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花溪記》是一篇記遊文章,生動地描寫了浣花溪畔杜甫草堂一帶清幽曲折的景色,對於詩人杜甫在窮愁奔走之際,還能擇勝而居的安詳胸襟寄以敬意。文章第一段開頭點出浣花溪的方位,杜甫在詩篇中曾多次提到這座富有歷史意味的橋,如:“南浦清江萬里橋”,“萬里橋西一草堂”等。文章接著以“西折纖秀長曲”六個字,總寫溪水的流向和形狀。進而又用“如連環、如玦、如帶、如規、如鉤”五個比喻,極寫縱目所見溪流的曲折多變。這是從溪流的形狀著筆。接著又連用三個比喻,寫溪水的顏色: “如鑑、如琅玕、如綠沉瓜”。鑑,比喻溪水澄清透明,瑩然如鏡。琅玕,綠沉瓜,比喻溪水綠得可愛。作者共用了八個比喻,窮形盡相地來描寫溪水的形狀和顏色,引起讀者多方面的聯想。然後緊承一句: “窈然深碧,瀠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到這裡才點出“浣花溪”的名字。“窈然深碧”,是說水深而碧綠,指溪水的顏色;“瀠回城下”是說迴繞在城下,指溪水的形狀,這兩句話分別承接和收束上面八個比喻,寫來井然有序。“皆浣花溪委也”,是說上面那些曲折多姿的溪流汩聚而成浣花溪。從“所見如連環”等八個比喻,到“皆浣花溪委也”,實際上是一個長句,但分別從溪水的形狀和顏色兩方面著筆,最後雙承一收,句法錯綜而行文嚴密,給人一個完整而豐富的總體印象。
接著,用“然”字承上段“皆浣花溪委也”作一轉折,意思是說,雖然許多小溪匯合而成為浣花溪,但它一定要流經草堂以後,才有“浣花溪”的專名,這是因為杜甫的浣花草堂在那裡啊。作者特地作這樣的強調說明,顯然是為了褒揚杜甫的名望,正是因為這位偉大的詩人曾在這裡居住,才使浣花溪這個名字與詩聖杜甫聯絡在一起,地因人而傳,浣花溪也因此成為一個特定的專名了。隨後,作者把筆墨落到浣花溪附近的青羊宮。“溪時遠時近” ,從空間感覺上寫溪流的曲折迂迴; “竹柏蒼然,隔岸陰森者盡溪”,寫岸上竹柏成蔭,蒼然一片,隔岸而望,黑鬱郁地幾乎沿溪盡是; “平望如薺”,是形容樹木在遠望中小得象草一樣。唐代詩人孟浩然就有“天邊樹若薺”的名句。“水木清華,神膚洞達”,總寫兩句,形容水光樹色,清幽美麗,使人感到神清氣爽。這一段寫青羊宮附近的浣花溪景色,視野非常空闊。
下一段是寫浣花溪的源流,但僅僅從轎伕口中側面點出,一筆帶過,作為傳聞之辭,不作地理考證。而重點寫溪旁人家,錯錯落落,景色如畫。凡有人家住處,溪流就被遮擋而看不見; 一到沒有人家的空曠處,溪流又呈現在視野之中,“如是者數處”,寫出人家錯落和溪流掩映的情狀,很有風致。而三句中用了三個“溪”字,重點在寫溪流的隱顯之狀。“縛柴編竹,頗有次第”,這兩句則是寫臨溪人家的風貌,縛柴為門,編竹為籬,顯得非常整齊。這種人家,既有鄉野淳樸之趣,又十分美觀,而成為沿溪景色的很好點綴。作者在寫於同時的《早發成都出郊》詩中說:“細水平橋著處宜,薄煙疏竹曉離離。野人置屋溪流上,身住仙源知不知?”把溪上人家比作美麗的桃花源中人,流露出欣羨讚歎之情; 可以與文章的這段對看。
浣花溪記》是一篇記遊文章,生動地描寫了浣花溪畔杜甫草堂一帶清幽曲折的景色,對於詩人杜甫在窮愁奔走之際,還能擇勝而居的安詳胸襟寄以敬意。文章第一段開頭點出浣花溪的方位,杜甫在詩篇中曾多次提到這座富有歷史意味的橋,如:“南浦清江萬里橋”,“萬里橋西一草堂”等。文章接著以“西折纖秀長曲”六個字,總寫溪水的流向和形狀。進而又用“如連環、如玦、如帶、如規、如鉤”五個比喻,極寫縱目所見溪流的曲折多變。這是從溪流的形狀著筆。接著又連用三個比喻,寫溪水的顏色: “如鑑、如琅玕、如綠沉瓜”。鑑,比喻溪水澄清透明,瑩然如鏡。琅玕,綠沉瓜,比喻溪水綠得可愛。作者共用了八個比喻,窮形盡相地來描寫溪水的形狀和顏色,引起讀者多方面的聯想。然後緊承一句: “窈然深碧,瀠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到這裡才點出“浣花溪”的名字。“窈然深碧”,是說水深而碧綠,指溪水的顏色;“瀠回城下”是說迴繞在城下,指溪水的形狀,這兩句話分別承接和收束上面八個比喻,寫來井然有序。“皆浣花溪委也”,是說上面那些曲折多姿的溪流汩聚而成浣花溪。從“所見如連環”等八個比喻,到“皆浣花溪委也”,實際上是一個長句,但分別從溪水的形狀和顏色兩方面著筆,最後雙承一收,句法錯綜而行文嚴密,給人一個完整而豐富的總體印象。
接著,用“然”字承上段“皆浣花溪委也”作一轉折,意思是說,雖然許多小溪匯合而成為浣花溪,但它一定要流經草堂以後,才有“浣花溪”的專名,這是因為杜甫的浣花草堂在那裡啊。作者特地作這樣的強調說明,顯然是為了褒揚杜甫的名望,正是因為這位偉大的詩人曾在這裡居住,才使浣花溪這個名字與詩聖杜甫聯絡在一起,地因人而傳,浣花溪也因此成為一個特定的專名了。隨後,作者把筆墨落到浣花溪附近的青羊宮。“溪時遠時近” ,從空間感覺上寫溪流的曲折迂迴; “竹柏蒼然,隔岸陰森者盡溪”,寫岸上竹柏成蔭,蒼然一片,隔岸而望,黑鬱郁地幾乎沿溪盡是; “平望如薺”,是形容樹木在遠望中小得象草一樣。唐代詩人孟浩然就有“天邊樹若薺”的名句。“水木清華,神膚洞達”,總寫兩句,形容水光樹色,清幽美麗,使人感到神清氣爽。這一段寫青羊宮附近的浣花溪景色,視野非常空闊。
下一段是寫浣花溪的源流,但僅僅從轎伕口中側面點出,一筆帶過,作為傳聞之辭,不作地理考證。而重點寫溪旁人家,錯錯落落,景色如畫。凡有人家住處,溪流就被遮擋而看不見; 一到沒有人家的空曠處,溪流又呈現在視野之中,“如是者數處”,寫出人家錯落和溪流掩映的情狀,很有風致。而三句中用了三個“溪”字,重點在寫溪流的隱顯之狀。“縛柴編竹,頗有次第”,這兩句則是寫臨溪人家的風貌,縛柴為門,編竹為籬,顯得非常整齊。這種人家,既有鄉野淳樸之趣,又十分美觀,而成為沿溪景色的很好點綴。作者在寫於同時的《早發成都出郊》詩中說:“細水平橋著處宜,薄煙疏竹曉離離。野人置屋溪流上,身住仙源知不知?”把溪上人家比作美麗的桃花源中人,流露出欣羨讚歎之情; 可以與文章的這段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