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北京新開的電競主題酒店還有陪玩功能。
12
回覆列表
  • 1 # 張書樂

    如果電競酒店不解決5人間4張床的槽點,它的結局必然是慘淡的。

    這個槽點源自許多去過電競酒店開黑的玩家的體驗:

    在5人間裡一定會有5臺電腦,效能如何且不去管,但床卻只有4張——上下鋪形態,一共兩架。

    關於這個吐槽的解讀也有很多,有從酒店設計理解的:

    考慮面積利用率和設計美觀程度,上下鋪結構的床,委實不好安排一張單數的進去。

    也有從玩家角度開玩笑的,比如說都是上下鋪的兄弟,擠擠就過去了。

    但實質上,做出這個設定的腦洞非常簡單——到電競酒店裡開黑的,誰睡覺啊!

    床就是一擺件

    這個思維可謂正確的一塌糊塗,也決定了電競酒店的宿命:

    既然使用者不用睡覺,那和高檔些的網咖又有什麼實質區別呢?

    換句話說,4張床的5人間,就是網咖思維的延續。

    至於其他場景,如賽事、聯誼或直播活動之類的,也非酒店所獨有,網咖、電競館也能辦。

    從另一個側面,也體現出電競酒店突然火爆的緣由:

    大量三五間房的電競酒店,本身就是從網咖升級而來。所以,自以為熟悉使用者需求,卻可能見使用者的習慣當做了需求。

    於是乎只有4張床的5人間,單個使用者所需承擔的費用,也就和網咖差別不大。

    一言以蔽之,還是透過升級的方式,和網咖搶生意。

    對於傳統酒店的影響,反而微乎其微。

    床可能帶來變質

    反倒是,酒店形態的“網咖”和多出來的床,加上封閉空間,反而會讓遊戲其他周邊衍生鏈條裡的一些不健康因素有了繁殖的土壤:比如說本意是正經教練、指導或配合的陪玩,就可能更容易打著電競的幌子而變味。

    而耐人尋味的是,一些網路帖子上已經開始談及,部分電競酒店為了開發產品線,除了提供零食小冰箱在電競房內,也開始為入駐的客人提供同屬增值服務的陪玩業務。

    至少有些文章提及的“讓單身玩家也找到社交的樂趣”這個場景,怎麼看著都覺得有點別有用心。

    到底電競酒店的剛需在哪裡?

    或許,整體的方向就走錯了邊,電競酒店的落點應該是酒店。

    換言之從網咖挖存量市場的牆角,本就不對。

    換個視角,希爾頓酒店的試錯就變得不再簡單的是噱頭了。

    2018年初,戴爾旗下的遊戲電腦廠商Alienware聯合希爾頓酒店在巴拿馬的一家酒店裡,設定了一間電競主題套房。

    作為一個樣板間,每晚房價為349美元(約合人民幣2197元)配置可謂低調的奢華:Alienware的電競PC和配件、Oculus Rift VR裝置,以及Xbox One Elite手柄/電競椅、懶人沙發,以及65寸4K電視。

    樣板間當然沒有被更多的複製,但思路卻繞過了網咖的坑:

    作為酒店的一個特色主題房,其存在的價值應該是滿足多元化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哪怕是過路的電競職業選手、一年綻放一次的同學開黑聯誼或者是其他。

    至於酒店的其他場景,一般無二的提供常規服務即可。

    小眾的有個小場景消化、大眾的還是泛場景普及,或許整個酒店的利用率、電競主題房的使用率都會更好一些。

    此處,挖掘的不再是網咖的存量客源,而是釋放酒店消費者的更多增值需求,哪怕不是那麼剛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身邊有個不靠譜的同事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