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1吃貨
-
2 # 小貝帶你看飾界
少不看水滸:
1.因為少年血氣方剛、易衝動魯莽,看了《水滸》會學裡面的人物角色,錯吧英雄好漢當榜樣,形成不好的習性;
2.《水滸》對人性、社會、政治的解讀有所個人英雄主義色彩,具有一定的偏頗作用,帶走一定的灰色調性,少年讀了可能會消極悲觀,產生負面影響。
老不讀三國
1.《三國》中陰謀詭計、爾虞我詐,難免會增加對人性誤讀,性格變得越來越孤僻冷漠;
2.上了年紀的人讀完,容易追憶過去,容易產生英雄遲暮的感慨,增加對現實的無奈感,不利於身心健康。
-
3 # 飛魚蝸牛
“少不看《水滸》,老不讀《三國》”出之明末清初文學家、文學批評家金聖嘆,他一生仕途不得志,生活比較坎坷,看清世間冷暖,歸於田園生活,專心名著評註,成就一代大家,對名著的傳播是有功之人。
藉著作者的時代境遇,來說“少不看《水滸》,老不讀《三國》”更為貼切,字面意思通俗易懂。年少時不應看《水滸》的打打殺殺,佔山為王,哥們義氣,最後死得名不正言不順。年老時不應看《三國》的割據紛爭,大軍陣前,計來詐往,鬥心鬥智,勞民傷財,誰也沒完成統一大業。
《水滸》和《三國》都是歷史中的時代產物,其實金聖嘆更想借名著說“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只不過曹操先說了。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借毛主席的詩“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感謝這個新時代,機遇與挑戰並存,只要有目標,堅定信心,擼起袖子加油幹吧。
少年涉世不深,血氣方剛,容易仿效這些“英雄好漢”的行為而看不透劇情背後的悲涼個江湖險惡,很容易被書中好漢們的快意恩仇和替天行道所吸引,因為更容易好勇鬥狠,讓醜態成為常態,加之少年凡事都不講個輕重,這個世界那才叫一個恐怖。所以說,在少年世界觀還未定型的時候,切莫讀水滸。
三國演義裡面更多的是權謀、心計,裡面的故事也就是圍繞著東漢末年,各路諸侯殺伐戰場,爭權奪利,羅貫中將各個政治家軍事家以及軍師經過一番描述,各種權謀相爭,勾心鬥角活生生的展現在讀者的面前,而老年人閱歷豐富,更懂得人情世故,如果把三國演義中的權謀應用到生活中來,難免會增添過多的利益糾紛,減少了因為遲暮之年應有的豁達恬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