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瑞瑞麻麻
-
2 # 海豚146940410
謝謝邀請。我可是接受喜歡的,但我會相對清醒些,保有一些自知之明,因為我自知自己的優劣,且學會揚長避短。有幾個原則造成我會這樣,一、稱讚與表揚是一種支援的社會現象,是可借之旗,有利於我之後的工作開展。二、褒獎時要清醒,多數是鼓勵或吹捧,有利益關係的後者多,無利益關係的前者多。三、褒獎也是一種社會現象,沒有褒獎不成集不成會,不聽褒獎任何活動都不成立,這種妥協也算是等時機吧。再說褒獎能讓我心裡滿足,心情愉悅 幹活更有勁,不是蠻好的嘛。
-
3 # 戰拖成長學院
自己的努力得到大家的肯定是值得高興與自豪的,但很多人能從容面對做不好時受到的指責,卻做不到坦然的面對別人讚許的目光和熱情的表揚。這其實是由於心理底層的自我保護意識,對受到表揚後可能會帶來的麻煩和風險產生的抗體。這些發自心靈深處的畏懼,通常有兩個表現:
第一個畏懼表現是防止別人對自己有過高的期望值。對自己的成就輕描淡寫,意味著我們希望帶給大家一個意想不到的驚喜,而不是讓別人失望。
假如你加入一個新的團隊後,注意隱藏自己的實力,向同事們講自己是多麼普通平庸,能力多麼欠缺。日後一旦有機會做好一件重要的事,那麼同事們就會覺得你太努力到小宇宙爆發,太值得大家敬重與學習了。相反,如果你平時過於張揚並表現得洋洋得意,到了關鍵時刻卻掉鏈子, 那麼此時大家就會對你反唇相譏:“ 喂, 我記得你曾說,你上大學時在班裡是最優秀的啊,是哪所學校啊?難道智商60學校?哈哈”
另一個畏懼表現是,如果自己在團體中一枝獨秀,會影響自己的發展。毫無疑問,我們生活在一個競爭的時代,需要不斷地表現出過人之處,才會感覺良好進而站穩腳跟。 然而高處不勝寒, 心理學研究發現,越優秀,爬得越高, 就意味著與他人越疏遠。如果我承認 我的優點,是不是意味著我比你更優秀,咱們之間還能繼續平等地進行交往嗎? 這種渴望 與畏懼的兩極效應不會帶給我們絲毫的舒適感。
我們通常喜歡那些為人低調,關鍵時刻能挺身而出的英雄, 而不喜歡那些驕傲自大、自吹自擂的人。除了自戀狂自己,沒有人會喜歡自戀狂。但我們肯定自己的積極品質並不是意味著我們以自我為中心,因為我們在有過失的時候同樣接受了來自外界的指責和壓力。這只是正常的自我接納而已。
--
回覆列表
謙虛,是我們華人一貫的作風。曾經聽爸爸講過一個笑話:清朝年間,歪果仁與清朝官員共享美食,看著清官員一身正式官服,頭戴翎帽,歪果仁大讚“你的衣服很漂亮!”清朝官員習慣性地回答“哪裡哪裡。”歪果仁很仔細地從頭到腳看了一遍又一遍,然後認真地說“從頭到腳都漂亮”……
無法接受別人的讚揚,與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有關係,“低調”“謙虛”,老師們總會跟我們講,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即使我們取得再好的成績,老師們和家長們總是說“繼續努力”讓我們有時候會對自己不認可,覺得學得再好都是“不行”,日積月累,就會不自信,即使收到讚揚,自己也會很彆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