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某醫生想當然的回答,忍不住也回答一下。外傷比內傷(如口腔內)容易好的關鍵是乾燥,所以不建議包紮及創可貼。ㄧ旦包紮不建議頻繁換藥包紮。本人曾因疾走絆倒擦傷(雙手背,右肘,左膝),去醫院開了紗布等到換藥室包紮。值班醫者清理傷處後說不包紮好得更快。我堅持包紮,因為怕衣服蹭傷處。她說自己手破從不包頂多不能洗碗,然後為我手肘包紮,因紗布不夠膝蓋未包紮。第二天我想著24小時應該換藥就又去醫院,這次是個護士,揭紗布時好疼好疼。第三天又去醫院,是第一天那個醫者,她說誰讓你換這麼頻,本來快長好的傷一揭紗布又把傷揭破等於白長了。我想起昨天的疼感覺她有理,就不換而歸。三天後,我未包紮的膝傷已經結痂不疼,而手肘傷仍巨疼中(化膿,紗布與傷粘連不敢揭)。一週後膝傷已愈,手肘傷仍小疼。再過幾天所有傷皆愈。事實驗證了那位醫者所言,特與大家分享經驗。補充: 後照鏡子發現下巴也有擦傷(當時迎面撲地都來不及伸手支撐故手背先著地,事後檢視路面兩磚交接處一磚突起形成一個2釐米的小臺階),傷愈順序為: 未處理的下巴先愈,接著是未包紮的膝部,最後是包紮的手和肘(其中換紗布揭疼的右手好得最慢)。說明: 㸔了下日記,下巴傷最輕,右肘左膝傷勢相同,手背傷最重。有對比價值的是右肘與左膝。建議: 非要包紮的話給醫學幾點建議: 1. 最好有既防碰又不捂的包紮法(比如用鐵網護住傷處,不接觸傷面); 2. 最好有不粘紗布。再說一句: 沒有親身經歷只會背教科書的醫生就是趙括馬謖王明之流紙上談兵誤人生命。另,看到溼潤癒合法報道(無患者親述案例),與乾燥癒合快矛盾。若此報道屬實,則一定是這個名詞資訊不完整(如,可能是數百種溼潤中的一種),這會造成誤導,危害很大。不完整知識害死人(比完全無知危害都大且大得多,奈何醫學現狀就是如此,醫患衝突必需的)。不要求絕對完整,只要相對完整就能有益(中醫滿足這條)。好比解方程,一組方程只要方程個數與未知數個數一樣,再不精確也能求解; 而方程個數少於未知數個數,再精確也不能求解(不是無解,而是不能確定解)。
看某醫生想當然的回答,忍不住也回答一下。外傷比內傷(如口腔內)容易好的關鍵是乾燥,所以不建議包紮及創可貼。ㄧ旦包紮不建議頻繁換藥包紮。本人曾因疾走絆倒擦傷(雙手背,右肘,左膝),去醫院開了紗布等到換藥室包紮。值班醫者清理傷處後說不包紮好得更快。我堅持包紮,因為怕衣服蹭傷處。她說自己手破從不包頂多不能洗碗,然後為我手肘包紮,因紗布不夠膝蓋未包紮。第二天我想著24小時應該換藥就又去醫院,這次是個護士,揭紗布時好疼好疼。第三天又去醫院,是第一天那個醫者,她說誰讓你換這麼頻,本來快長好的傷一揭紗布又把傷揭破等於白長了。我想起昨天的疼感覺她有理,就不換而歸。三天後,我未包紮的膝傷已經結痂不疼,而手肘傷仍巨疼中(化膿,紗布與傷粘連不敢揭)。一週後膝傷已愈,手肘傷仍小疼。再過幾天所有傷皆愈。事實驗證了那位醫者所言,特與大家分享經驗。補充: 後照鏡子發現下巴也有擦傷(當時迎面撲地都來不及伸手支撐故手背先著地,事後檢視路面兩磚交接處一磚突起形成一個2釐米的小臺階),傷愈順序為: 未處理的下巴先愈,接著是未包紮的膝部,最後是包紮的手和肘(其中換紗布揭疼的右手好得最慢)。說明: 㸔了下日記,下巴傷最輕,右肘左膝傷勢相同,手背傷最重。有對比價值的是右肘與左膝。建議: 非要包紮的話給醫學幾點建議: 1. 最好有既防碰又不捂的包紮法(比如用鐵網護住傷處,不接觸傷面); 2. 最好有不粘紗布。再說一句: 沒有親身經歷只會背教科書的醫生就是趙括馬謖王明之流紙上談兵誤人生命。另,看到溼潤癒合法報道(無患者親述案例),與乾燥癒合快矛盾。若此報道屬實,則一定是這個名詞資訊不完整(如,可能是數百種溼潤中的一種),這會造成誤導,危害很大。不完整知識害死人(比完全無知危害都大且大得多,奈何醫學現狀就是如此,醫患衝突必需的)。不要求絕對完整,只要相對完整就能有益(中醫滿足這條)。好比解方程,一組方程只要方程個數與未知數個數一樣,再不精確也能求解; 而方程個數少於未知數個數,再精確也不能求解(不是無解,而是不能確定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