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看過幾本李同寫的書,大部分是關於青春的,感覺挺正能量的但是深度不夠。還是說他是在用自己曾經的經歷來鼓勵和引導年輕人?對此你怎麼看?
6
回覆列表
  • 1 # 何殊我

    在我的定義裡面,從來不覺得劉同這類靠賣人設行走江湖的寫作者能稱為作家,哪怕他們的作品暢銷百萬,版稅天價,粉絲無數,那也不過是按照娛樂炒作手法包裝出來的一個披著出版外衣的明星而已。

    先說劉同本人,有前媒體人、公司高管、青春文學作者三重身份。從湖南地方媒體做起,後來入職光線影業做到副Quattroporte,從媒體到行業高管,職業發展可謂順風順水。與此同時,他的“創作之路”也開始發揚光大,從不知名“作家”成了炙手可熱的一流暢銷書“作家”。

    從他在一些媒體節目上的表現,可以看出這是一個有頭腦有見識的人,不然也不至於在十來年時間內能從媒體新人做到國內一線影業公司的副Quattroporte。比如他在《職來職往》的嘉賓表現,對候選人的點評就很有見地。可惜,這些特質並沒有在書裡有所表現。

    接下來,我們看看他的代表作,《誰的青春不迷茫》、《你的孤獨,雖敗猶榮》、《向著光亮那方》、《我在未來等你》這些書,看名字就能看出來不過是一些雞湯讀物,目標群體就是學生、剛步入社會的新人、偽小資文青們。

    這些爛大街讀物可以說是劉同和背後的書商看準了市場,對症下藥,以庸俗價值觀為藥引子販賣焦慮。

    他賣的也就不是書了,是人設。所有對劉同的包裝,也都是明星炒作的路子。這些書的流行說明了市場經濟消費主義的勝利,也說明了社會的娛樂至死。

    那個在媒體上揮斥方遒的劉同,在寫作的時候發生了嚴重的分裂,本質上又是統一的。媒體上揮斥方遒是為了販賣觀點,寫作製造雞湯是為了傳播,二者對立統一,都是為了個人品牌。我可以理解這樣的人是鑽營名利場為了目的不擇手段的,這種人如果能稱為作家的話,那可能是對作家倆字的侮辱,尤其是對左拉、托爾斯泰、魯迅等人來說。

  • 2 # 老李有刀

    謝謝邀請。首先來看劉同是不是作家,如果按出書或者寫過長篇文章就是作家這個標準,那麼劉同當然是作家,而且他還是暢銷書作家。但如果按照文字的標準來考量,起碼從文學的層面,對文字的把握上,文學的藝術層面來看,劉同當然算不上作家,他寫的內容同這些年流行的那種“追熱點”“抓痛點”式的自媒體文章相似,只不過劉同被包裝起來,成為一個暢銷書寫手。

    按目前的社會整體評價來看,基本是隻要能寫字的就可以封為或者被稱作作家,“作家”這個稱號已經失去了它本身的神聖性,變得非常廉價。在這個基礎上評價劉同這個作家,從出版上來看他:

    他的書有過很高的銷量,去年緊接著他又出了第二本書,據說簽約條件非常高,出版公司也是寄予了厚望,但截至目前快有一年時間,比起簽約數字,銷量並不理想,出版公司可能都要賠錢。

    但這個現象有非常值得我們反思的點:為什麼這種快銷性的文字會在這幾年成為暢銷書?是出版屈從於市場的幻象式需求,還是出版製造了這種需求?出版上,除了銷量之外,我們還要考量哪些因素?那些最初的傳播好文字的出版,我們今天為何無法接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房地產中介下班都是那麼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