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中的獨行者

    或許在現代人眼裡,藉助高科技武器,敵人可以輕易突破長城,甚至不需要踏足中國本土,只需用導彈就可以炸燬它。但是在當時,還處於冷兵器時代。士兵遇到這種障礙便是極大的困難。攻城方往往要動用幾倍的兵力才好攻城。而這,本身就是一種威懾作用。

  • 2 # 賊叉

    當然有啊。

    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一道連綿不斷、堅固無比的牆,而且建築的地點多在險要的崇山峻嶺之上,在冷兵器年代可以很好地限制對方軍力的展開。長城並不是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同時設定了大量的城、障、亭、標的一種防禦體系。

    長城的城牆是這一防禦工程中的主體部分。修建時要綜合考慮地形和防禦功能的需要,在險要處往往較為低矮狹窄,而平原或要隘之處就修築得高大堅固,在一些最為陡峻之處無法修築的地方便採取了“山險牆”和“劈山牆”的辦法。比如在八達嶺、居庸關和山西、甘肅、河北等地區的長城城牆,平均高一般約7-8米,底部大約厚6-7米,牆頂大約寬4-5米。長城的設計處處體現了戰爭需要:為防巡邏士兵跌落,設計時在城牆頂上,內側設宇牆,高1米餘;為觀看敵情和射擊、滾放擂石,在外側一面設垛口牆,高2米左右,垛口牆的上部設有望口,下部有射洞和擂石孔;為抵抗登上城牆的敵人,在部分重要城牆頂上還建有層層障牆。抗倭名將戚繼光在萬曆年間調任薊鎮總兵時,對長城的防禦工事作了重大的改進,在城牆頂上設定了敵樓或敵臺,可以容納巡邏士兵住宿以及儲存武器糧襪,使長城的防禦功能極大的加強。

    長城體系中還設定有大量烽火臺作為情報傳遞系統,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最行之有效的訊息傳遞方式。古代邊防報警有兩種訊號,遇有敵情發生,白天點菸,夜間舉火,臺臺相連,傳遞訊息。這個細節非常地科學。白天Sunny很強,火光不易看見,煙霧相對矚目;而夜間煙霧不顯,火光在很遠處就能看見,而為了報告敵兵來犯的多少,還以燃煙、舉火數目的多少來加以區別。到了明朝還在燃煙、舉火數目的同時加放炮聲,以增強報警的效果,使軍情可迅速傳達千里之外。按明朝制度,舉一煙鳴一炮表示來敵100人左右;舉二煙鳴二炮,來敵500人左右;1000人以上舉三煙鳴三炮。

  • 3 # 獨風34

    秦漢時,中原人力物力財力不足已向北向西發動大規模軍事行動,長城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手段。但明朝國力空前,洪武、成祖威加四海,應利用強大的綜合國力對北對西用兵,並大舉移民,傳播中華文明於西伯利亞至北海,揚國威於蔥嶺以西廣漠大地。明初至明中葉的機會千年不逢,可惜了。因而明朝再修長城是軍事理論的倒退,是軍事進攻變成消極防守,用防守的辦法是很難擊敗北方和西面的入侵,這種辦法費錢鉅萬,很被動,這也是明朝最後消亡的原因之一。借古喻今,《亮劍》中丁偉的見解也是如此。北西蔥蔥,景色很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裡和自身的條件都很很差,可以一輩子不結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