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阿宅遊戲筆記
-
2 # 電影鯊
事情是這樣的。
許鞍華導演預備籌拍由張愛玲小說《沉香屑 第一爐香》改編的電影,女主或是馬思純。於是,幾天前,馬思純預習完“功課”後,在微博發了一篇自己對於《第一爐香》的讀後感。
從這篇讀後感裡,我們見到了張愛玲寫在胡蘭成一張照片背面的文字——“見了你,我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我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加上《沉香屑第一爐香》,書中女主葛薇龍為保有與男主喬琪喬的愛情,寧可犧牲自己做交際花的卑微人生已被部分讀者瞭解,具有一定群眾基礎。所以馬思純的這篇微博被認為是馬思純由葛薇龍聯想到張愛玲,從《第一爐香》理解”卑微到塵埃裡的愛“的一種對書中主人翁的深入分析。
首先,這位大V把馬思純的讀後感貶低得一文不值,用大V的話說,以馬思純的水準,就只配把《色戒》解讀成”小三家鬧“,把《哈姆雷特》看錯成《哈利波特》。然後,大V還適時的拔高了下自己,”我也看了《第一爐香》,得來的見解就比你高深多了,請問我們讀的是同一本書嗎?“
於是,一石激起千層浪,一時間,不知從哪兒冒出來的一大幫所謂“張愛玲鐵粉”開始瘋狂開斯馬思純,有吐槽馬小姐硬凹文青人設的,有細數馬小姐歷年犯下的文字錯誤的,還不乏少部分人,把整個演員團隊拿來開練,信口開河演員就都是沒文化、沒水準的。
很明顯, 馬思純是本著就事論事的態度去的。她的每句話都對應著這位大V的質疑處:
1、你不是說我們讀的不是同一本書?
我所看到葛薇龍愛的卑微,她太想得到喬琪喬的愛,本身其實是出於女性徵服異性的虛榮心和慾望,那麼,為得到這份虛妄的愛,也因為被自己的慾望困住,葛薇龍必須付出卑微的代價。我說錯了嗎?
2、你不是說我把《哈姆雷特》讀成了“哈利波特”?
我在微博裡的確總結過”愛不是一個人的卑微,而是兩個人的勇敢“,這是我,作為年輕人對愛情的憧憬,我希望自己的愛情不會像葛薇龍和張愛玲,不要為了對方卑微,我不相信卑微就能換得愛情美滿。這樣的想法有那麼單純幼稚到遭人恥笑嗎?
3、你不是說我能把《色戒》低階理解成“小三家鬧”?
如果你覺得我的讀後感那麼一文不值,那你這種諷刺揶揄的語氣又對加進讀者對《第一爐香》的理解有何幫助呢?難道段子手式的諷刺就比我真誠的一篇讀後感更有價值嗎?
是的。從《第一爐香》故事表面看,我們都覺得喬琪喬是毋庸置疑的渣男,葛薇龍是為愛獻身的怨女。孰不知,我們的主角葛薇龍,她之所以深陷姑媽掌控的深層原因,難道真是因為姑媽所設的一個局?因為喬琪喬偶爾一次的疑似深情?NO! NO! NO! 葛薇龍的悲劇根源其實是因為她自己也像喬琪喬和姑媽一樣,根本離不得聲色犬馬的虛榮生活啊!
作為一個正經人家的小姐,葛薇龍不是沒過過踏實的日子,她想念篤定的生活但又嫌棄那生活的乏味,她想念與妹妹合睡的黑鐵床、Sunny下盛滿爽身粉的桃形瓷缸,卻更捨不得告別床前堆滿花束、富豪贈送珠寶、美妙的人們和美妙的社交場所......這些讓人上癮的日子。她自知喬琪喬不會愛上自己,也不會滿意自己的家境,所以硬著頭皮對姑媽說出“我沒有錢......但是我可以掙錢,你讓我慢慢地學啊。”這樣卑賤的話來。葛薇龍就是這樣被困在由她對喬琪喬痴戀和對物慾的貪戀所構築的雙重牢籠裡,她和姑媽和喬琪喬,究其本質,都不過是貪圖享樂、愛慕虛榮、以獵獲異性芳心來填補內心空虛的同一類人罷了。
所以如馬思純所說,太想征服就是慾望,卑微就是滿足慾望需付出的代價,而代價也未必能換得圓滿。可惜,馬思純的這番肺腑之言對牛彈琴了。自詡高深的這位大V,這次不僅沒給予馬小姐想要的積極探討,反而顧左右而言它,嚴重辜負了馬小姐以為遇到“真高人”的期待。
大V的風格仍然是以段子打頭,說了段關於“理解”的順口溜。然後......
(高能注意!槓精們要展開強盜邏輯時,都是用這套說辭開場的。)
紅黃藍?醫患關係?公交墜江?親身參與才能發表意見?
(強盜邏輯展開,有誰見到馬思純的微博和回覆,有半個字提到親身參與這事兒嗎?)
我最愛的文藝作品,比如卓別林的電影,都基本承擔了諷刺的功能。
那便奇了!!!
相反,張愛玲小說裡,字裡行間充滿著的,是對男歡女愛、煙花風月的渴求,對名流交際、舞會派對的嚮往,對脂粉珠寶、金玉服飾的慾望。張愛玲就是這樣一個喜歡書寫小資、庸俗、虛榮,自己也如同這般小資、庸俗、虛榮的女人,她有著和普通女人們一樣的慾望,甚至更甚,並且願意在這些慾望裡沉淪,永不醒來,做那裡邊卑微的一粒塵。
現實太無趣
電影有意思
回覆列表
1、這件事是不是為馬思純即將接演《第一爐香》做炒作預熱?
2、馬思純有沒有在個人社交平臺發表讀後感的自由?是否值得被嘲?
3、馬思純錯用過一些張愛玲,是否是“偽文青”?
針對這幾點,作為一枚資深的小說閱讀者、日常就是宅家看書的阿宅,我來聊聊我對這件事的看法,看看馬思純為什麼會遭到路人及原作粉絲的diss?
馬思純有自由表達的權力馬思純出道後一直主打的是”文藝人設“,不僅出過隨筆、日常也很喜歡在個人的社交平臺寫寫東西,發表一些個人感悟的。粉絲很吃這點、我個人也認為這點是沒問題的。無論一個人的文筆如何、遣詞造句的水平如何,他都有發表自己的想法的自由。人人都有表達的權利!
公眾人物表達需謹慎馬思純是一名公眾人物、而且是名演員。所以她需要更謹慎!
首先,因為自身的影響力,她在公眾平臺面向粉絲、大眾是有模範作用的,而且個人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粉絲。所以當她發表各類張愛玲雞湯式的”假語錄“時,對粉絲會產生誤導。
其次,如果馬思純真的接演了《第一爐香》的女主”葛薇龍“,那麼她的這篇讀後感可以說是演員對這個故事及這個人物的理解了,演員個人對角色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影響到對角色的詮釋的。
然而,馬思純的理解真的對嗎?這本書真的是簡單的講了一段卑微的愛嗎?而這也正是最初引起燕公子及粉絲diss的真正原因。
《第一爐香》到底講了什麼?讀後感是很私人的感情抒發,所以限於個人的認知水平及人生經歷,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
而燕公子說馬思純這次完全是將“哈姆雷特”讀成了“哈利波特”,這可以說是完全的南轅北轍了,很多沒看過小說的人可能會問,這篇讀後感有那麼嚴重嗎?真的是完全讀偏了嗎?阿宅在這裡可以告訴你,這本小說不僅僅是講愛情那麼簡單。
這本書原名叫《沉香屑·第一爐香》,張愛玲很早期的小說作品了,發表後在當時也引起了巨大反響。
講述的是上海女中學生葛薇龍從最初為了學業投靠姑母,到對紙醉金迷世界的嚮往和對花花公子喬琪的愛,一步步淪為高階交際花的故事。這個故事可以說是十分悲涼,不止有愛恨,還有當時上流社會的畸形與奢靡。
所以馬思純對其的理解如果只有青春疼痛文學式的卑微的愛,那可真的差太遠了。她完全沒有讀到張愛玲在書中對當時時代表達出的情緒啊!
所以很多書粉對她之後能否詮釋好這個角色是存疑的、不信任的。還是希望馬思純能沉下心、認真的看看幾篇張愛玲的文章,仔細揣摩下角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