的園林蘭亭搞了一個”轟趴”,他邀請了謝安、孫綽等四十餘親朋好友,在舉行修禊祭祀儀式後,在蘭亭曲水流觴,寫詩聚會。會上共得詩三十七首,王羲之在”轟趴”上也喝得有些恍惚,但他乘著酒興寫下了著名的《蘭亭集序》,被後人譽為“天下第一行書”,這次聚會也成為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春遊之一。

    竹林七賢:飲酒縱歌,竹林聚會

    “竹林七賢”,指的是魏晉時代的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阮咸和王戎七位名士。由於他們常在竹林中聚會,因此得了這麼個雅號。

    “竹林七賢”在山陽嵇康隱居處的竹林以及其他地方有過若干次聚會,他們喝酒清談,放情縱歌,他們之間保持著某種高雅的默契,魏晉時期“玄學”興起,“竹林七賢”的聚會十分看重精神層面的“玄遊”,這種郊遊後來還被視為陶冶情操的一種方式。

    謝靈運:遊山玩水,裝備專業

    據《南史·謝靈運傳》載,他有一套郊遊的“行頭”,頭戴曲柄笠,腳蹬木屐,可謂當時的“骨灰級驢友”。

    這種“木屐”被時人稱為“謝公屐”,前後都有齒釘,“上山則去其前齒,下山去其後齒”,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一種登山專用旅遊鞋。

    後來另外一位也愛出去郊遊和旅行的唐代詩人李白,在《夢遊天姥吟留別》的詩中還記載了這一專業裝備“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陶淵明:千古隱逸之宗,歸隱田園

    郊遊出境界的,要數陶淵明。有“千古隱逸之宗”美譽的他,做了13年“公務員”後,辭彭澤縣令之職,把家都搬到了郊外,過起了悠然的“田園生活”。他一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超凡脫俗,至今沒有哪位“驢友”能超越。

    唐人郊遊熱:逢春不遊樂,但恐是痴人

    唐代白居易的《春遊》“逢春不遊樂,但恐是痴人。”可見在隋朝時期,已經形成了全民的郊遊熱。當時的女子春遊時候如果遇到好花就會“鋪席藉草,圍坐一圈”一起賞花,據說這種賞花方式至今在日本還很流行。

    中國迄今存世最古的畫卷《遊春圖》,更是記錄了江南二月桃花爭豔,湖天一色,清江無際,人們徜徉在青山綠水間。唐朝除了郊遊愛吃喝外,仕女,婦女騎馬郊遊也開始盛行。著名的《虢國夫人春遊圖》就記錄了幾個盛裝打扮的婦人騎馬遊春的場景。

    宋元:踏青在清明節,邊祭祀邊春遊

    到了宋元時期,踏青活動大多集中在清明節,人們可以一邊祭祀一邊春遊。張佚名的《春遊晚歸圖》中一個老者策騎緩行,隨行侍從拿著自備的食物等就記錄了當時春遊自晝及幕的習俗,另傳,富家人帶著廚師隨行出遊的也大有人在。宋代春遊內容開始變得多元化,開展一些體育健身,比如蹴鞠也就是現在的踢足球。

    古人射箭也是常見的春遊娛樂項

    春遊迴歸寧靜山野,可以說是春日度假生活的最佳詮釋,坐擁山林間,清風鳥鳴為伴,花兒似火如霞,綠茵如海......

    不要負了這好春光,一起去擁抱大自然吧~

  • 6 # 龜速船員

    春遊,可是中國民間的優良傳統,至今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歷代文人墨客,吟詩作賦讚歎春遊的可不少,“春城兒女縱春遊,醉倚樓臺笑上樓”,“芳洲拾翠暮忘歸,秀野踏青來不定”。隋朝時期,春遊踏青在全國頗為流行。詩人白居易在《春遊》中曰“逢春不遊樂,但恐是痴人”,春光明媚的日子裡,就應該瀟瀟灑灑的踏青春遊去。唐代的踏青更為盛行,唐代史料中對遊春活動的記述頗多,杜甫在詩中也曾記載了皇家浩浩蕩蕩春遊踏青的情景,“三月三日氣象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汽車換了水箱,開一段距離後底盤還是滴水,這是怎麼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