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在地質歷史上,現在中國這個地區曾經是東高西低,那時候大部分的河流都是從東往西流的。
不過要說現在的長江也是往西流,這個就不太好說了。可以肯定,在現在長江這個地區會有河流自東向西流,但它是否就是現在這條長江,沒有辦法去認定。
在地質歷史上,曾經有一段時間全世界大陸總共只有兩塊,北邊一塊叫勞亞古陸,它後來分裂為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南邊一塊叫岡瓦納古陸,它後來分裂成非洲、南美、澳洲、印度、阿拉伯等若干小塊。
當時在勞亞古陸與岡瓦納古陸之間,有一個巨大的古忒提斯洋,它是當時世界上僅有的兩大洋之一(另一個是古太平洋,它比現在的太平洋要大得多)。
那個時候,現在中國的青海、西藏、四川西部和雲南西部一帶,都是古忒提斯洋的一部分,而東部則是陸地,並且這個陸地不僅僅限於目前的陸地範圍。
當時現在渤海、黃海、東海、日本海一帶,都是陸地,是勞亞古陸的一部分。
後來,首先發生了一次大規模的造山運動,這場運動現在把它叫做燕山運動,它的實質就是,古太平洋板塊開始向勞亞古陸俯衝。
於是中國東部的陸地在古太平洋的擠壓下隆起成為高山和高原,於是這段時期中國的河流基本上都是從東部發源,向西注入古忒提斯洋。其中有些河流很可能是發源於現在的東海甚至日本海的。
再後來,又發生了一次大規模造山運動,這場造山運動一直持續到今天,在中國叫喜馬拉雅運動,而在歐洲則叫阿爾卑斯運動。
喜馬拉雅運動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由於古印度板塊,從岡瓦納大陸分裂出來後就向亞洲運動,但是那時它還沒有直接撞到亞洲,而是在它向北運動過程中,推擠古忒提斯洋板塊向亞洲下面俯衝,從而使得中國西南地區開始隆起成為陸地,並形成列崑崙山、唐古拉山等山脈(這些山脈當時還沒有現在這麼高)。這一事件發生在距今大約7500-6500萬年前。
到後來,也就是距今大約4000-3000萬年前開始,古忒提斯洋完全俯衝到亞洲之下,印度板塊則與亞洲正面撞上,於是形成了岡底斯山、喜馬拉雅山等山脈,原先形成的崑崙山、唐古拉山等則進一步升高,最後達到現在的高度。
與此同時,導致燕山運動的太平洋板塊向亞洲俯衝的過程還在繼續,但是情況有了些變化。
太平洋板塊是一個很薄的大洋板塊,因為比較薄,強度比較小,因而它向亞洲俯衝時,向下彎折得比較厲害,俯衝速度也很快,於是板塊前端深入到地幔深處,並在那裡融化,形成岩漿上升。上升的岩漿又將上面的亞洲東部大陸的岩石融化,導致這個地區的地殼變薄。
地殼變薄之後,在重力平衡作用下,地表就要下沉,於是中國東部就越來越低,有些地方沉降為平原,有些地方甚至成為了海洋(渤海、黃海)。
在岩漿上升最厲害的地方,地殼都被融穿,造成岩漿流出,形成了與大洋中脊類似的海底擴張區。現在的日本海和南海都是這樣形成的,東海也有發展成海洋擴張區的趨勢。
就這樣,原來高的東部降下去了,原來是海洋的西部隆起成為高原,所以現在中國的河流大多數是從西向東流的。
是的,在地質歷史上,現在中國這個地區曾經是東高西低,那時候大部分的河流都是從東往西流的。
不過要說現在的長江也是往西流,這個就不太好說了。可以肯定,在現在長江這個地區會有河流自東向西流,但它是否就是現在這條長江,沒有辦法去認定。
在地質歷史上,曾經有一段時間全世界大陸總共只有兩塊,北邊一塊叫勞亞古陸,它後來分裂為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南邊一塊叫岡瓦納古陸,它後來分裂成非洲、南美、澳洲、印度、阿拉伯等若干小塊。
當時在勞亞古陸與岡瓦納古陸之間,有一個巨大的古忒提斯洋,它是當時世界上僅有的兩大洋之一(另一個是古太平洋,它比現在的太平洋要大得多)。
那個時候,現在中國的青海、西藏、四川西部和雲南西部一帶,都是古忒提斯洋的一部分,而東部則是陸地,並且這個陸地不僅僅限於目前的陸地範圍。
當時現在渤海、黃海、東海、日本海一帶,都是陸地,是勞亞古陸的一部分。
後來,首先發生了一次大規模的造山運動,這場運動現在把它叫做燕山運動,它的實質就是,古太平洋板塊開始向勞亞古陸俯衝。
於是中國東部的陸地在古太平洋的擠壓下隆起成為高山和高原,於是這段時期中國的河流基本上都是從東部發源,向西注入古忒提斯洋。其中有些河流很可能是發源於現在的東海甚至日本海的。
再後來,又發生了一次大規模造山運動,這場造山運動一直持續到今天,在中國叫喜馬拉雅運動,而在歐洲則叫阿爾卑斯運動。
喜馬拉雅運動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由於古印度板塊,從岡瓦納大陸分裂出來後就向亞洲運動,但是那時它還沒有直接撞到亞洲,而是在它向北運動過程中,推擠古忒提斯洋板塊向亞洲下面俯衝,從而使得中國西南地區開始隆起成為陸地,並形成列崑崙山、唐古拉山等山脈(這些山脈當時還沒有現在這麼高)。這一事件發生在距今大約7500-6500萬年前。
到後來,也就是距今大約4000-3000萬年前開始,古忒提斯洋完全俯衝到亞洲之下,印度板塊則與亞洲正面撞上,於是形成了岡底斯山、喜馬拉雅山等山脈,原先形成的崑崙山、唐古拉山等則進一步升高,最後達到現在的高度。
與此同時,導致燕山運動的太平洋板塊向亞洲俯衝的過程還在繼續,但是情況有了些變化。
太平洋板塊是一個很薄的大洋板塊,因為比較薄,強度比較小,因而它向亞洲俯衝時,向下彎折得比較厲害,俯衝速度也很快,於是板塊前端深入到地幔深處,並在那裡融化,形成岩漿上升。上升的岩漿又將上面的亞洲東部大陸的岩石融化,導致這個地區的地殼變薄。
地殼變薄之後,在重力平衡作用下,地表就要下沉,於是中國東部就越來越低,有些地方沉降為平原,有些地方甚至成為了海洋(渤海、黃海)。
在岩漿上升最厲害的地方,地殼都被融穿,造成岩漿流出,形成了與大洋中脊類似的海底擴張區。現在的日本海和南海都是這樣形成的,東海也有發展成海洋擴張區的趨勢。
就這樣,原來高的東部降下去了,原來是海洋的西部隆起成為高原,所以現在中國的河流大多數是從西向東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