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漢字在人間

    老子的無為,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無我無私”,向天道學習,幫助了他人不求回報,“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向地道學習,厚德玄德,把幫助他人的行為隱藏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默默而為。“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即使善良助人,也做得天衣無縫,不讓對方感覺到。“ 善行無轍跡”,即使受了委屈,也充分站在對方的角度替對方考慮,“曲則全,枉則直”達成至善。

    為無為,事無事。把無為無事當作是最大的事情,也就是不動自己的主觀意志,全然地隨順外緣,之所以遇到外緣,一定是緣分成熟使然,所以不再夾雜自己的主觀判斷,全力使對方如願。也就是道法自然,依從道的最大法則,使事情達成迴歸,而這樣的迴歸,往往是超出自己認知範圍內的大有為,也會收到玄之又玄的妙果。

    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嗓門大並不意味著有理,如果是善意的思辨還不要緊,遇到惡意的打擊,言語的爭辯反而會放大負資訊的傳遞,所以老子說“塞其兌,閉其門”,無論善惡,都是少說為妙,“希言自然”,把事情真正做出來了,事實勝於雄辯,實踐出真知,不言之教誨更有說服力。

  • 2 # 心旅行

    老子的無為,為無為、處無為之事,無為說的是自然的規律,不加以干涉,讓它自由生產,讓它順“其”自然,以無為的方式去作,用無為的方式做人做事,凡事預先安排,有遠見,有計劃的去為,這樣才不會慌亂,才能用無為的方式做事,人做不到無為,就想一夜暴富,做了壞事到廟裡拜佛,這很糟糕, 行不言之教,用無為的態度行不言之教,這說明某些事,不是靠指責、靠言教就能讓人作出改變的,要以身作則,言教的同時還要有身教,

  • 3 # 楊吉德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尹喜:“聖人指前世品性高雅之人。無為是不妄為嗎?”

    “這個‘妄’字沒道理。‘無為’不是不去做,而是不顯示自己做,做了不故意讓人知。這兩個字還是要從陰陽原理上分析。自己大張旗鼓地做好事,讓別人都感激他,陽面膨脹的越大,陰面相應的也越多,普通人看不出來,思想深沉的人可矇蔽不了。所以聖人做事而不顯,教化民眾而使民眾不知。”

    尹喜又說:“老師這樣說想必是有感而發。”“是啊,現在國際形勢紛紜多變,人心浮躁,學了點知識就遊走列國,張揚自己的學識和功績,其實他所造成的負面作用又何止這點功績所能抵消的!”

    (注:陳鼓應《老子註釋及評介》:“無為,不妄為;不干擾。”)

  • 4 # 思思思行行

    無為,是《道德經》的核心思想。無為,不是什麼也不做,而是不做“道”以外的事。無私,是無為的“基礎”;無事,是無為的“表象”;長久,是無為的“目的”。

    為無為,是口號,老子號召統治者“無為”,目的是讓百姓自化,從而達到天下大治。

    “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這是行動綱領。無為,不是喝茶看報學檔案,統治者有統治者的責任,還是要“教”的,要把“道”傳下去!!!(“不言之教”,不是教某件事該怎麼做,而是教百姓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等)。

    附:傳統觀念將“不言之教”理解為“身體例行”,太片面了!由於老子不贊成“走出去”,因此試想一下,一個人的圈子能有多大?區區身體例行能有多大影響力?聖人就這麼大點“能耐”!?因此,我認為老子所謂的“不言之教”,應該是以文化、法律、政策等軟手段來實施的教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降低餐廳運營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