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說假話
-
2 # 傳統文化圓桌派
一說到留守兒童這個詞,很多人的腦子裡無非就是一個概念,父母都出去打工了,把孩子留在家裡由長輩照顧。
其實,還有比留守兒童更孤獨的留守,被人們忽略一一那就是,單親家庭。這種家庭的孩子是最悲催的留守兒童。
一個個單薄的小小身影,雖然周圍也有人群,卻彷彿孤獨地活在這個世界裡,時常有一種被人遺棄,被人冷漠的無助感。
他們不會表達,至少不會用適當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內心。他們對這個世界表現得誠惶誠恐,他們總是一種手足無措的樣子,置身於人群之中。
他們與父母只能短暫相見,在父母離開的那個瞬間,孩子會感到特別的恐慌,幼小的心靈承載著難以割捨的愛,可父母的離別,卻對孩子造成極為殘忍的一種心理反差。
最後,這些單親家庭的留守兒童,披荊斬棘、自己慢慢獨立長大。在這個社會四處碰撞,滿身的傷口才形成了所謂的堅強。
我,就是以上那個——曾經的留守兒童。
然而,世界是美好的,我們必須學會堅強,必須學會一一心有Sunny、無畏悲傷!
“留守兒童”是“外出務工人員”這一稱呼的衍生“品”——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守家鄉。
從農村剛剛開始有人離家外出打工到如今,一晃都幾十年了。要說“留守”,當年的那些父母外出打工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留守兒童。那時候不像現在,人手一個手機。家裡有事或是想家長了,可以電話隨時打,不行,還可以影片聊天。
幾十年前,外出打工的家長對於留守家鄉的孩子,真的就像風箏斷了線——在外的家長們居無定所,除了偶爾寫信回來,沒有任何其它聯絡的方式。家裡一旦有事根本沒地找人,真的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有一年夏天,村上有個孩子不幸溺水(死亡),因為沒有在外打工的父母的聯絡地址,家裡只能先安葬了孩子,等父母得知孩子的噩耗,孩子已經過了頭七!
隨著條件允許,漸漸的村裡有人家裝了電話,在外的父母有了呼叫機。到了約好打電話的時間,孩子早早的就守在那家的電話機旁了。拎起電話,孩子叫爸媽的聲音都有些膽怯,到了要掛電話的時候,電話兩頭都會哭——都想對方啊!
最讓人傷感的,還是每年過完年,家長離家的那一刻——短暫的團聚接著又是長達一年的分離。孩子不讓走,家長不得不走。僵持著,依依不捨的場景,沒有哪個人能忍住不傷感的!
當然,現在好多了。常見身邊一些離家打工的朋友,他(她)們一邊匆匆的走路,一邊用家鄉的方言跟電話裡的孩子或家人開心地說笑著,很少再看到當年那種一家人天各一方的相思苦感。
時光匆匆,曾經的留守兒童們,陸續的也已成為家長,或也成為外出務者,一如當年你們背井離鄉的父母。
但願你們的孩子不再留守,至少,不再像當年的你們那般孤獨地留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