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252411692789

    迷,應該有兩種意思,一是迷戀、著迷;二是迷惑、不解信,自然就是相信了因此,迷信,合在一起,要麼是“盲目迷戀、盲目相信”,要麼就是“因為迷惑而相信”心理學上有一個很有名的試驗,關於迷信的形成。在一個箱子裡,放了一個盛食物的盤子。在箱子裡放入一隻鴿子。每隔15秒,定時自動給盤子裡分發一粒食物。即不管鴿子在做什麼,每隔15秒給它一份獎賞。兩名獨立的觀察者記錄鴿子的行為變化。試驗用了8只鴿子。觀察結果,其中6只鴿子在幾天內形成了非常明顯的條件反射。一隻鴿子在箱子裡轉圈,每一次食物出現以前轉2-3圈;另一隻反覆把頭撞向箱子的一個角落;第三隻出現一種反應,似乎把頭放在一個看不見的東西下面抬起它;另兩隻形成一種類似於鐘擺的活動反應;最後一隻用頭重複衝擊盤子但不接觸到它。換言之,這些鴿子都相信是自己的迴圈動作給自己帶來了吃的。也就是講,鴿子變得迷信了。他們都相信這種實際並不存在的食物與動作之間的聯絡。這種相信的形成是因為它們對食物的來源產生了困惑。好象他們並不願意相信天上掉餡餅之類的故事,寧願這是因為自己做了什麼而得到的獎賞。這樣,再來看看我們上面給出的關於迷信的解釋。很顯然,第二個解釋“因為迷惑而相信”,看起來更加符合真實的情況。回過頭來,看看我們現實生活中的被稱為迷信的東西,如占星、算命、宗教等,人們之所以相信,其實也是因為有迷惑在先,一些自己經歷過的、親朋好友經歷過的事情,具有讓人不得不信的力量,但似乎又不是總是很準確,在科學上也沒有找到解答,於是,人們就會“因為迷惑而相信”。這樣的事情在很多方面都存在著。實際上,包括易經、中醫在內,都有這樣的成分在裡面。能夠讓人們迷惑因而相信的事件,其準確發生率應該超過事情隨機發生的機率,但又沒有到達找到確切的規律的程度。到了後者,我們就可稱為“科學”。因此,人們“因為迷惑而相信”,實際上正說明這裡面有合理的事實,但又還沒有挖掘出來全部的規律。而並非人們盲目的迷戀和相信。因此,科學需要做的,是深入到讓人們“因迷惑而相信”的事實中,挖掘、提煉、發現、濃縮、形成真正的規律性的東西,科學的定義和解釋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的事情會在你心裡留下烙印或者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