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百萬141319

    前蘇聯軍事理論家Г.С.伊謝爾松

    兩次世界大戰及20世紀和21世紀初期爆發的軍事衝突表明,航空兵在對敵火力毀傷中的貢獻持續增多,已經成為影響戰爭勝負的決定性因素。一戰期間,航空兵在火力毀傷中的貢獻率不超過4%,但到二戰初期升至28-30%,二戰後期達到40-42%。而在最近幾十年發生的區域性戰爭中,航空兵的毀傷貢獻率更是高達80-85%。1為提升航空兵的作戰效率,俄軍自蘇聯時期起就開始不斷探索如何創新和完善航空作戰效能評估的方法論。

    20世紀30年代至衛國戰爭期間:萌芽階段

    航空突擊理論與航空作戰效能評估方法的發展都需要立足於火力毀傷方法論。眾所周知,方法論是用於構建理論活動與組織實踐活動的一系列原則、方法及相關學說。最初,方法論只存在於人與客觀世界的相互聯絡當中。但隨著生產力、技術、藝術、科學及文化的發展,方法論轉而成為一種特殊的理論反思物件。它首要表現為組織與協調認知活動的原則,意識的條件、結構和內容,以及通往真理之路的哲學思辨。如果說理論是認知過程的結果,那麼方法論則是實現與構建這種認知的方法。

    在空軍戰術和戰役法中,航空作戰效能評估問題的核心在於確定“能力”與“效力”之間的關係。這兩個範疇代表了毀傷過程的兩個不同階段。航空兵的作戰能力需要透過其行動結果得以彰顯。在特定的戰役戰術局勢下,這種轉化過程的實現甚至僅需一個架次的行動。效力是已經實現的能力。在評估作戰能力的實現程度時,通常將“遂行任務所需兵力兵器的數量”或“完成任務的機率”作為指標。

    20世紀30年代末期,機率論的發展為定量評估火力毀傷結果創造了必要條件。蘇軍以機率論方法為基礎設計的方法,可用於在戰前預測目標毀傷水平、論證並選擇合理的航空殺傷兵器及航空突襲控制引數。這一時期,茹科夫斯基空軍工程學院М.П.索洛韋夫教授和蘇軍轟炸理論奠基人А.И.阿爾布佐夫,為發展航空作戰效能評估理論及具體評估方法做出了突出貢獻。2他們提出的系列方法可藉助損失函式來預測投彈結果並確定遂行任務所需兵力兵器的數量。透過隨機事件模式可相對容易地確定損失函式。在此情況下,航空突擊效率僅與毀傷目標數量相關,而不考慮毀傷質量與敵方目標癱瘓時間這兩個因素。

    在此類方法中,用於評估航空突擊效率的主要指標是地(海)目標損傷機率,它等同於完成任務所需彈藥命中目標的機率。為確定目標損傷機率,蘇軍還設計出“航空兵編隊連續轟炸計算公式”。式中需要輸入的資料包括:航空兵編隊的長度和寬度;彈藥散佈範圍;連續投彈數量和航空兵編隊所轄飛機的數量;投彈機率誤差。這些方法在偉大衛國戰爭期間經受了檢驗,並一直延用至20世紀50年代末期。基於機率論的航空作戰效能評估方法的理論模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上柴sc15g跟g128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