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三大才子——解縉 楊慎 徐渭。四川有句民諺:“相如賦,太白詩,東坡文,升庵科第。”這是四川人認為歷史上四個最牛的本土文化人,把他們排到一起!
楊慎,字用修,號升庵,四川新都人。其父楊廷和,明朝內閣大學士。楊家有“一門七進士,科第甲全川”之稱。
楊慎很小的時候就才氣逼人,十二歲時寫《過秦論》,其祖父讀後,謂之:“吾家賈誼也!”(不料一語成讖)。24歲那年,一舉考中狀元,因為他的父親是楊廷和,老師是李東陽,有人認為楊慎是靠關係才點的狀元,說他是“關節狀元”,楊慎任職翰林院後,表現出讓人歎為觀止的博學,以及無與倫比的記憶力,流言才不攻自破!楊慎的家世與學識,讓人都以為他的政治生涯應該是一帆風順,暢通無阻吧!只是楊慎的膽氣與血性,遇上了嘉靖帝,在明朝有名的“大禮議”事件中,“仗節死義”的楊慎被當作“刺頭”,被廷杖一次後,嘉靖還不解恨,過了十日,又被廷杖一次(在“大禮議”事件中,一百多人被下詔獄,並施以廷杖,當場打死16人),然後充軍雲南永昌衛!
所幸,遍體鱗傷的楊慎還留有一口氣。如果楊慎在“大禮議”的時候被打死了,歷史可能會記得這個人,但不會給他太多的筆墨。
37歲那年,楊慎拖著半死的身軀,出發前往雲南永昌衛(今雲南保山縣),扶病上路的楊慎,騎馬走了近萬里的路。
嘉靖對楊廷和、楊慎父子的痛恨,讓楊慎受到“永遠充軍”的懲罰。楊慎的流放,不同於官員的貶謫,遭貶謫的官員,雖然被貶的遠遠的,還有個小官噹噹,流放充軍不一樣,不再是官員而是個罪犯了!
在後來的歲月,偏執暴戾的嘉靖,會時不時的向閣臣問楊慎情況,不是關心,而是怕楊慎過的好,當閣臣回答說楊慎病了,廢了,嘉靖才感到滿意!
嘉靖在位每逢喜事就會大赦天下,每次都把楊慎排除在外,楊慎的一些故舊知交替楊慎求情,也通通沒用!
楊慎是硬氣的,在流放滇南三十多年時間,他也盼望著迴歸,但他從不向皇帝求饒。也沒有因為環境惡劣而消極頹廢,他甚至沒把自己當罪犯,在雲南土司叛亂時,不顧自己的身份,帶著人就上了,在一些豪紳以修治海口,勾結官吏強佔民田,化公為私,坑害百姓而沒人敢出來揭露時,他又站出來給巡撫上書講出真相!楊慎是一個身處黑暗,卻能活出詩意的人,在流放30多年的生涯中,透過懷念屈原、李白、杜甫、蘇軾等詩人的形式,來表達他的痛苦感受,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活成了明代的文化種子!後人論及明代記誦之博、著述之富,推楊慎為第一。他又能文、詞及散曲,論古考證之作範圍頗廣。其詩沉酣六朝,攬採晚唐,創為淵博靡麗之詞,造詣深厚,獨立於當時風氣之外。著作達四百餘種,後人輯為《升庵集》。
楊慎終究沒能熬過明朝史上在位時間第二長的嘉靖,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卒於瘴雨蠻煙之地,享年72歲。明穆宗時追贈光祿寺少卿,明熹宗時追諡"文憲",世稱"楊文憲"。
明朝三大才子——解縉 楊慎 徐渭。四川有句民諺:“相如賦,太白詩,東坡文,升庵科第。”這是四川人認為歷史上四個最牛的本土文化人,把他們排到一起!
楊慎,字用修,號升庵,四川新都人。其父楊廷和,明朝內閣大學士。楊家有“一門七進士,科第甲全川”之稱。
▲楊慎畫像楊慎很小的時候就才氣逼人,十二歲時寫《過秦論》,其祖父讀後,謂之:“吾家賈誼也!”(不料一語成讖)。24歲那年,一舉考中狀元,因為他的父親是楊廷和,老師是李東陽,有人認為楊慎是靠關係才點的狀元,說他是“關節狀元”,楊慎任職翰林院後,表現出讓人歎為觀止的博學,以及無與倫比的記憶力,流言才不攻自破!楊慎的家世與學識,讓人都以為他的政治生涯應該是一帆風順,暢通無阻吧!只是楊慎的膽氣與血性,遇上了嘉靖帝,在明朝有名的“大禮議”事件中,“仗節死義”的楊慎被當作“刺頭”,被廷杖一次後,嘉靖還不解恨,過了十日,又被廷杖一次(在“大禮議”事件中,一百多人被下詔獄,並施以廷杖,當場打死16人),然後充軍雲南永昌衛!
▲嘉靖皇帝所幸,遍體鱗傷的楊慎還留有一口氣。如果楊慎在“大禮議”的時候被打死了,歷史可能會記得這個人,但不會給他太多的筆墨。
37歲那年,楊慎拖著半死的身軀,出發前往雲南永昌衛(今雲南保山縣),扶病上路的楊慎,騎馬走了近萬里的路。
嘉靖對楊廷和、楊慎父子的痛恨,讓楊慎受到“永遠充軍”的懲罰。楊慎的流放,不同於官員的貶謫,遭貶謫的官員,雖然被貶的遠遠的,還有個小官噹噹,流放充軍不一樣,不再是官員而是個罪犯了!
在後來的歲月,偏執暴戾的嘉靖,會時不時的向閣臣問楊慎情況,不是關心,而是怕楊慎過的好,當閣臣回答說楊慎病了,廢了,嘉靖才感到滿意!
嘉靖在位每逢喜事就會大赦天下,每次都把楊慎排除在外,楊慎的一些故舊知交替楊慎求情,也通通沒用!
楊慎是硬氣的,在流放滇南三十多年時間,他也盼望著迴歸,但他從不向皇帝求饒。也沒有因為環境惡劣而消極頹廢,他甚至沒把自己當罪犯,在雲南土司叛亂時,不顧自己的身份,帶著人就上了,在一些豪紳以修治海口,勾結官吏強佔民田,化公為私,坑害百姓而沒人敢出來揭露時,他又站出來給巡撫上書講出真相!楊慎是一個身處黑暗,卻能活出詩意的人,在流放30多年的生涯中,透過懷念屈原、李白、杜甫、蘇軾等詩人的形式,來表達他的痛苦感受,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活成了明代的文化種子!後人論及明代記誦之博、著述之富,推楊慎為第一。他又能文、詞及散曲,論古考證之作範圍頗廣。其詩沉酣六朝,攬採晚唐,創為淵博靡麗之詞,造詣深厚,獨立於當時風氣之外。著作達四百餘種,後人輯為《升庵集》。
楊慎終究沒能熬過明朝史上在位時間第二長的嘉靖,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卒於瘴雨蠻煙之地,享年72歲。明穆宗時追贈光祿寺少卿,明熹宗時追諡"文憲",世稱"楊文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