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君山一雄

    人口增加,與貧窮沒有多大關係。關鍵在於流動人口的多少有關。清末的社會總體上比較安定,老百姓的流動少,與中國上世經五十至七十年代的人口大爆發一樣,人口流動少,夫妻團聚多,又沒有避孕措施,不多生孩子兒才怪呢

  • 2 # 以無招勝有招

    清朝不窮!而且清朝是最富的一個朝廷!攢了幾千年的錢都讓清朝繼承了!歷朝歷代的古玩字畫,金銀珠寶,名貴古籍,地下墓藏都沒有大規模的破壞,歷史古城也沒有炮火洗禮,大清子民夜郎自大,根本瞧不起外華人,稱呼他們鬼子!那時候的大清子民感覺無比的良好啊!享清福啊!

  • 3 # 喜出_望外

    清朝兩百多年除太平天國外沒有大的戰亂,而清朝倒臺也沒有經過大的戰亂,所以人口得以增長。而清朝之前每一次改朝換代都是連年戰爭人口損失較大。

  • 4 # 陽光234231735

    清朝時代國家不辦教育,國民沒有文化。閉門鎖國,人們知識少。思想單純,但人性沒變,性生活多,不懂避孕和節育,生孩子多,人口增加後開墾更多的土地。耕地增加了,養活了更多的人口。生活僅僅是維持生存。雖然窮,但人口還是增加的。

  • 5 # 落地生根立德亨久

    不僅是清朝,很多情況下都會有窮人多生育的現象。

    先說清朝,立朝初期的7000萬人,都是戰爭的倖存者,明王朝的軍隊一定是悉數全殲,明王朝的皇親國戚一定是所剩無幾,明王朝不降的官員及其家屬甚至家族也許都被滿門抄斬,戰火中的老百姓可能和軍隊死亡人數相仿甚至更多,這幾部分人數就是做完減法後的7000萬人口。

    戰爭結束後,朝廷有的是戰利品,不會立馬橫徵暴斂,事實上,清朝皇帝的前幾位初任留給後代皇帝的治國秘訣就是四個字:永不加賦,這就最高權威地詮釋了清朝治國的基本色調是:休養生息。

    好了,戰爭,立國,治國的因素可以確認了,老百姓的情形也可以這樣確認:

    戰後的寧靜,給了老百姓安居樂業的環境。老百姓的特性是什麼,就是給點兒Sunny就燦爛那種,借用早期計劃生育一位婦女主任的話說:“呀,咱這農村夜裡都沒什麼娛樂活動,要是計劃生育了 ,TA們夜裡怎麼辦?”

    所以,清初至清末,經歷了300多年,人口在7000萬的基礎上翻了六倍,這應該還是在社會文明、生活水平、醫療條件較低下的情況下,如果是條件較好,比如新中國成立以後,人口很快就從四萬萬五千萬,發展到“六億神州盡舜堯”,度過三年自然災害後,馬上又是“七億人民七億兵”,然後,不到50年,2020年的“七普”,已經是14億多了。所以,無論從年數看,還是從計劃生育的因素看,新中國比清朝的人口增量,那是多得多了。

  • 6 # 飛龍一把刀

    以往的人頭稅改為按畝計算,土地多的多交,少的少交,增加了大家生孩子的慾望。

    吸引和增加了農作物,比如玉米,馬鈴薯(土豆)。

    康乾盛世,國家穩定,沒有了頻繁的戰爭,人們發展生產,人口流動加快,經濟提高。

  • 7 # 喜慶的百靈鳥U

    清初七千萬

    清末4個億

    華夏民族

    人丁興旺

    五族共和

    天下一統

    餓死無數

    無人拯救

    不如死去

    一了百了

    永無掛礙

  • 8 # 沒有對不住的朕

    明末傳入中國的番薯和玉米,在清朝大面積種植,導致能果腹的糧食增加,人口開始激增,但是番薯和玉米畢竟是粗糧,營養成分少,人口多,都面黃肌瘦!

  • 9 # 老話空談

    “越窮人口越多”?六十年代初的三年饑荒,夠窮吧?為什麼人口沒增?新生人口少就是“窮”!日本,南韓,中國都“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會對一個人念念不忘?要怎麼擺脫這種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