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295308738521

    11月9日是“全國消防日”。古語有云:建業千日功,火燒當日窮。火災是一種經常發生、破壞性巨大的災害,從最早的《甲骨文合集》到歷代的典籍,都有過許多火災的記載,所以中國曆朝歷代均十分重視對火災的防範。

    更夫為何要提醒居民防火

    我們在電影、電視劇上,常會看到舊時的更夫,在夜晚一邊“梆梆梆”地敲著梆子報更,一邊喊著“風乾物燥,小心火燭。”這種習俗是怎麼來的呢?

    更夫打更喊號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中國遠古時就很注意防火滅火,《史記·五帝本紀》記載,黃帝時有專門管理用火安全的官員,稱為“火政”。到周朝時,對管理火政的官員分工更為細緻,專門設立了司煌、宮正、司炬三種官員,對防火各負其責。

    據《周禮》記載,司煌負責對在國都或郊外造成火災的事故責任人追究責任,並給予處罰。宮正為管理宮中事物的最高長官,古人以火燭照明,容易引起火災,宮正的一個重要職責就是監督宮中嚴守火禁。而司炬的工作是“仲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國中”。就是在風乾物燥的二月,在城中走街串巷,一邊用木槌敲著大鈴,一邊呼喊著提醒人們注意防火。這應該是古代最早的“更夫”了。

    專職消防隊出現於何時

    雖然中國自古就有負責防範火災的部門和官員,但在宋代以前,尚沒有獨立的專職消防機構,火災消防方面的事宜一般由治安機構兼管,對水火盜賊的防範不分家。如漢代的“執金吾”是率領禁軍保衛京師的武官,京師的社會治安和消防管理統由其負責。再如唐代的“武候”是負責城市治安的人員,長安城中的各個街坊都設有“武候鋪”,其主要職責是負責城中治安,兼管城市消防。

    專職消防隊的出現是在宋代。據《東京夢華錄》載:開封府城中在高處修建有“望火樓”,望火樓“下有官屋數間,屯駐軍兵百餘人”,稱為“潛火兵”。潛火兵在望火樓上晝夜值守瞭望。一旦發現火情,潛火兵即刻出動,並配備有“大小桶、灑子、麻搭、斧鋸、梯子、火叉、大索、鐵貓兒”等消防裝置,“每遇火發撲救,須臾便滅”“不勞百姓”。這差不多相當於現今的公共消防隊了。

    消防部隊在哪裡誕生

    清朝的消防制度已經比較嚴密了。清朝在一些城市設立了專門的消防機構,稱為“防火班”,專門擔負城內救火任務。防火班設有救火兵丁、救火義役、救火夫頭,救火夫頭是管理水夫的頭。例如湖南官府在《救火事宜》中規定,每縣須設救火夫頭5名,各管10名水夫。官府每月向這些救火夫頭各發工食銀3錢。一旦發生火災,水夫頭要指揮水夫到現場挑水撲救,並在事後根據水夫的工作量發放酬勞,進行獎懲。

    中國的消防部隊制度始建於晚清。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天津時,義大利曾招募華人80人,組織管辦救火會。1902年,清政府在天津創辦南段巡警總局,救火會遂由外華人手中轉交清政府監管,改稱南段巡警總局消防隊,誕生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支現代意義上的專門消防隊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黃楊幼苗怎麼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