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煤花醉洛陽
-
2 # 不是牛娃
舉報堂弟偷錢的行為,哪怕不是最佳做法,也不能說是做錯了。至於兩家大人之間的爭吵,錯的是大人,跟孩子肯定是沒有關係的。
實話說,大部分人在小時候或多或少都有過偷拿家裡錢或者物品的行為,至少我就幹過。
當時我已經一年級了,學校里正流行溜溜球,看著高年級的孩子玩出各種不同的花樣,我羨慕得不得了。思想鬥爭了幾天,我從家裡偷出10元錢,買了5個溜溜球,給小夥伴們一人一個。收到溜溜球的小夥伴非常高興,送了我一包珍藏的小浣熊乾脆面。之後,我還偷過老爸的鋼筆,老媽的手錶。幸好,我的父母比較開明,既沒有給我一頓好打,也沒有惡語相向,他們用了那個年代的特色絕招,把我領到派出所門口,告訴我再偷家裡的錢,警察叔叔就要把我抓走,從此我再也不敢偷拿家裡任何東西。
教育要恰到好處4歲的孩子肯定不會對偷錢這種行為有正確的認識,他們會認為拿自己家的東西相當正常。所以這樣的事情可大可小,全看家長如何應對。
如果上綱上線,有可能會給孩子造成長期的心理陰影,導致養成自卑的性格。孩子會一直覺得自己是不乾淨的,是有罪的。
只有恰到好處的教育引導,才能讓孩子建立其正確的所有權觀念,搞明白什麼是自己的,什麼是別人的,只有經過允許,才能拿別人的東西。
誰吵架誰犯錯在形成自己正確的三觀和行為準則之前,孩子的錯基本上都要歸咎於家長。不是疏於管教,就是錯誤示範,再不就是應對失當。
4歲的孩子偷家裡的錢,首先是一件小事,既不能擴大成孩子道德問題,也沒有造成嚴重後果。家長可以教育引導,也可以批評指正,但是互相指責乃至吵架,肯定最差的應對方式。
家人之間沒有必要強行區分對錯粥左羅說過,人與人相處,其實就是在管理對方的情緒,而管理情緒,最好不要透過講道理來實現。
家人之間不停的講道理、分對錯,肯定是最低情商的做法。小時候父母說教多了,孩子哪怕明知道自己錯了,也不會改正,反而還要頂嘴。成年後,父母嘮叨多了,如果孩子一味講道理辯駁,那麼一回去就得吵架,家不成家。不如互相體諒一下,少一些爭論,多一些支援鼓勵。畢竟,一家人最重要的就是愛,而不是道理。
最後:對於孩子的教育,最重要的就是把握好度。至於兩家人吵架,不管誰對誰錯,都不會有贏家。小夥伴們,你們覺得,對於孩子偷家裡財物的行為,應該如何管教呢?
-
3 # 熒在江湖
如果你也是個小朋友,那你當然沒有做錯,你只是說了自己認為的真話,大人們爭吵那是成人的問題。如果你是個成年人,兩家大人吵了起來,那就有可能是你說話的方式出了問題。
這個問題用到了“偷”這個字,想必你也一定是認為這是一種”偷“的行為。所以,在告知大人時,也會用詞過重吧,試想,如果別人直接説你偷東西了,即便你知道對方的初衷是好的,但誰會願意聽到這樣的話。更何況是對一個四歲的孩子,都還沒弄懂偷的意義吧!
有時,我們成年人看見小孩子不正當的行為,常常會從成人的眼光去衡量對與錯,也往往會把問題嚴重化。但基於小孩子本身,也許這就是一個不當的行為,一個他自己都不知道不正確的行為。而我們偏偏會把問題嚴重化,反倒引起不必要的矛盾。
還記得兒子在上幼兒園時,帶班一共有2位老師,1位保育員,其中一位老師比較年輕,兒子小時候比較淘氣,長的又比同齡孩子大,平時不大喜歡說話,有一次這位小王老師把我叫到幼兒園,説孩子打人了,我趕快請假過去,小老師説,白天帶小朋友到操場做遊戲,我兒子為了打滑梯,把一個小朋友給推倒了,這個小朋友嚎淘大哭,小王老師就問其他小朋友,是不是我兒子推的,小朋友齊聲説:是。
所以,我想提這個問題的題主在告訴孩子大人時,如果用了”偷“這個字,就等於是在擴大矛盾,而不是在用正確的方法處理問題。
如果,我們能換位思考 ,站在對方孩子和大人的立場去思考問題,就不會把孩子的這種行為認為是”偷“,小孩子喜歡某個東西想要得到,在大人不允許的情況下,想辦法得到這個東西,本是無可厚非。如果我們當作是小朋友動腦筋在想辦法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從這個角度去看待或把這個事情正向告知大人,大人自然會從中想到利弊,這樣既保護了孩子,又尊重了大人,我想結果也不會引起雙方不必要的爭吵。
小朋友的這個行為,我們也不要忽略,孩子的教育和引導有時就在一瞬間,如果小孩子想把自己喜歡的東西佔為己有,這種行為如果得到正確引導,孩子會受益良多,不僅會知道做事情要動腦筋,還會知道有些東西不能拿,這對於孩子人格的成長至關重要。
如果成年人不能站在換位的立場上,把小朋友這種行為視為”偷“,家長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説孩子偷東西,而棒打一頓,無形中反倒會引發孩子對這件事的負性情緒,在心理學上叫做”負性強化“,孩子未來真的有可能走上偏激或錯誤的路。
人與人之間需要正確的溝通,而”正確“的溝通未必一定是直言不諱的,有時換個角度去説,會讓人更能接受和理解。小孩子的這個行為,無論是對是錯,我們總是站在希望孩子好的立場,既然想法是好的,自然需要我們從正向去加以引導,讓大人對孩子進行正確健康的教育。
-
4 # 西說職場
親戚之間相互走動,孩子在一起玩耍,這樣的事情再正常不過了。但是如提出所說,發現4歲堂弟偷他家的錢,然後告訴大人之後,兩家大人吵了起來,他做錯了什麼?這樣的問題確實讓人很難處理。
當題主揭發了四歲堂弟偷他家錢的事情,兩家大人吵得起來,這個過程中我並不認為他做錯了什麼,但是他的處理方式一定不是很妥當。因為他當面揭發這件事情,對於兩個大人來說,尤其是堂弟媽媽面子上會掛不住,所以引發了爭吵。
其實說實話,這樣的事情也很普遍,4歲的孩子他對於錢並沒有太多的概念,甚至在他的眼裡就是可以買一件玩具而已,無法意識到這件事情的嚴重性。他會覺得你很小氣,有點兒小題大做了,孩子只是玩兒而已。而你的媽媽可能會覺得這件事情影響很壞,孩子應該受到受到一些教育。
正因為都是親人,所以可能在說話的時候沒有太多的顧忌,結果引發了爭吵。其實越是熟悉的人,面對這樣的問題的時候,更應該注意處理方式,特別是不要當著所有人的面,這樣會讓大人下不了臺,也會在孩子心裡留下不好的影響。
就我發現堂弟4歲堂弟偷我家錢的事情該怎麼樣去處理?我來簡單談談我自己的看法。
首先,4歲的堂弟年齡很小,他對錢沒有太大的意識。
對於他來說,拿錢可能和拿一件玩具是一樣的意思。所以這時候你首先應該告訴他這樣的行為是不對的,如果他需要玩具或者是錢可以說出來,但是不要用這樣的方式,他是不禮貌的行為。如果唐棣明白了你的意思,並且將錢物歸還。這個事情就可以到此為止,不用不用再提了。
其次,如果這件事你一個人搞定不了,堂弟還是要去拿錢。
這個時候你可以把事情告訴你的媽媽,但是要注意不要當著堂弟媽媽的面,而是單獨告訴你的媽媽。聽聽她的處理建議,並按照媽媽給你的建議去做。
再次,你也可以委婉的跟堂弟媽媽悄悄的說一下這件事,千萬不要大聲張揚。
因為自己的孩子偷東西偷錢,對於媽媽來說本來就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知道的人越多,媽媽的臉上越掛不住。當然對你可能有點難,但是你要能夠體會堂弟媽媽的心情。
最後,如果兩家人能和平解決這件事是最好的,如果不能和平解決,儘可能不要讓大人之間相互的知道對方知道這件事。
你一定有辦法讓堂弟把偷你家的錢去歸還,之後你就不要去聲張了。然後可以讓媽媽以講別人家的故事的方式,旁敲側擊的去提醒堂弟的媽媽,要注意對孩子進行這一方面的教育,要學會為別人著想,幫別人留面子,你硬碰硬,結果可能會更好。雖然我知道你告訴大人也是好心,但是好心也未必能夠把事情做好,你需要一些方式方法。
當然透過題主的提問,能夠看到人家大人的關係,應該也不是特別特別的好,另外兩家大人的育兒知識層面上和個人修養層面上來說,也不是特別特別的大度。所以從這個層面上來說,發生這樣的事情,儘可能的採取曲線救國的策略,而不要明目張膽的去說。
如果是兩個高情商的家長,以及兩個高學生的孩子,我相信這樣的問題處理起來就沒有這麼多彎彎道道需要去拐。
延伸閱讀:當你發現自己家的孩子有偷錢的情況,應該怎麼處理?第一,媽媽先找自己的原因。
我認為一個有育兒智慧的媽媽面對這樣的問題,一定不會選擇責罵,而是會先思考孩子為什麼會去偷錢,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如果是因為平時零花錢給的少,會想著調整零花錢的數量,如果是因為孩子突然缺錢或者有其他需求,那的時候完全可以和孩子面對面交流,給孩子需要的錢的幫助。
第二,給予孩子試錯成長的機會。
告訴孩子告訴孩子,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說說這次你從家裡面偷偷的拿了錢沒有告訴父母。媽媽相信你知道,這種行為是不對的,你一定有你的原因。 媽媽不會強迫你去說出你的原因,但是媽媽希望下一次如果你真的是正常有需要,你可以直接告訴我,媽媽覺得合適會給予你金錢上的支援。
第三,給孩子完整的愛和信任。
如果你因為一件小事,否定了一個孩子的未來。孩子真的有可能會朝著你所否定的方向去發展。作為當代的父母,學過了太多的育兒智慧之後,意識到孩子的問題,其實也是家長的問題。是每一個問題也都是一個成長的機會。學會反思,學會信任,學會陪伴,讓我們的孩子在愛與信任的成長環境中,成長的更加Sunny,更加幸福。
-
5 # 職場康乃馨
對於這件事,題主並未做錯,但要注意方式方法,理智的處理這件事。
第一:偷錢應該說。這是原則問題,不是小事,如果知道了不說,讓孩子養成偷盜的習慣,對孩子不負責任,萬萬不可。
有句話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身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鄰村的一個小夥子因為偷竊電纜,被判入獄七年,留下嬌妻幼子。母子二人艱難度日,不僅要自己顧及生活,還要想方設法為他繳納罰款。無依無靠,看著讓人唏噓不已。
反觀他家的教育方式,就是因為從小愛順手牽羊,父母並未引起重視,加以勸阻。反而聽之任之,以至於習慣成自然,長大之後發展成為偷盜罪。
他的父親因為不甘忍受村裡人的議論,自己服毒而亡。但已然改變不了事實。兒子大好年華,卻要在監獄裡度過漫漫長日。
所謂:小時偷針,長大偷金。
如果當初及時讓孩子懸崖勒馬,加以管教,也不至於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應該讓人吸取教訓,引以為戒。
第二:相信人性本善,告訴孩子是非對錯,加以正確引導。孩子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後天教養非常重要。
“不問自取,是為偷也。”
4歲的孩子可能也不是很明白這個道理。如果盲目給他定性為小偷,會給他留下不好的名聲,以後成為陰影。
如果堂弟的父母明事理,知道這件事如何處理對孩子的重要性,那吵架大可不必。共同阻止孩子的錯誤行為才是正解。
如果他父母不分青紅皂白,一味袒護,那終究害的還是他們自己。為此吵架也算是盡到了提醒的責任,沒有必要內疚。
-
6 # 梧桐雨媽媽
小孩子的意識中,沒有偷的概念,只有拿的的意思。就比如看到一個喜歡的玩具,一顆想吃的糖,不經別人同意就拿來吃。但有一點作為家長要知道,這會慢慢形成一種習慣。
我沒認為你做錯,發現堂弟有問題就應該及時告訴大人,及時得到教育,要不說不定會為堂弟以後埋下“學壞定時炸彈”。
從孩子年齡發育角度來看:
發展心理學研究表明,對於幼兒期(0-3歲)到學齡前期(3-6歲)的孩子來說,正處於自我中心時期,還沒有完全明確物權這個概念。他們分不清你的、我的、他的之間的清晰界線,只要是自己喜歡的,那麼就是我的。
一、我沒偷,只是拿
都說“小時偷針,大時偷金”,發現堂弟偷錢,你告訴大人,你沒有做錯,錯的是大人,不該為孩子的事情吵起來。
對小孩偷錢,也許本意不是偷,只是拿,但是家長知識後應該教育孩子不問自取是不對的,這種行為如果再犯就會有警察叔叔上門幫忙教育,讓孩子儘快理解明白到自己的行為是不對的。你的出發點是好的,因為你想讓大人去教育小孩子,但是大人的處理方式不對。
我小時候就發生過一件事。因為小時候都是讀完書回來都要做幫忙做事的,自己割草呀,收柴什麼什麼務都要做的。我割草收柴的時候發現一個柴堆有個雞蛋,我就拿回家了,然後鄰居家說雞蛋不見了,當時的雞蛋可值錢了,不見雞蛋可不得了,就有人說我收柴,肯定是我偷了。
鄰居就到我家告訴他父母,父母沒有打我只是問我有沒有拿過雞蛋,我承認是撿了一個雞蛋,然後父母對我說了一通道理,讓我牢記“不問自取就是偷”。
二、發現問題要適當引導
四歲小孩偷錢,不加強教育的話就會形成一種習慣,因為在他的認知裡,第一次“偷”沒人說他,那麼就會有更多的一次,沒有人說他,他就覺得“偷”理所當然,慢慢長大了,這個習慣就會一直跟著他。
作為孩子的父母,更應該小心教育這種事情是不對的。讓孩子知道不對的地方,作為家長,也許因為被人說了孩子就不高興,覺得這才多大孩子,不懂事,值得上綱上線嗎?
不要認為小孩子還小,這只是拿或者好奇貪玩一下總是袒護孩子,但是作為家長,有沒有想過這樣的做法是在寵帶壞一個小孩子,對孩子的做法不能過激,慢慢引導
的問你拿了誰誰誰的錢,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嗯,如果不改正的話,是會有公安啊,帶去教育的,到時候父母就教育不了你了,這樣才能引起孩子的一種做錯的心態。
李玫瑾教授說,孩子第一次偷錢,如果父母不及時制止批評,孩子就會重複偷錢的行為。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年輕人的因偷竊罪,其實是慣犯,屢教不改,最後因為偷竊行兇別抓,被行刑前要求見母親一面並和母親說句話,沒想到年輕人的把母親的耳朵給咬下來。
母親大罵孩子沒良心,年輕人卻說我小時候偷了人家的東西,你不但不教訓我,反而誇獎 我;長大以後我偷了人家的東西,你還誇我有本事,有能耐。因 為你的慫恿,使我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三、大人爭吵為面子
堂弟母親和你母親爭吵,無非是為了面子,覺得自己教子無方。
其實大可不必這樣,發現問題教育孩子是件好事,自家人教育總好過讓外人教育,因為要知道,你不教育孩子,社會上會有人幫你教育的,堂弟母親是沒想通透,覺得面子重要,才會讓兩家不相往來,其實堂弟母親教育方式也許有一定問題,才會有今日的局面。
你們怎麼看呢?
-
7 # 鯊魚職場
因為在有些小孩的世界裡,是完全沒有物權的概念,覺得喜歡、需要就拿了。根本不知道不問自取是不對的,有的就算知道是不對,但也不知道有多不好。
其實“偷錢”是個假議題。對一個四歲的小孩,用上“偷“字,確實有點過了。在孩子建立物權觀念之前,沒有“偷”的概念,拿自己人的錢不算偷。
估計當時,你也還只是個孩子,可能也只是剛意識到這麼做不對,所以大聲告訴了媽媽,才發生了後現一系列不可控的事情。但在事情發生後的10年,你還未意識到自己的錯,依然用“偷“來形容自己堂弟當時的行為,這個就得重新思考下,自己現在是否真有不妥的地方?
俗話說,冤家宜解不宜結,要要緩解2家的關係,還得從源頭抓起。一家人不說兩家話,有些話說開了,心結就解開了。
2、性格形成的重要階段三四歲的小孩,正是性格形成的階段,自尊心也是較強,但是非分辨能力還不是很強。也許他當時“拿“錢,只是剛好看到了,感覺好玩,或者剛好知道錢可以買東西,就拿,但他並不知道這個”錢“不是自己的,不能”拿“。
也就是說,堂弟當時並不知道,這樣做是不對的。這個時候需要的是大人正確的引導。本來很小的一件事,但經你這麼一喊,你媽的加入,你嬸子面子上過不去。重要的是如何正確引導小孩健康成長。
最最重要的是,經大家這麼一吵,對四歲堂弟的影響,可能是不可估量的,可能落下較大的陰影,自尊心受損。雖然10年後的今天看來,確實是小事一件,完全可以小事化了。
不過這事,主要過不在於你,畢竟你當年也還是小孩,媽媽的做法欠妥。
這也就很好理解常弟一家為什麼10多年不和你們家聯絡,畢竟事出有因。
3、媽媽應該怎麼對待堂弟“偷“錢行為?首先,作為家族長輩,面對小孩子的“偷“錢行為?要了解為什麼會”拿“你的錢,要錢幹什麼?然後儘可能的滿足他的需求,一個四歲的小孩,無非就是好吃,或者好玩的。
其次儘可能 的用溫和的語氣引導他,如何做。比如:以後要”錢“或者其它什麼東西,直接問家裡大人,經過允許才可以,不可以隨便”拿“。
最後可以找合適的機會私底下跟其父母說起這件事,語氣環境都要儘可能的輕鬆,不經意地說出來。這樣子不僅引導了小孩,還照顧到小孩的自尊心,重要顧及了雙方家長的面子。
對一個四歲小孩的不當行為,一上來就是上綱上線,大談是非對錯、隨即對孩子的行為隨便貼標籤,這是大錯特錯。
四歲的小孩能有什麼心眼,更“拿“不了多少錢,大人的正確引導至關重要,瞭解孩子、尊重孩子、接納孩子,方可以教育好孩子。
對一個四歲的小孩,一上來就貼標籤,換誰也接受不了啊,10多年過去了,標籤居然還在。再大度的人,在關乎小孩子成長的問題上都不會輕視。
只有意識到自己在做事方式上也有不妥之處,大家將話說開來,一家人的隔閡就解開了。
總結: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做人要有同理心,懂得經常換位思考,如果當初做錯事的是你,你是希望大家怎麼對待你呢?也許問題並非那麼複雜,需要的僅僅是大家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不管多小的孩子,都是需要尊重的,理解萬歲。
小夥伴們,你們認為?
-
8 # 吳語小紅花
四歲堂弟家條件很好,叔叔嬸嬸收入不菲,面對堂弟的要求從來就沒有拒絕過。可是最近叔叔嬸嬸發現他總是偷拿家裡的錢,也不敢直接生硬的說,怕打擊他,又總想著慢慢長大了就能改過來了。
可是今天我要出門幫爸爸買牛奶時,發現我家的零錢包裡少了10塊錢,而在他書包夾層裡卻放著10塊錢,我問他哪來的,他支支吾吾的說不出來誰給的,也說不清楚想要幹什麼。
我當時就蒙圈了,來我家,叔叔嬸嬸肯定不會也不用給他錢,而我們也沒有給過他錢。那這10塊錢哪來的?細想一番,肯定是他自己拿的,想到這裡,我就把事情告訴了爸爸媽媽和叔叔嬸嬸。
可不曾想,叔叔嬸嬸居然都沒有等下班就直接衝到我家,直指我們誣陷堂弟,還說這麼直接地說孩子拿錢,太打擊人,以後堂弟有什麼問題都是我家造成的……最終兩家就吵吵了起來。
其實,歸根究底,爭執的點就是面對孩子偷拿家裡錢,到底該如何管教引導。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有偷錢的經歷,偷錢的理由其實也很簡單,比如想買很多零食吃,想買一些玩具,當然也想在小朋友面前炫耀炫耀……小小年紀,面對五彩繽紛的世界,外面物質誘惑真的是太多了。
但是家長們一定不能動手打孩子,也不能直接粗暴地辱罵孩子,孩子在被發現偷錢時,撒謊其實是一種下意識產生的自我保護的“應變”,這種應變不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不能避免的。
當然,不能因為這樣就放縱孩子,而應該告訴孩子要做一個有責任擔當的人。正面的引導,緩和的方式,才能讓孩子健康正直成長。
那怎樣做才能更好地引導孩子去做一個正直的人呢?
1、要共情,開啟孩子心扉
2、明確表態,不問自取拿錢就是不對的
接下來一定要表明態度,明確的告知孩子沒經過他人允許擅自拿人東西是不對的!同時,要和孩子說清楚,如果確實缺錢,就和父母說,只要在能力範圍內一定會盡量滿足孩子。
3、設定零花錢機制
共同制定零花錢機制,比如每天給零花錢,或者固定一天,一次性給足一個月的零用錢,明確告知孩子想買什麼都可以自由支配,但提前用完只能等到下次發錢不會提前預支。當然,因為已經明確零花錢機制,還要告訴孩子倘若再偷拿錢的話,那就會採取一些懲罰措施,比如扣掉下個月整月零花錢,扣掉幾天等。
4、建立合理獎勵方式
倘若孩子可以在能力範圍內,幫助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可以像上班一樣,用自己的勞動來獲得更多的零用錢。
總結
其實,大多數孩子偷錢的理由並沒有大人想的那麼複雜,與其糾結孩子偷錢的問題,不如多多瞭解孩子偷錢背後所祈望的需求。給孩子一筆可以自由支配的零花錢,同時適當的給孩子提供點能賺取零花錢的機會,這個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相信孩子都是善良的天使!
-
9 # 知芸小姐姐
雖然古人有句話叫做: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那四歲的孩子產生的一些行為,是不是更可以反映出他長大後是什麼樣呢?四歲的孩子偷親戚的錢,是不是就說明他有小偷潛質,以後可能幹偷盜的事?
我舅舅家就發生一件類似的事情,他的小女兒很喜歡吃糖,可是表妹一吃糖喉嚨就會發炎,因此家裡是沒有糖果儲備的。大人不肯買糖,表妹撒潑打滾耍賴都得不到,真是無可奈何。
由於舅媽經常帶他去買菜,漸漸的她就發現了原來用錢可以買到自己家裡沒有的東西。可她才3歲,自己肯定是沒有錢的,但是她知道在舅媽的錢包裡有錢,因為舅媽都是從那裡面把錢掏出來的。
後來有一天,她趁舅媽不注意,從包裡拿了幾塊錢出來,自己跑到樓下便利店買了一小包糖果,怕被發現就一口氣都給吃了。結果,喉嚨發炎紅腫,還引起了發燒。舅媽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莫名其妙就生病了呢?
這時候舅媽的套路來了,連哄帶騙的從她嘴裡套出了真相。一開始舅媽都驚呆了,馬上告訴舅舅:這孩子這麼小就會偷錢了?我要狠狠揍她一頓,讓她記住教訓。舅舅讓舅媽先冷靜一下,自己去問小表妹原因。
表妹跟舅舅說她偷偷去拿媽媽的錢,是因為怕媽媽知道她拿錢去買糖會不同意,可是她又太想吃糖了。從她的語言裡可以看出,她並不知道沒經過別人同意就隨便拿走不是自己的東西叫做偷。為了讓表妹知道這種行為是錯誤的,舅舅採用了以下幾種方法:
1、明確告訴孩子什麼叫做偷
沒有經過東西主人的同意就拿走的行為就是偷,哪怕這個東西是爸爸媽媽或者是親戚的。就像小偷從別人口袋裡偷錢的時候,他有跟主人這樣說嗎?“嗨,我把你的錢拿走了哦。”沒有吧,主人完全不知情,所以不告知就拿走的行為是偷。
2、讓孩子換位思考
讓孩子想一想,如果爸爸媽媽或者其他小朋友都不跟他說一聲,就隨意拿走他喜歡的東西,這時候他的心裡舒服嗎,會不會因為找不到東西而感到焦急、難過?
3、再讓孩子思考一下,在生活中如果大家都是這樣偷拿東西,我們都生活會變成什麼樣
我今天去店裡偷拿一瓶醬油,明天又有人從我包裡拿走了手機,大家都像這樣從別人那裡隨便偷拿東西,還怎麼好好工作,飯店倒閉了、遊樂場關門了,每天吃飯都成問題,光想著該怎麼去偷了。
4、想要一點零花錢沒有問題,有賺錢的辦法
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來賺點零花錢,比如:將垃圾分好類後,丟進相對應的垃圾桶裡;洗自己的襪子和內褲;洗洗碗筷等等。只要雙方商量好價錢,就可以按商定好的執行。我付出勞動,你給我工資,自己掙的錢可以歸自己支配。既滿足了孩子自己的物質慾望,又鍛鍊了他的動手能力。當然“工資”要合理,不能太多,超出他創造的價值太多就沒有意義了,他無法體會到賺錢的不易。
樓主所說的4歲的堂弟偷自家錢,告訴大人是應該的,但最好能比較委婉的說,這樣既給大人保留了面子,又保護了堂弟的自尊心。然後問清楚孩子拿錢的原因,再根據上面的辦法進行慢慢引導,畢竟4歲的孩子可能並不是真正懂得偷的含義。發現偷錢就一頓臭罵,一頓打,有時候無法解決問題,還可能導致問題加劇。
-
10 # 汗青煙月
是你錯了!你就不應該告訴大人,讓他繼續養成這種陋習,以後讓別人來教訓他!
孩子偷錢,本來就是一個十分不好的行為,不管你是告訴自家大人還是對方大人,對方大人都用該教育孩子,而不是為了面子和你家吵架,這種父母以後只會害了孩子,並且還傷害了親戚間的感情。
不過當我們遇到親戚家小孩發生偷竊行為的時候,是還有更好的解決方法的。首先肯定的是你的做法沒錯,但還可以做得更好!
告訴大人的利弊偷竊者是你親戚家的小孩,親戚之間最要命的就是面子,逢年過節的聚在一起,總是會上演攀比大會,明裡暗裡的比較大家都心知肚明,所以混的不好的人最怕過年回家,接受親戚們的審判!
這時候,你親戚家的孩子發生了偷竊行為,本身就是不光彩的事情。你一旦將這個事情告訴對方,那你就是把這件事放到明面上來了,在對方看來,你好像就是在說:看吧,你家兔崽子偷竊被窩發現了,這回你們可丟臉了吧。
本來你是好意,讓對方知曉這個真相,及時發現並制止孩子,以防下次在出現這種行為,但是對方覺得你就是故意逮著這件事不放,看他們笑話。告訴大人們的壞處就是看起來像揭短,傷害對方家長的面子,導致雙方撕破臉皮!
不過告訴大人也是有好處的,你不告訴大人,自己又想不到更好的方法,那孩子以後只會更加的肆無忌憚,還會繼續犯錯,而告訴大人,大人時候一定會對孩子好好教育,並且這種行為大人一定會處罰,讓孩子得到藤條的“疼愛”,他才會知道自己犯了多大的錯,才會長教訓。
告訴家長有利有弊,但是在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之前,告訴對方家長是最好的方法,可以防止孩子繼續犯錯,但是有一點要注意,為了放置一些無賴家長,你最好有證據你說的是真的,否則別人說不定反咬你一口,說你誣陷,那你就是冤大頭了!
照顧孩子自尊和家長自尊,給孩子一次機會中國有句老話,叫做三歲看老!這個說法雖然正確,卻過於絕對,實際上3——6歲,是幼兒的性格發展期,這3年的發展,才能決定今後他的性格如何。因為幼兒在三歲以前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
我大學是學前教育本科專業,每年都要去見習,最後發現書本上說的都是真的,舉幾個列子。
在小班的時候,孩子是不明白分享這個概念的,她只會保護屬於自己或者去搶別人的,當一個孩子哭了你去抱,另外一個孩子也會要你抱,儘管他沒哭,因為他是自私的,是以自己為中心的。
而4歲的孩子,剛好處於中班,這個時候你就會發現,他們已經會開始在意別人的感受,別人不跟他玩他會生氣,會找原因,也開始懂得了分享,別人哭了他會安慰而不是自己玩自己的。所以4歲的孩子其實是性格培養的最佳時期!
所以如果你親戚的孩子是在3歲以下,你只能告訴他父母,但是你不能說偷,你要笑哈哈的說:你們看你們看,妹妹/弟弟長大了,學會拿錢去買東西吃了。這時候大家都看見了,只會覺得孩子可愛,而不是認為他是小偷。也就化解了尷尬,實際上三歲的小孩也不知道什麼叫偷。
而4歲的孩子,幼兒園的老師已經教過了這個概念,動畫片表述的東西,他也看得懂,所以他是明白的,也知道這是不好的,但是之所以會去偷拿,也許是太想要買某樣東西了,這個時候你就應該註定找到他,嚴肅的告訴他,這是不對的,他自然乖乖認錯!
4歲的孩子已經明白了很多概念,基本的是否對錯他們能夠明白,只是行為偶爾不受控制,所以最好的方法是親自教育他,但是也要兼顧孩子的自尊。一來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二來可以避免父母大人之間的衝突。
回覆列表
一看你就是個小孩子,怎能與四歲的小孩子一般見識,不會處理小孩子的事情,將小事搞大了。
一、小孩為啥會偷錢?
1、小孩子對錢並不感興趣,也不知何為“偷”的行為,他只知道錢能買好東西,能換來玩具。這是大人們在花錢的時候,孩子們看到的,因此它就記住了這張紙的樣子。這是一種辨識能力,觀察能力,小孩在學大人做事的能力,也會偷偷的拿錢去花。
2、這雖不是個好習慣,但試問下所有人,有幾個小時候沒偷過錢的,因此而捱過打的人不在少數。小孩子人偷錢,不用上升到道德問題層面,它只是不懂事,好奇心在作怪,想佔為已有的天性在作怪,沒有自控力,完全不必大驚小怪的,搞得雞犬不寧。
3、也並不是江洋大盜轉世,小偷,小偷,並不是從小就偷的意思。
二、發現四歲堂弟偷錢,該咋辦?
1、當然看到這種行為,還是要正面教育孩子,不要動別人家的東西,更不能隨便揹著別人拿,即便自己喜歡也要與人家商量,要教育孩子正確做事的方法。
2、然後給他拿個玩具或好吃的換下錢來,讓他知道錢是小孩不能隨便拿的。如果錢少,就正大光明的送給他,領著他去買好吃的,教育他錢的用途。
3、要想讓小孩子聽你的話,就要拿好吃的哄,訓練動物都知道這個方法,何況人,這也是一種條件反射。
三、兩家大人吵架的後果是什麼?
1、家長臉上無光。
如果告訴兩家大人,好像你很負責任,為了堂弟的成長著想,但傷害了家長的自尊心,讓家長的臉往哪兒擱。“偷”在人們心目中是最可恥的行為,家長看到小孩在“偷”,能不火冒三丈嗎?但看到你的不懂事,不會掩蓋事情,也是在火上澆油啊。
2、兩家矛盾激化。
小孩子的事,家長一參合事就小不了。兩家家長為此爭論,他們可能會將多年的恩怨和成見表露出來,將多年的陳谷了爛麻子的事情都抖出來,像在翻歷史的舊賬,成為兩家人的恩怨,本身偷錢的事沒多大,這些事參與了,就複雜了。
大人就是喜歡將簡單的事情複雜化,因為大人的思維複雜,他喜歡聯想,他還在乎面子,會想象到你未想到的方面,一個簡單的事情,經過大人的思維就複雜化了。
3、會對小孩的內心產生深遠影響。
小孩最怕大人吵架,因為他感受到了威脅,他內心就會恐懼,幼小的內心裡就有了陰影。如果不能正確化解,會影響一生。
四、你的錯在哪兒?
現在你知錯了吧,小孩子並沒有多大惡意,僅四歲,智力還不成熟,還不會明辨是非,不理會偷的概念。但經過你的操作,成功上升到兩家大人的恩怨問題上。俗話說,怨怨相報何時了,經過你的炒作,恩怨又深了一層。本是最親近的本家、本族關係,但現在成了仇家,不僅是小孩子不能在一起玩了,大人也不能見面了。不僅影響現在,更影響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