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笑笑A

    這裡分享下我個人的長距離耐力跑經驗。我完賽過很多場百公里以及百英里的比賽,其中包括那些世界上最難的比賽。其中有苦有樂,有些應該完賽的我卻退賽了,有些可能退賽,但我卻順利完賽了。我針對性的訓練了速度、爬升、耐力以及其他所有方面,所以在比賽中我進步很大。因此當我在教練運動員的時候也借鑑了我的一些經驗。

    在研究報告中,研究物件的數量一般是N,研究做的越好,這個N的數值就越大。實際上我也意識到我的N就是我自己。一個教練應該考慮到他自己的經驗,但如果只是依賴這樣的經驗,認為自己就是N,那就是徹頭徹尾的錯誤。實際上這樣的錯誤在不斷重複,我見過很多這樣的例子,不少運動員因為太過於依賴教練個人的經驗,結果卻沒有得到提升。超馬教練的一個習慣是不斷將他們的個人經驗實施在運動員身上。而那些自己訓練的跑者則傾向於在訓練過程中加入太多他們自己的偏見。其他人則參考身邊一些人的做法,認為他們的經驗對自己也有用。

    2

    過於關注跑量

    100公里和100英里的賽道很長,有時候需要花費1天甚至兩天的時間才能完賽。有些跑者會想,如果我訓練的越多,我肯定也跑的越好。因此他們在訓練強度上做出犧牲,用跑量來代替。

    他們堅持用低速和低心率進行訓練,但這種訓練方式對於長距離越野的跑者帶來的回報有限,收益遞減的平衡點很快就達到了。也就是說,你跑的很多,但你所得到回報也越來越少。

    3

    強度不夠

    參加100公里比賽的跑者經常會有這樣的想法,“我在比賽中不會跑快,所以我在訓練中也不需要跑快。”這種想法並不全錯。並不是說你一定要跑的很快,而是你需要專注於不同強度的訓練。不管你的訓練經驗和目標是什麼,一定要做好心理建設,專注於強度訓練。

    然而,即使跑者在訓練中關注了強度方面,但我還是發現他們在這方面還是非常零散。他們可能在工作日進行強度訓練,比如週二練速度,週四練節奏跑,但是沒有一次強度是足夠的。有強度比什麼都沒有強,但是專注於強度訓練並且在幾周內系統的進行實施,是一種最佳的訓練方法。

    4

    缺乏針對性

    不可否認,100公里越野跑,除了距離長,強度也低。你可以針對特定的部分進行訓練。爬升是否大?溫度是否高?救護站是否遠?地形如何?這些都是需要進行針對性訓練的部分。聽起來很簡單,但是很多跑者,即使是最頂尖的運動員,也會犯這樣的錯誤,在一個重要比賽之前沒有針對比賽地形的專門訓練。

    訓練的針對性的程度關乎著你比賽當天能否輕鬆應對所有情況,包括強度、時長、環境條件,以及你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100公里越野離並不遠,瞭解這四個訓練誤區,你的下一個100公里越野跑會更容易完賽,取得好成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趙雲高爆發出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