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158134898603

    1、 “移情說”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認為人的美感是一種心理錯覺,一種在客觀事物中看到自我的錯覺。它認為,產生美感的根本原因在於“移情”。所謂“移情”,就是我們的情感“外射”到事物身上去,使感情變成事物的屬性,達到物我同一的境界。也就是把我們人的感覺、情感、意志等移置到外在於我們的事物裡去,使原本沒有生命的東西彷彿有了感覺、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動,產生物我同一的境界。“移情說”認為,只有在這種境界中,人才會感到這種事物是美的。

    2、“心理距離說”的主要內容

      布洛認為,保持適當的心理距離是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審美原則和藝術創作原則。

      審美的心理距離首先要求審美主體超脫對審美客體的的實際需要與功利目的。即審美主體與審美客體之間的審美距離不能太近,距離太近和沒有心理距離,就不能產生不同於實用態度的審美觀照、審美欣賞。

    3、“直覺說”的主要觀點

      克羅齊的“直覺說”的基本觀點是:美就是直覺,就是形式,就是直覺的表現。即在美感中,沒有任何邏輯思維和理性認識,只有對事物形式的直覺感受,美的全部意義就是對事物形式的形象直覺。

    4、完形審美心理學派的理論核心——表現

      格式塔心理學派認為,完形的目的是表現。表現就是人們透過知覺的方式獲得某種經驗,這種表現得以實現,是因為人與客觀事物具有“同形同構”關係。即審美欣賞的目的,是藉助審美物件與人的同形同構關係使自己的情感願望得以表現。他們認為,表現是人的知覺樣式固有的特徵。比如楊麗萍的孔雀舞能夠引起人的美感,不是因為舞蹈中對孔雀的形態、動態的表演,使人聯想美麗的孔雀而感到美,而是因為表演中體現的孔雀的“力的樣式”傳達給人腦皮層,受“同形同構”的影響產生快樂的知覺共鳴。再如柳樹被動下垂的樣子會引起人的悲哀情感,也是由於柳樹的樣子與人的“悲哀情感的力”具有“同形同構”的關係。所以柳樹這一形象可以表現人的悲哀情感。總而言之,外在世界的力與人的內在的力具有同形同構性,同形同構引起的共鳴產生人的美感。

    5、弗洛伊德的美學與藝術理論

      弗洛伊德認為藝術想象是一種特殊的轉移方式,被其稱之為“昇華”。他認為從心理學觀點來看,藝術家介於夢幻者和精神病患者之間。他們三者的心理過程,在本質上是一樣的。最高階的藝術型人最接近精神病患者,而最低階的藝術型人,則最接近夢幻者。藝術想象與純粹“力必多”轉移的不同地方在於夜夢、晝夢等。“力必多”轉移的世界是一種自私隱秘的世界,而藝術想象卻以社會所允許的形式顯示出來,其中,“力必多”是隱藏和偽裝著的。因此,它是從都可以進入的世界,而且人人都可以透過這個世界,使自己在現實世界中末能得到滿足的慾望得到替代性的滿足。這就是審美欣賞和審美經驗的本質所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洗外套汙漬的小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