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香香33619

    棉花糖機

    發明之前,人們怎樣製作棉花糖?

    1773年出版的《十足主婦》一書開篇這樣寫道:“取一塊四分之一磅重、並經過三次提煉的糖,用文火將其融化。當糖在碟中充分融化、開始像水一樣流動時,用刀尖蘸一點糖,迅速拉出細細的一長條糖絲,並立即把糖絲不斷纏繞在一個模具外面。不斷重複這一過程。如果你的動作足夠敏捷,就能在糖最終凝固之前做成一個鳥巢狀糖果。”

    值得慶幸的是,由於棉花糖機的出現,對於現在的棉花糖製作者來說,這種耐心和敏捷已經不再是必需。

    1897年,兩位美華人申請了棉花糖機的專利。他們在專利申請檔案中這樣寫道:

    敬啟者,我們——威廉·J·莫里森和約翰·C·沃頓——兩位居住於美國田納西州戴維森縣納什維爾市的公民,發明了一種創新性的糖果製造機器。該機器內建一個容器,盛有處於融化狀態的液態糖。當容器旋轉後,運用離心力作用把液態糖轉化為線狀或絲狀物。

    儘管這份專利檔案和其他專利檔案一樣刻板無趣,但這臺棉花糖機一經問世就引起了巨大轟動。在1904年聖路易斯舉辦的世界博覽會上, 莫里森和沃頓靠向遊客售賣棉花糖而發了一筆橫財。根據知名美食家布魯斯·非勒的一篇文章的記載,這兩人在博覽會期間一共售出了68,655只棉花糖。

    雖然當時的棉花糖機存在明顯的振動問題,後人對此做了不少改進,不過,其基本工作原理卻一直沿用到現在。

    棉花糖機

    在醫學領域的應用

    除了在美食領域大展拳腳外,這種用液態材料製造固態網狀產品的方法還有望在醫學領域獲得應用。

    在棉花糖機發源地納什維爾市,範德比爾特大學的科學家們正在研究如何使用棉花糖機制造能讓細胞在其中生長的骨架,從而製造人造組織。

    目前在人造組織研究中存有一項問題:研究中使用的凝膠不能保證具有足夠的疏鬆度,因此細胞無法在其中充分繁殖生長。

    範德比爾特大學的研究團隊採用棉花糖機先將聚合物打成極為鬆散的雲霧狀,置入凝膠,再設法將其溶解,從而在凝膠內部形成龐大而複雜的空腔網路。

    實驗開始後一週內,在有空腔凝膠內的細胞存活率達90%,而在無空腔凝膠內的細胞存活率只有60-70%。棉花糖機的應用效果非常顯著。

    現在,我們只需片刻就能享用由液態糖轉化而來的美味棉花糖。在享受機器便利的時候,別忘了要用尖刀艱辛製作棉花糖的舊時代主婦,還有讓人人都能享受這種美味的棉花糖機發明人——威廉·J·莫里森和約翰·C·沃頓。想到或許未來某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芙蓉樓送辛漸作者生平紀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