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胡說三農

    在古代,要想讓稻穀脫殼,米殼分離是需要付出艱辛的勞動的。

    古人最早是把稻穗放在稍平整的石頭上,用木棒對稻穗進行錘擊脫粒。這種脫粒的方式不但效率太低,而且容易使稻米四處拋撒,浪費糧食。後來,人們發明了石臼,就把稻穗放在石臼裡面反覆錘搗進行脫粒。這樣,不但提高了效率,而且,還不容易使稻穀拋撒,可以節約糧食。人類使用這種方式對稻穀進行脫粒一直沿用到近代。

    小麥製作麵粉的歷史不是很久。在遠古時代,人們按照稻穀脫粒的方式將小麥脫粒後,撿出小麥粒煮熟了就可以食用了。後來,人們發現將小麥粒放在大石塊上用小石塊砸碎再煮著吃口感更好,於是就採用這種方式砸碎小麥。再後來,人們發現用兩個石塊將小麥研磨後可以分離出麵粉,食用麵粉口感更好。於是,發明了石磨。先用人力後用畜力將小麥磨成粉食用。直到1795年,美華人發明了機械磨粉機之後的兩百多年間,石磨才逐步退出了歷史舞臺。

  • 2 # 周明建16

    謝謝邀請。先講古代的稻穀怎麼弄成米的?古代人給稻穀去殼叫做"舂(Ch0ng)米,稻穀去殼加工的工具是石臼,石臼中間凹下,這個石臼叫舂米的器具。先把稻穀放在舂米石臼容器內,用舂米杵砸打出稻穀殼,舂米就是穀子去殼的過程,去殼後剩下的米粒就是白米。舂米的工具有點像搗藥罐子,有一個棒槌,一個盛器,用棒槌砸打穀子,把穀殼砸打掉,因放在一起的稻穀很多,不會將米砸碎。然後再用竹篩子篩去米殼,剩下就是白米。

    古代如何將麥子加工成麵粉?

    古代稱麥子為稷,最開始吃麥子是不脫皮的,戰國之前麥子主要是粒食,戰國時就發明了加工麥子工具用圓磨,才開始用圓磨加工成麵粉。麥子去皮用兩種方法,一是用石磨把麥子磨細,過篩子篩;二是用石臼舂,舂細後過篩子篩,這兩種方法制作出來的白麵都帶有很多麩皮,吃時口感差,但從現在營養角度講是很營養的。麥子加工由石臼舂細和圓磨後來改用腳踏和水碓了。

    再說以上麥子被碾碎後,經過幾道工藝,如種皮、麥皮和胚都混合在一起稱作"麩皮″,被分揀開後,剩下的就是麥子的胚乳,並不是所有的麥胚都能磨成一樣細,這與其中的蛋白質含量有關,蛋白質含量越高,麵粉顆粒就越不容易被磨細,麵粉就會顯得黑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成年人必須要買定期壽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