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河北農民地主哥
-
2 # 有趣的好學晚風
小時候聽老人講過的有關對聯的故事
古時鄉里有個秀才與同村的姑娘開玩笑,出一個上聯:
大籃是籃,小籃是籃,大籃裝小籃,兩籃並一籃。
姑娘說這好對,下聯:
秀才是才,棺材是才,秀才進棺材,兩才合一才。
-
3 # 夕陽歸影
歷史上對聯故事三則
一、清朝初期,某縣的縣令是個清官,奉公守法,愛抨擊時弊,批評上司的貪贓枉法行為。
有一天,朝庭御史視察到該縣衙,有一個無恥的小人向御史打了小報告,御史便將縣令叫來痛斥一頓,並氣憤地道一上聯:
說人之人被說人之人說,人人被說,不如不說。
縣令聽了,心裡不服氣,針鋒相對答一下聯:
管官之官受管官之官管,官官受管,不如不管。
御史聽後,面色鐵青,差點氣昏過去。
剛正不阿的縣令
二、封建社會中,朝廷等級森嚴,上尊下卑,上司官氣十足,下級卑躬屈膝,有人戲一對聯:
上司開口才半句,早已是是是,對對對。
下級陳詞達千言,始終嗯嗯嗯,噢噢噢。
拍馬屁的官僚
三、清朝“揚州八怪”鄭板橋曾經當過官,而且是個清官,他當縣令時微服私訪,見一戶人家的破舊大門上貼了一幅對聯是: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橫批:又是一年
鄭板橋見聯,無一(衣)無十(食),頓時明白對聯其意,即刻令隨從回衙門取米麵、衣服等救濟戶主,戶主含淚感謝。
鄭板橋
-
4 # 泰安方圓
鄭板橋在濰縣當縣令時,有一天專程到雲峰山觀鄭文公碑,因參觀遊覽很晚,不得已借宿山間一小茅屋,主人是一個儒雅老翁,自稱糊塗老人,他的陋室中擺著一個方桌面大小的硯臺,做工細膩,糊塗老人請鄭板橋題字,欲要鐫於硯背。鄭板橋盛情難卻,欣然題了“難得糊塗”四字,並且用了“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的印。因為硯臺尚有餘地,鄭板橋請老先生續題,老人便寫了“得美石難,得頑石尤難,由美石而轉入頑石更難。美於中,頑於外,藏野人之廬,不入富貴之門也。”老翁也蓋了一方印,上書“院士第一,鄉試第二,殿試第三。”鄭板橋看了大驚!方知是一位隱退高人。兩人相談甚歡,鄭板橋見硯臺尚有空隙,即興發揮補寫一段“聰明難,糊塗尤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招,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
小隱隱於市大隱隱於野,知音相遇,難得糊塗是他們心靈的碰撞。
-
5 # 鑽塔
我知道這樣一個故事,是關於張之洞做對聯的事情,記得很深刻。
張之洞是晚清重臣,河北南皮人,個子矮鬍子長,27歲時中了進士第三名探花,做過兩廣總督,湖廣總督,軍機大臣。他的《勸學篇》很有名,其中“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廣為流傳。
張之洞在任兩江總督的時候,很喜歡微服私訪,探查民情。
過了一天,松江知府大壽,老同學和紳士以及張之洞同去參加壽宴,張之洞一身便衣,大啦啦坐在首席,悠然自得。
松江知府火冒三丈,首席的位子也能亂坐。於是強壓怒火,坐在席上,指著一道鱸魚菜餚說到:“鱸魚四腮,獨佔松江一府”。意思自己一家獨大,不是好惹的。
張之洞不慌不忙,微微一笑,用手指了指螃蟹菜餚,朗聲應答:“螃蟹八足,橫行天下九州。
座人無不吃驚,松江知府一打聽,原來老頭是總督張之洞,,急忙離席跪倒請罪。
-
6 # 韶光亮華
歷史上有趣的對聯故事實在是太多了,下面就挑選二個,並簡單整理、分析一下,與大家一起玩味、分享!
①從前有個白衣(平民)出身的御史大夫,衣錦還鄉時,縣太爺率領一些秀才們前去迎接,但有的秀才認為此人不是科舉出身,即表現出大不敬的態度。這時,縣令看不下去了,也為了討好,就口占一聯,以譏諷那些人的迂腐。
劈破石榴,紅門中許多酸籽;
眾秀才聽後面面相覷,不解其意,皆不能對,這時,那位御史大人隨口自己對道:
咬開銀杏,白衣裡一個大仁。
這副對聯的上聯中,用“酸籽”隱喻那些只注重科舉的黌門(紅門)秀才們,都是些沒有多少學問的“寒酸子”。而下聯中的“大仁”是御史大夫隱喻自己雖是白衣出身,但絕對是個不平凡的“大人物”。這副對聯不僅構思巧妙,而且還十分辛辣!
注:黌門:古代稱學校的門,借指學校(且諧音“紅門”)。比如稱:黌門秀才。
②據傳,從前有個姓葉的秀才遊歷到一座寺廟後,寺廟裡的長老聞訊此人是位施主,就派了一個出家前姓何的小和尚陪他一起遊玩。而這個葉秀才平時就喜好笑言謔語,當二人在遊覽時就發現寺廟旁的田地裡,有一群人在挑擔運禾(田裡的秸稈~燒柴),而其中還有幾位尼姑也在擔禾,秀才便隨即口占一聯,並邀小和尚出“對”。
師姑田裡擔禾上(和尚),
表面意為:尼姑從田裡挑著柴禾上來了。
這時,小和尚一聽,知道這主兒是在取笑他,也不多言,不一會兒,就對出了下聯:
美女堂前抱繡裁(秀才)。
表面意為:美人在堂前抱著繡品在裁剪。
葉秀才一聽,便暗暗佩服起這個小和尚的文才了。
又當二人行自一池塘邊,放眼望去,滿池荷花已長成蓮蓬,且結了蓮子。此時,這個葉秀才又脫口說出一聯:
蓮子已成 荷長老,
意即 表面上是說荷花的一種生長過程,實則是說“憐子”(憐愛的孩子)已成為(何姓)長老了(長老:年長而德尊的和尚)。
小和尚明知秀才是在揶揄自己,也不著急,望著池塘邊上的幾棵花葉繁茂的梨樹,不慌不忙的“對”了回去:
梨花未放 葉先生。
意即 表面上是說梨花的花蕾未綻放之前,葉子是先一步繁茂生長的,實則是說“離花(離開梨花)之後也不會放過你——葉秀才(先生)的。
此一對聯,妙就妙在表面上看似尊稱對方,實則是在彼此調侃、揶揄對方。
至此,葉秀才不得不佩服這位小和尚的才智了,併為之感慨:僧中多才子!
回覆列表
趣味對聯的故事有很多,例如:
1、鄭板橋在山東當縣令時,有一天來了位告狀的老先生。原來有戶人家年初的時候,請他到家中教書,那年月沒有勞動法,也沒簽用工合同,雙方口頭講定一年酬金八吊錢。沒想到,到了年底主人不但分文不給,反說老先生胸無點墨,誤人子弟。待要和他理論時,竟被亂拳打出,眼見一年白乾,衣食無著,無奈之下老先生只得告官。
鄭板橋聽罷,決定先考考老先生的文才,就指著大堂上懸掛的燈籠出聯:
四面燈,單層紙,輝輝煌煌,照遍東西南北;
老先生對的是:
一年學,八吊錢,辛辛苦苦,歷盡春夏秋冬。
鄭板橋一聽二話沒說,馬上傳喚那家主人,責令其加倍付錢,並留老先生在衙中做事,解決他此後的衣食。
2、祝枝山的故事
傳說有一次祝枝山碰見了一個叫徐子建的師爺。這位師爺自命不凡,傲氣十足,誇口說沒有能難住他的對子。這回相遇,他提出要和祝枝山比對子。祝枝山問:“誰出?誰對?”“當然是你出,我對嘍!”師爺滿不在乎地說。祝枝山微微一笑,說出上聯:
三塔寺前三座塔;
徐子建一聽:就這個呀,有什麼難的?張口對出:
五臺山上五層臺。
師爺正催促出個新對子時,祝枝山說 :“還沒完,我能加字。”“這有什麼?我也能添字。”祝枝山繼續說:
三塔寺前三座塔,塔、塔、塔
徐子建想都沒想,就說:
五臺山上五層臺,臺……
他說不下去了,總不能說五個 “臺”字吧?祝枝山說了句:“‘抬’不動了吧?”哈哈大笑,揚長而去。
3、唐伯虎的故事
唐伯虎同祝枝山因事到鄉村,看到農夫車水。祝出對曰:
水車車水,水隨車,車停水止。
唐對道:
風扇扇風,風出扇,扇動風生。
祝唐之對實屬巧妙,傳誦一時。
另有《笑笑錄》雲,唐伯虎為一商人寫對聯,曰:
“生意如春意,財源似水源。”
其人嫌該聯表達的意思還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