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亞洲食學論壇

    卷粉和腸粉兩者外形和做法有很多相似之處, 不過確是兩種食物,而且也不是同一種食物的不同演變形態。可以說”兄弟“,但是它們沒有血緣。

    先說卷粉,最代表性的是越南卷粉,在中國廣西、雲南地區也很常見。越南人何時開始食用卷粉,基本無人知曉。曾有學者調查,在19世紀下半葉,他們的曾祖父和曾祖母就常常吃卷粉(至今少說150年曆史了)。至於產生由來,有說是年滇越鐵路執行後,一些越南百姓為了謀求生計,開始在滇越線上賣這種用大米做成的卷粉,也有說源於河內清池縣。

    卷粉是一種蒸粉,用米粉糊在平鋪著棉布的蒸籠上製作的。 先將米粉糊均勻地舀一些在棉布上,然後上蒸籠蓋,凝固成一張白米皮; 之後用手或者藉助一個竹片把薄薄的米皮取出來,放在一個塗過油的平面上;然後在米皮上撒上肉末、香菇或芹菜或木耳之類;最後捲起來。食用時,搭配醃製好的越南香腸和香菜,蘸著酸醋或魚露吃。

    在廣東、澳門和香港地區,與之對應的是腸粉(也叫布拉蒸腸粉、卷粉、豬腸粉)。“腸粉”的稱謂是因為外形,那個米皮包的卷像豬腸形狀,而且豬腸粉的粵語拼音是 jyu cheng fan, jyu就是豬的意思。其種類有很多,像餃子一樣有不同餡料,蝦仁的、叉燒、牛肉等。廣東腸粉的起源要比越南卷粉晚得多,普遍認為是20世紀30年代,抗日戰爭時期由泮塘荷仙館創制。(也有說清代末期,廣州街頭上就已經聽到賣腸粉的叫賣聲;甚至傳說乾隆皇帝遊江南那會兒,受了吃客大臣紀曉嵐的蠱惑,專門拐去粵西吃腸粉,但是沒有考證。)

    製作方法和卷粉類似,也是將米粉蒸成一張米皮。傳統方法上,要先在蒸籠裡鋪一塊溼棉布,將米粉煳在棉布上攤開,蒸個3-5分鐘;完了一起倒扣在桌面上,將米皮從布上面拉扯下來(所以叫“拉腸”就這麼來的)。不過,現在大部分店鋪都是用現代蒸籠,不需要這個拉扯過程。

    相對於卷粉,腸粉的米皮厚一點,也大一些。可能是和它傳統制作方法有關,太薄的話從棉布上扯下來容易壞。腸粉尺寸大一點,可以卷跟多的餡料,腸粉一般卷切碎的東西。腸粉蘸醬油吃,卷粉蘸更多的混合作料。

    雖然帶有地域特徵,但是在廣州地區兩者都是非常流行的點心。有人早上拿卷粉當早點,晚上吃腸粉做夜宵的,也有搞不清楚的外地人第一次去不知道吃的是哪種,反正是卷粉,還好吃就對了。

    (GSN)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記著過去不好的事是傷害自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