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姓即扈姓,源於姒姓,為大禹王的後代,以國名為氏。據《風俗通》、《左傳》、《漢書》等載,大禹死後,他的兒子啟繼承了王位,建立的夏朝,自稱夏後啟。這種做法,破壞了傳統的禪讓制度,引起了一些諸侯國的不滿。其中有一個諸侯國有扈氏,也是大禹的後人,受封於扈(今陝西省扈縣一帶),建立扈國。有扈氏首領覺得有責任維護傳統制度,於是就起兵討伐夏後啟。啟立即召集天下諸侯興師鎮壓。由於大禹剛死不久,諸侯們對禹的豐功偉大績還記憶猶新,都願意出兵助啟,所以啟就佔了優勢。雙方軍隊在甘(戶縣南一帶)相遇。交戰前,啟對部下發布了一篇誓師辭,這就是收在《尚書》中的《甘誓》,其中列舉了有扈氏的罪狀,並公佈了作戰計劃及賞罰規定。戰鬥開始後,儘管有扈氏人人英雄奮戰,但畢竟寡不敵眾,結果戰敗。夏後啟趁勢滅掉了有扈氏。有扈氏人,後來以原國名命姓,稱為扈氏。史書說他:知義而不知宜。扈氏後又分為戶、鄠二姓,其實扈、戶、鄠三字音同字異,實為一姓。戶姓由扈字去邑而為戶,鄠姓因秦改扈為鄠而成姓。 扈三娘擴充套件資料:戶姓的發源地《史記》所涉及戶縣之處,大概分為兩類:一是介紹山川河流城市時涉及到的;一是闡述歷史事件時涉及到的。由這些零碎的語言中,大概可以勾畫出先秦時代戶縣的地理沿革。戶縣古稱扈、鄠(《訓纂》雲:戶、扈、鄠三字,一也)。其地處秦嶺北麓,關中腹地,東臨灃水,北依渭河,城西有澇河,周、秦、漢、唐皆京畿之地。(見《史記·夏本紀》)夏之前,戶縣稱鄠國,屬有扈氏(有扈,姓)。《百家姓溯源》認為,扈(戶)姓即起源於此。《漢書·地理志》記載:“鄠,古國,有扈谷亭。扈,夏啟所伐。酆水出東南,又有勞水,皆北過上林苑入渭。有萯陽宮,秦文王起。”鄠國在地理上位於雍州地界。《尚書·禹貢》記載,禹分天下為九州,渭水流域屬雍州,土色泛黃,田地肥沃程度天下第一。西周時,以首都鎬京為中心,沿著渭水下游和黃河中游劃出一塊廣大的土地,稱為“王畿(jī)”,由國王直接統治。戶縣屬王畿之地。秦時,以郡縣制代替分封制,首都咸陽周圍屬於內史郡,又稱秦內史。戶縣屬內史郡。漢襲秦制,但將秦內史分為京兆尹、左馮翊和右扶鳳。戶縣屬右扶風,上林苑(皇家狩獵之地)在其境內。(見《漢書·地理志》)
戶姓即扈姓,源於姒姓,為大禹王的後代,以國名為氏。據《風俗通》、《左傳》、《漢書》等載,大禹死後,他的兒子啟繼承了王位,建立的夏朝,自稱夏後啟。這種做法,破壞了傳統的禪讓制度,引起了一些諸侯國的不滿。其中有一個諸侯國有扈氏,也是大禹的後人,受封於扈(今陝西省扈縣一帶),建立扈國。有扈氏首領覺得有責任維護傳統制度,於是就起兵討伐夏後啟。啟立即召集天下諸侯興師鎮壓。由於大禹剛死不久,諸侯們對禹的豐功偉大績還記憶猶新,都願意出兵助啟,所以啟就佔了優勢。雙方軍隊在甘(戶縣南一帶)相遇。交戰前,啟對部下發布了一篇誓師辭,這就是收在《尚書》中的《甘誓》,其中列舉了有扈氏的罪狀,並公佈了作戰計劃及賞罰規定。戰鬥開始後,儘管有扈氏人人英雄奮戰,但畢竟寡不敵眾,結果戰敗。夏後啟趁勢滅掉了有扈氏。有扈氏人,後來以原國名命姓,稱為扈氏。史書說他:知義而不知宜。扈氏後又分為戶、鄠二姓,其實扈、戶、鄠三字音同字異,實為一姓。戶姓由扈字去邑而為戶,鄠姓因秦改扈為鄠而成姓。 扈三娘擴充套件資料:戶姓的發源地《史記》所涉及戶縣之處,大概分為兩類:一是介紹山川河流城市時涉及到的;一是闡述歷史事件時涉及到的。由這些零碎的語言中,大概可以勾畫出先秦時代戶縣的地理沿革。戶縣古稱扈、鄠(《訓纂》雲:戶、扈、鄠三字,一也)。其地處秦嶺北麓,關中腹地,東臨灃水,北依渭河,城西有澇河,周、秦、漢、唐皆京畿之地。(見《史記·夏本紀》)夏之前,戶縣稱鄠國,屬有扈氏(有扈,姓)。《百家姓溯源》認為,扈(戶)姓即起源於此。《漢書·地理志》記載:“鄠,古國,有扈谷亭。扈,夏啟所伐。酆水出東南,又有勞水,皆北過上林苑入渭。有萯陽宮,秦文王起。”鄠國在地理上位於雍州地界。《尚書·禹貢》記載,禹分天下為九州,渭水流域屬雍州,土色泛黃,田地肥沃程度天下第一。西周時,以首都鎬京為中心,沿著渭水下游和黃河中游劃出一塊廣大的土地,稱為“王畿(jī)”,由國王直接統治。戶縣屬王畿之地。秦時,以郡縣制代替分封制,首都咸陽周圍屬於內史郡,又稱秦內史。戶縣屬內史郡。漢襲秦制,但將秦內史分為京兆尹、左馮翊和右扶鳳。戶縣屬右扶風,上林苑(皇家狩獵之地)在其境內。(見《漢書·地理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