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初心57721

    一般我們把生產和提供同化產物(也就是製造灌漿需要的營養物質)的器官叫“源”,把消耗這些產物進行生長或貯存養料的器官叫“庫”。小麥開花以後,籽粒就是“庫”,葉片、莖、葉鞘和穎芒等則是“源”。灌漿過程,就是將小麥“源”所製造的同化產物連同小麥開花前貯存在植株體內的營養物質一起透過葉鞘、莖、穗軸等“流”轉器官供給籽粒(庫),直至籽粒飽滿成熟,最終完成灌漿全過程。

    小麥的灌漿是很科學和神秘的,這些“科學”與“神秘”已經超出了我們以往的一些認識、甚至也包括那些較為粗淺的研究。我們是搞小麥育種的,不是搞小麥灌漿研究的,但小麥灌漿對小麥育種相當重要,在較長期的小麥育種實踐中我們也發現,小麥灌漿模式的確不是一個我們理解的“灌”,而更多的是張興居給“顛覆”成的“吸”。

    這兩個字的變化,一下讓小麥的灌漿從“被動”的“灌”,變成了“主動”的“吸”。

    在這裡恰好有前人——安徽農業大學徐楓先生在上世紀80年代論述《源庫結構與光合生產型》時的一段話:“庫”對“源”並不單純是一個容器的作用,而有其主動的影響。庫的生長活性誘導了“源”的光合效率,即庫源反饋。

    小麥灌漿一旦變成了“主動”的“吸”,它就會對整個的“源”——包括葉片、莖稈、葉鞘和穎殼、芒等的綠色製造器官有一個刺激或“拉動”。這個“拉動”力的大小與“庫”容或需求相關;“庫”容越大、需求越高,“拉動”性或力也就越強;“拉動”性或力越強,對小麥綠色製造器官和小麥的根系刺激或“反饋”也就會越是明顯,讓它們的活力更強,特別對此時小麥根系的活力更是!

    這樣理解,正好也同十幾年前,李漳明老師跟我說的一段關於小麥早衰發生原因的意思相一致了:“中麥206早衰的原因是籽粒—‘庫’太小了。“製造”器官制造出的東西沒有地方去,最後整體活力運轉不起來而導致早衰,最終即使是‘小粒’的中麥206也無法灌飽。”

    這麼看,小麥早衰或灌漿不好的原因不是綠色器官和根系功能的事兒,也更不是肥料缺乏的事兒,而是籽粒“庫”的反饋訊號不強烈和“拉動”力不夠的原因。特別是當穗下頸較粗時,形成不了一定的“速度”,沒有速度,就夠不成刺激,哈《速度與激情》嘛……所以,這些可能與我們前人的研究(粗頸輸導暢通,是充分發揮庫強作用的保障,有利於提高生產力)相反。另外,這也又解釋了較大籽粒怎樣灌飽的問題:它靠的不是延長灌漿時間,而是在其較大“庫”容下,自我強大拉動力和對綠色製造器官的有力刺激……關於這些,我們有一些較大籽粒型別材料表現出的落黃很好、灌漿不錯等就應該是這個推論的佐證。

    小麥早衰,會導致光合強度、葉氮量和硝酸還原酶活性迅速下降。而這些下降,是自小麥開花後就開始了,從理論上說,這種下降是小麥各器官逐漸在走向衰亡的正常生理反應,但一些材料或品種的“下降”速度過快了,過快極容易形成早衰、造成籽粒灌漿不好……這些又都說明來自“庫”或籽粒該有的“拉動”沒有出現、該有的“刺激”沒有生成,也就是張興居先生說的“吸”的不夠!沒有第二的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多大的中央空調機組,配多大的冷卻塔,和冷卻泵,它們是怎麼換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