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小芷菲

    提問的大綱甚至具體問題都是要事先溝通的。

    《魯豫有約》是主持人魯豫深度訪談某些名人、藝人,看起來雙方你問我答的很愉快,問的有深度,答的有風度,其實都是演的。

    節目組之前會收集嘉賓的很多資料,然後提供問題大綱供嘉賓方審閱,有些問題肯定是不能涉及的,比如有的明星對八卦和緋聞是不談的。同樣的,嘉賓一方出於宣傳或者闢謠的需要,也會主動要求節目組提問一些相關問題,營銷需要,大家都懂的。

    主持人做什麼?

    雖然問題是事先說好的,但是節目中還會有一些突發的情況,比如冷場、追問等,總不能全靠後期剪,所以需要主持人有一些很好的基本功,比如調動情緒啊、轉移話題啊、適當的追問啊等等。

    而且,不同的主持人有不同的風格,更多的表現在說話風格上,比如語速、語調等,同樣的話有的人說起來聽得就是舒服,有的人說的話就容易造成歧義。這就考驗主持人的能力了。

    魯豫顯然是個不錯的主持人,尤其擅長煽情,但是現在大家對這個也不買賬了,好多被魯豫煽過情的嘉賓,最後結局都不怎樣,白白賺老百姓眼淚。

    其實,訪談類節目,除了中央臺的,其他的都沒什麼意思,全是在搞營銷,不是宣傳電影就是宣傳歌曲的,動輒煽情,隨意拔高,不是蹭熱度就是水人設,一點營養都沒有,而且有很多後來都很打臉。

    大家也可以找找陳羽凡和白百合、賈乃亮和李小璐、王寶強和馬蓉等那幾期節目,詳細的就不多說了。

  • 2 # 9號圖集

    陳魯豫作為主持人,能夠不跟嘉賓提前交流錄出好節目,證明她具有控場的能力,而這是優秀主持人的必備素質。能否控場,不僅是反應力,還需要思想,需要知識積累,需要表達能力。這些陳魯豫,還真有。

    論寫作,可以去看下陳魯豫的自傳《心相約》,不是名家大作的水準,但也稱得上文筆清新,會讓人有所感悟。

    文字,在能駕馭它的人手裡,會有魅力。在不會使用的人手裡,只有乾巴巴的流水賬。論表達能力和新聞業務能力,1997年香港迴歸的時候她就挑起過大型直播採訪任務。論文藝才能,魯豫大學在校期間就是央視藝苑風景線的主持人了。這種例子從來不是單一的“運氣好”,撒貝南從北大法學院畢業,進了央視當主持,但是看過他參加的一期“國慶七天樂”你就知道這不是意外,撒貝南在大學各種各樣的文體活動都是佼佼者,北大廣播臺臺長最後當了主持人奇怪嗎?陳魯豫在一期採訪謝娜的節目裡也提過兩人都參加過一個文藝比賽,她是個有表現力的人。

    但是就是這樣素質的主持,在《魯豫有約》出現了大家廣為詬病的採訪。原因我都說過了,節目製作週期縮短,對嘉賓的背景瞭解不足,再加上魯豫不跟嘉賓提前接觸的習慣,準備都不足,在現場錄製中出現奇葩問題簡直就是太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我都不想分析魯豫問“為什麼”的動機,怕大家罵我為了給她洗白過分解讀。其實哪有什麼解讀,有時候主持人故意問為什麼就是為了讓嘉賓自己說出重點的話,就比如說那個問小孩子“為什麼,肉不好吃嗎?”,總不能直接說“那你告訴大家為什麼你不吃肉?”或者“我來告訴大家這孩子不吃肉是因為他家窮”,這才是開玩笑吧?在這個例子裡她最多是這個反問的措辭有問題,方式沒有問題。趙本山那個,按照他一貫的風格,這個才是過分解讀吧。但是劉謙和李亞鵬那個,確實就有點奇葩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過敏性鼻炎患者有併發症哮喘,經常吐像果凍一樣的痰,這是怎麼回事?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