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風微涼北島梔子花的

    成語“一衣帶水”源於《南史·陳後主紀》:“隋文帝謂僕射高炯曰:‘我為百姓父母,豈可限一衣帶水拯之乎?’”“一衣帶水”的意思是以像一條衣帶那樣窄的水為喻,形容僅隔一條水,往來方便。根據意思可判斷,“一衣帶水”的停頓應讀為“一衣帶/水”,類似的如“打退堂鼓”應讀為“打/退堂鼓”,“瑕不掩瑜”應讀為“瑕/不掩瑜”。再如北京香山臥佛寺的大臥佛上的橫匾,有四字語“得大自在”,也應讀為“得/大自在”,意思是指大臥佛得到了極大的自由。如果讀為“得大/自在”,讓人聽來就莫名其妙了。

    大部分四字語的停頓,根據其結構劃分,大多讀為“二二式”,聯合式的如“千言/萬語”、“龍飛/鳳舞”;支配式的如“別開/生面”、“顧全/大局”;陳述式的如“精衛/填海”、“枯木/逢春”;偏正式的如“龐然/大物”、“不速/之客”等等。如把“別開生面”讀為“別開生/面”,把“千言萬語”讀為“千言萬/語”等,就破壞了詞語的結構關係,聽起來意思也就含糊不清。

    一方面,四字語中間的停頓不能破壞詞語的結構關係和意思的準確表達。另一方面,我們如果掌握了四字語中間停頓的奧秘,還可以在適當的時機,利用它作為論辯和應答的武器,反戈一擊。周總理有一次在和對方談判時,對方極不耐煩地說了一句:“簡直是對牛彈琴1周總理隨機應變,也說了一句:“對!牛彈琴1同一個四字語,只是由於中間的停頓不同,意思就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由此聯想到現行高中語文課本第二冊《荷花澱》一文有這樣一句話:“冬天打冰夾魚的時候,她們一個個登在流星一樣的冰船上來回警戒。”這句話中“打冰夾魚”應如何理解,如何閱讀?最近聽一位市級優秀教師的《荷花澱》觀摩課,該教師將此四字語讀作“打冰/夾魚”,這是將它與“提水澆花、花錢買米”等看作是結構完全一致的連動式短語而造成的錯誤。正確的閱讀理解應為“打/冰夾魚”,該片語為動賓短語。

    何謂冰夾魚?在中國北方,漁民大都知道,冰夾魚是數九寒天頂貼於冰,處於半休眠狀態的魚。這種魚,一眼望去,像是被冰夾住了,實則沒有夾住,砸開冰來要趕緊用小網撈上來,這就叫做“打冰夾魚”。要知道,冰夾魚是數九寒天偶爾可以發現的,不是隨處可以找到的。因此白洋淀人打幾條冰夾魚,不會妨礙女遊擊組冰船行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傲慢與偏見歌詞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