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高壽的人:張臶 ,廖化 呂岱,司馬孚,士燮。
1,張臶(136年-240年),
張臶,字子明,鉅鹿人。東漢末至三國時期的隱士、音樂家,精通讖緯之學。張臶生活的年代從東漢一直到曹魏齊王時期,受到朝廷多次徵召,一直迴避,不願做官。他活了一百零五歲,是三國時期有可靠記載的最長壽的人之一。
2,廖化(?-264年)
廖化本名淳,字元儉,荊州襄陽郡中盧縣(今湖北省襄陽市)人。三國時蜀漢將領。
廖化曾為前將軍關羽帳下主簿,關羽敗亡後,他歸入孫吳,用詐死之計迴歸蜀漢,被劉備授為宜都太守。劉備去世後,轉拜丞相參軍,後為廣武都督,遷陰平太守,多次參與蜀漢的北伐。官至右車騎將軍,假節,領幷州刺史,封中鄉侯。264年,蜀漢滅亡後,被遷往洛陽,於中途病逝。
3,呂岱(161年-256年)
呂岱,字定公,廣陵海陵(今江蘇如皋)人。三國時期吳國重臣、將領。
呂岱本為郡縣吏,因避亂而南渡。受孫權賞識,遂仕於孫氏政權。建安十六年(211年),以督軍校尉之職,與蔣欽等領兵平定呂合、秦狼等叛亂,獲授昭信中郎將。建安二十年(215年),隨孫權進取長沙三郡,擊降安成等四縣,成功平定三郡。後討平吳碭、袁龍叛亂,升為廬陵太守。
呂岱一生戮力奉公,為孫吳開疆拓土,功勳赫赫。太平元年(256年),呂岱去世,年九十六。
4,司馬孚(180年-272年)
司馬孚,字叔達。河內郡溫縣(今河南溫縣西)人。三國曹魏至西晉初年重臣,西晉宗室,東漢京兆尹司馬防第三子,晉宣帝司馬懿之弟。
高平陵之變時,司馬孚協助司馬懿控制京師,誅殺曹爽一黨。後又督軍成功防禦吳、蜀的進攻,為司馬氏政權的穩固多有功勞。
泰始八年(272年),司馬孚去世,年九十三。武帝為其舉哀三日,葬禮規格比照東漢東平獻王劉蒼,賜諡獻王。
5,士燮
士燮(xiè)(137年-226年),字威彥。蒼梧廣信(今廣西梧州)人。漢末三國時期割據交州一帶的軍閥。
士燮年少時師事學者劉陶,其後逐漸升任交趾太守。後被朝廷加職綏南中郎將,遷安遠將軍,封龍度亭侯。在步騭接管交州時積極配合,歸附孫權,被孫權加為左將軍;此後又因誘降益州豪族雍闓而遷任衛將軍,進封龍編侯。任交趾太守四十年。黃武五年(226年),士燮去世,享年九十歲。
三國演義中高壽的人:張臶 ,廖化 呂岱,司馬孚,士燮。
1,張臶(136年-240年),
張臶,字子明,鉅鹿人。東漢末至三國時期的隱士、音樂家,精通讖緯之學。張臶生活的年代從東漢一直到曹魏齊王時期,受到朝廷多次徵召,一直迴避,不願做官。他活了一百零五歲,是三國時期有可靠記載的最長壽的人之一。
2,廖化(?-264年)
廖化本名淳,字元儉,荊州襄陽郡中盧縣(今湖北省襄陽市)人。三國時蜀漢將領。
廖化曾為前將軍關羽帳下主簿,關羽敗亡後,他歸入孫吳,用詐死之計迴歸蜀漢,被劉備授為宜都太守。劉備去世後,轉拜丞相參軍,後為廣武都督,遷陰平太守,多次參與蜀漢的北伐。官至右車騎將軍,假節,領幷州刺史,封中鄉侯。264年,蜀漢滅亡後,被遷往洛陽,於中途病逝。
3,呂岱(161年-256年)
呂岱,字定公,廣陵海陵(今江蘇如皋)人。三國時期吳國重臣、將領。
呂岱本為郡縣吏,因避亂而南渡。受孫權賞識,遂仕於孫氏政權。建安十六年(211年),以督軍校尉之職,與蔣欽等領兵平定呂合、秦狼等叛亂,獲授昭信中郎將。建安二十年(215年),隨孫權進取長沙三郡,擊降安成等四縣,成功平定三郡。後討平吳碭、袁龍叛亂,升為廬陵太守。
呂岱一生戮力奉公,為孫吳開疆拓土,功勳赫赫。太平元年(256年),呂岱去世,年九十六。
4,司馬孚(180年-272年)
司馬孚,字叔達。河內郡溫縣(今河南溫縣西)人。三國曹魏至西晉初年重臣,西晉宗室,東漢京兆尹司馬防第三子,晉宣帝司馬懿之弟。
高平陵之變時,司馬孚協助司馬懿控制京師,誅殺曹爽一黨。後又督軍成功防禦吳、蜀的進攻,為司馬氏政權的穩固多有功勞。
泰始八年(272年),司馬孚去世,年九十三。武帝為其舉哀三日,葬禮規格比照東漢東平獻王劉蒼,賜諡獻王。
5,士燮
士燮(xiè)(137年-226年),字威彥。蒼梧廣信(今廣西梧州)人。漢末三國時期割據交州一帶的軍閥。
士燮年少時師事學者劉陶,其後逐漸升任交趾太守。後被朝廷加職綏南中郎將,遷安遠將軍,封龍度亭侯。在步騭接管交州時積極配合,歸附孫權,被孫權加為左將軍;此後又因誘降益州豪族雍闓而遷任衛將軍,進封龍編侯。任交趾太守四十年。黃武五年(226年),士燮去世,享年九十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