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拜鸚鵡 【又 名】 大紫胸鸚鵡 ,大緋胸鸚鵡,四川鸚鵡 丹巴鸚鵡 【拉丁學名】 Psittacula derbiana 【英文名稱】 Derbyan Parakeet 【科屬分類】 鳥綱(Aves)、鸚形目、鸚鵡科、環頸鸚鵡族中國民間又稱鸚哥、鶯哥。紅嘴、綠背,喉、胸橙紅色。分佈於中國西南部、印度、孟加拉國、緬甸、泰國、中南半島、印度尼西亞等地。體長為22—36釐米,體重為85—168克。擅長學習人語。主要食物為植物種子、水果、漿果、栗子、花朵、花蜜。繁殖期從2月到3月,每次產卵3-4顆,孵化期21—24天,羽化時間7至8周。 棲息環境和習性:這種鸚鵡主要棲息於低地的各種型態開闊林區、山麓丘陵約2000米的地區;也會前往紅樹林區、椰子樹林區、農耕區、公園、花園和郊區等地。他們的平均壽命為25年。他們平時會組成10到50只左右的群體漫遊活動,大部份被人看見都是低飛於樹林間或是前往鄉村地區,到了目的地就會棲息於高大的樹枝上,飛翔的時候相當吵雜,只有覓食的時候會很安靜;他們有著遷移的習性,遷移的地點完全視食物充足與否決定,以往鸚鵡數量很多的時候,曾經有過上萬只的鸚鵡在農作物豐收 的季節前往農耕區覓食稻米的紀錄;偶爾會和同屬中的灰藍頭鸚鵡(Slaty-headed Parakeet)一起集結前往稻田覓食,它們飛行的速度比同屬中所有的鸚鵡都慢,叫聲相當刺耳,類似小喇叭般,很遠就可以聽見。一般來說,成年的大拍胸鸚鵡雄性為紅色的嘴巴,雌性為黑色的嘴巴,而小時候很難分辨出來,因為都是黑的。 它們在當地許多地區是最常見的鸚鵡,但是近年來泰國的族群數量直線滑落,印尼爪哇與巴厘島的族群已經絕種,走私野生鳥是主要原因;它們通常棲息於海拔2000m以下的地區,在尼泊爾的族群很少出現在345m以上的地區,棲息地包括了乾燥的森林、潮溼的落葉性叢林、紅樹林、椰子與芒果園、農田、公園及郊區等地,群居性,平時約6-10只左右群聚,但不常超過50只,在喜愛的食物(如芒果、稻米)充足時會大批聚集,有時與青頭鸚鵡(Slaty-headed Parakeet)及灰頭鸚鵡(Finsch";s Parakeet)一起活動,天然食物包括了水果、花蜜、花、無花果、堅果、漿果、種子、樹葉、穀物(如稻米及玉米)等,有時造成農民嚴重的損失,尤其是稻米田,築巢在天然樹洞或啄木鳥的舊巢穴中,窩卵數約為2-4顆;新進的鳥兒在初期較為敏感,但在適應環境後會十分健壯,有時會吵鬧,飼養或繁殖它們時,除非有大鳥舍,不然還是建議成對飼養。 食物:主要以種子、水果、漿果、小型堅果、栗子、植物嫩芽、花朵、花蜜等為食;偶爾他們會到農耕區覓食,造成相當程度的損害。
德拜鸚鵡 【又 名】 大紫胸鸚鵡 ,大緋胸鸚鵡,四川鸚鵡 丹巴鸚鵡 【拉丁學名】 Psittacula derbiana 【英文名稱】 Derbyan Parakeet 【科屬分類】 鳥綱(Aves)、鸚形目、鸚鵡科、環頸鸚鵡族中國民間又稱鸚哥、鶯哥。紅嘴、綠背,喉、胸橙紅色。分佈於中國西南部、印度、孟加拉國、緬甸、泰國、中南半島、印度尼西亞等地。體長為22—36釐米,體重為85—168克。擅長學習人語。主要食物為植物種子、水果、漿果、栗子、花朵、花蜜。繁殖期從2月到3月,每次產卵3-4顆,孵化期21—24天,羽化時間7至8周。 棲息環境和習性:這種鸚鵡主要棲息於低地的各種型態開闊林區、山麓丘陵約2000米的地區;也會前往紅樹林區、椰子樹林區、農耕區、公園、花園和郊區等地。他們的平均壽命為25年。他們平時會組成10到50只左右的群體漫遊活動,大部份被人看見都是低飛於樹林間或是前往鄉村地區,到了目的地就會棲息於高大的樹枝上,飛翔的時候相當吵雜,只有覓食的時候會很安靜;他們有著遷移的習性,遷移的地點完全視食物充足與否決定,以往鸚鵡數量很多的時候,曾經有過上萬只的鸚鵡在農作物豐收 的季節前往農耕區覓食稻米的紀錄;偶爾會和同屬中的灰藍頭鸚鵡(Slaty-headed Parakeet)一起集結前往稻田覓食,它們飛行的速度比同屬中所有的鸚鵡都慢,叫聲相當刺耳,類似小喇叭般,很遠就可以聽見。一般來說,成年的大拍胸鸚鵡雄性為紅色的嘴巴,雌性為黑色的嘴巴,而小時候很難分辨出來,因為都是黑的。 它們在當地許多地區是最常見的鸚鵡,但是近年來泰國的族群數量直線滑落,印尼爪哇與巴厘島的族群已經絕種,走私野生鳥是主要原因;它們通常棲息於海拔2000m以下的地區,在尼泊爾的族群很少出現在345m以上的地區,棲息地包括了乾燥的森林、潮溼的落葉性叢林、紅樹林、椰子與芒果園、農田、公園及郊區等地,群居性,平時約6-10只左右群聚,但不常超過50只,在喜愛的食物(如芒果、稻米)充足時會大批聚集,有時與青頭鸚鵡(Slaty-headed Parakeet)及灰頭鸚鵡(Finsch";s Parakeet)一起活動,天然食物包括了水果、花蜜、花、無花果、堅果、漿果、種子、樹葉、穀物(如稻米及玉米)等,有時造成農民嚴重的損失,尤其是稻米田,築巢在天然樹洞或啄木鳥的舊巢穴中,窩卵數約為2-4顆;新進的鳥兒在初期較為敏感,但在適應環境後會十分健壯,有時會吵鬧,飼養或繁殖它們時,除非有大鳥舍,不然還是建議成對飼養。 食物:主要以種子、水果、漿果、小型堅果、栗子、植物嫩芽、花朵、花蜜等為食;偶爾他們會到農耕區覓食,造成相當程度的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