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秋天276032196

    開元通寶”是唐王朝的第一枚錢,也是唐朝發行量最大,沿用時間最長的貨幣。如今只要幾塊錢就能買到的開元通寶,雖然價格不高,但在文瀚樂拍看來,這種穿越了將近1400年曆史的古錢幣,背後卻承載著濃郁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內涵。

    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淵稱帝建立唐王朝,武德四年開始鑄造開元通寶,開元通寶四字直讀隸書,通字的“甬”頭融合了篆書的特點,輪廓精細,文字精美。所謂“開元”,就是“開闢新紀元”,而“通寶”則是“流通的寶物”,這意味著在唐朝,開元通寶就像秦半兩、漢五銖一樣,可以在一個嶄新的王朝流通到全國各地,據說這幾個字是歐陽詢所書。

    就在不知不覺間,開元通寶拉開了盛唐的序幕,在古錢幣歷史上,留下了諸多第一次。

    開創通寶新時代

    唐朝以前的古錢幣主要是以重量為單位的“計量錢”,錢幣沒有“通寶”“元寶”這種概念的,秦半兩、五銖錢表面上指代的都是重量。在三國兩晉南北朝期間,三百多年的戰亂時期,各方勢力為了掠奪經濟,鑄造了很多“惡錢”,導致五銖錢在民間盡失民心,隋文帝建元以後也曾試圖發行新五銖錢,統一貨幣,但沒有什麼效果。

    唐朝鑄造的開元通寶一開始就定好了它的尺寸是24-25mm,重3.8-4.2克。嚴格規範統一的鑄幣標準,整治了混亂的幣制,為強盛的封建王朝奠定了發展基礎,而且有效抑制了通貨膨脹,保障了金融穩定。值得注意的是,開元通寶的出現,也為後世朝代的鑄幣標準起了帶頭作用,歷朝歷代都以此為基礎鑄造本朝貨幣,影響極為深遠。

    母錢翻砂應用廣

    母錢翻砂技術的出現,是中國鑄造業的一次技術飛躍。在以前,普遍採用的是用錢範來鑄造錢幣,考古證明,唐王朝從開元通寶開始,就徹底告別了以往的鑄幣模式,大規模採用砂型鑄錢的新工藝,只需要製作母錢,印在砂型模板上,就能進行迴圈往復的連續的澆鑄作業,大大節省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錢幣是貨幣,也是一種產品,每一種貨幣都有製作成本和時間成本,需要考慮低成本、高效率、標準化等多種因素,開元通寶採用母錢翻砂技術,極大地提高了鑄造工藝的效率,滿足了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促進了生產與商品領域的交換與流通,如果沒有技術的變革,傳統的鑄幣方式,難以支撐起盛唐時代如此偉大的繁榮。

    新字型在錢幣的運用

    唐朝以前,錢幣上所鑄文字基本上使用的都是篆體字,先秦時代也是籀文、鐘鼎文等大篆字型,千餘年的時間裡,篆體都是貨幣上的唯一文字,即使像王莽那樣搞創新,懸針篆也始終沒有脫離篆體的範疇。雖然西漢程邈創制了隸書、東漢王次仲創立了楷書、東晉王羲之寫出了“天下第一行書”,但它們都與錢幣無關。

    而開元通寶率先使用了新字型,改寫了篆書錢幣一統天下的歷史,首次將書法名家大師的書法搬上了錢幣,推進了中國文字書法藝術在錢幣上的演變和發展,由此開啟了書法家、皇帝在錢幣上秀書法的先河,尤其是宋朝皇帝接連將御書寫上錢幣,真、行、草等多種字型競相呈現,使得錢幣不僅僅是研究歷代政治、經濟、金融、鑄造業的重要載體,也是研究、欣賞中國書法藝術的重要參考。

    據瞭解,開元通寶的總鑄造量超過5億枚,流通時間長,存世量大,價格低廉,也許隨隨便便一枚明朝或清朝的銅錢,都能賣出幾十幾百倍的價格,但在文瀚樂拍心中,開元通寶在古錢幣歷史上的地位,始終是獨一無二且不可替代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溫暖好人的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