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兵秣馬的故事:
春秋時期,秦國派杞子、逢孫、楊孫三人領軍駐守鄭國,卻美其名曰為:幫助鄭國守衛其國都。公元628年,杞子秘密報告秦穆公,說他已“掌其北門之管”,即掌握了鄭國國都北門的鑰匙,如果秦國進攻鄭國,他將做秦國內應,協助秦國攻鄭。
秦穆公接到杞子的密報後,覺得機不可失,顧不得聽取大夫蹇叔的勸阻,便立即派孟明、西乞術、白乙丙三位率兵進攻鄭國。
蹇叔的兒子也隨部隊出征,蹇叔哭泣著對自己的兒子說:“你們一定會在淆這個地方遭軍隊抵禦,到時我來幫你收屍。”
厲兵秣馬的故事
秦軍經過長途跋涉後,終於來到離鄭國不遠的淆國,剛好被鄭國在這裡做生意的商人弦高碰到。弦高一面派人向鄭穆公報告,一面到秦軍中慌稱自己是代表鄭國前來慰問秦軍的。弦高說:“我們君王知道你們要來,特派我送來一批牲畜來犒勞你們。”
弦高的這一舉動,引起了襲鄭秦軍的懷疑。秦國將領懷疑鄭國已做好了作戰的準備,所以對繼續進軍猶豫不決。
鄭穆公接到了弦高的密報後,急忙派人到都城的北門檢視,果然看見杞子的軍隊“束載、厲兵、秣馬矣”,即人人扎束停當,兵器磨得雪亮,馬喂得飽飽的,完全處於一種作為內應的作戰狀態。對此,鄭穆公派皇子向杞子說:“很抱歉,恕未能好好款待各位。你們的孟明就要來了,你們跟他走吧!”
杞子等人見事情已經敗露,便分別逃往齊國和宋國去了。孟明得知此訊息後,也不情願地下令撤軍。
成語“厲兵秣馬”便來自於典故中“束載、厲兵、秣馬矣”。
枕戈待旦
【拼音】
zhěn gē dài dàn
【含義】
枕:頭枕著;戈:兵器。枕著兵器等待天亮。形容時刻準備作戰。
【用法】
用於褒義。
【示例】
魯迅《偽自由書·文人無文》:“說是‘枕戈待旦’的,到夜還沒有動身;說是‘誓死抵抗’的,看見一百多個敵兵就逃走了。”
【出處】
《晉書·劉琨傳》:“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
【近義詞】
【反義詞】
【故事】
西晉人祖逖和劉琨,都是性格開朗、仗義好俠的志士。年輕時不但文章寫得好,而且都喜歡練武健身,決心報效祖國。
當時,晉朝表面上還管轄著中原大地,但實際上已是內憂外患,風雨飄搖了。祖逖和劉琨一談起國家局勢,總是慷慨萬分,常常聊到深夜。
祖逖又和劉琨談得十分興奮,劉琨不知什麼時候睡著了,祖逖卻久久沉浸在談話的興奮之中,不能入睡。
“喔,喔,喔--”荒原上的雄雞叫了起來,祖逖一躍而起,踢醒了劉琨:“聽,這雄雞啼鳴多麼振奮人心呀,快起來練劍吧!”
於是,兩人操起劍來,在高坡上對舞。從此,他倆每天清早聽到頭一聲鳴叫,一定來到荒原上抖擻神練起劍來。
劉琨被祖逖的愛國熱情深深感動,決心獻身於祖。一次他給家人的信中寫道:“在國家危難時刻,我經常‘枕戈待旦’(枕著兵器睡覺一直到天明),立志報國,常擔心落在祖逖後邊,不想他到底走到我的前頭了!……”
厲兵秣馬的故事:
春秋時期,秦國派杞子、逢孫、楊孫三人領軍駐守鄭國,卻美其名曰為:幫助鄭國守衛其國都。公元628年,杞子秘密報告秦穆公,說他已“掌其北門之管”,即掌握了鄭國國都北門的鑰匙,如果秦國進攻鄭國,他將做秦國內應,協助秦國攻鄭。
秦穆公接到杞子的密報後,覺得機不可失,顧不得聽取大夫蹇叔的勸阻,便立即派孟明、西乞術、白乙丙三位率兵進攻鄭國。
蹇叔的兒子也隨部隊出征,蹇叔哭泣著對自己的兒子說:“你們一定會在淆這個地方遭軍隊抵禦,到時我來幫你收屍。”
厲兵秣馬的故事
秦軍經過長途跋涉後,終於來到離鄭國不遠的淆國,剛好被鄭國在這裡做生意的商人弦高碰到。弦高一面派人向鄭穆公報告,一面到秦軍中慌稱自己是代表鄭國前來慰問秦軍的。弦高說:“我們君王知道你們要來,特派我送來一批牲畜來犒勞你們。”
弦高的這一舉動,引起了襲鄭秦軍的懷疑。秦國將領懷疑鄭國已做好了作戰的準備,所以對繼續進軍猶豫不決。
鄭穆公接到了弦高的密報後,急忙派人到都城的北門檢視,果然看見杞子的軍隊“束載、厲兵、秣馬矣”,即人人扎束停當,兵器磨得雪亮,馬喂得飽飽的,完全處於一種作為內應的作戰狀態。對此,鄭穆公派皇子向杞子說:“很抱歉,恕未能好好款待各位。你們的孟明就要來了,你們跟他走吧!”
杞子等人見事情已經敗露,便分別逃往齊國和宋國去了。孟明得知此訊息後,也不情願地下令撤軍。
成語“厲兵秣馬”便來自於典故中“束載、厲兵、秣馬矣”。
枕戈待旦
【拼音】
zhěn gē dài dàn
【含義】
枕:頭枕著;戈:兵器。枕著兵器等待天亮。形容時刻準備作戰。
【用法】
用於褒義。
【示例】
魯迅《偽自由書·文人無文》:“說是‘枕戈待旦’的,到夜還沒有動身;說是‘誓死抵抗’的,看見一百多個敵兵就逃走了。”
【出處】
《晉書·劉琨傳》:“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
【近義詞】
【反義詞】
【故事】
西晉人祖逖和劉琨,都是性格開朗、仗義好俠的志士。年輕時不但文章寫得好,而且都喜歡練武健身,決心報效祖國。
當時,晉朝表面上還管轄著中原大地,但實際上已是內憂外患,風雨飄搖了。祖逖和劉琨一談起國家局勢,總是慷慨萬分,常常聊到深夜。
祖逖又和劉琨談得十分興奮,劉琨不知什麼時候睡著了,祖逖卻久久沉浸在談話的興奮之中,不能入睡。
“喔,喔,喔--”荒原上的雄雞叫了起來,祖逖一躍而起,踢醒了劉琨:“聽,這雄雞啼鳴多麼振奮人心呀,快起來練劍吧!”
於是,兩人操起劍來,在高坡上對舞。從此,他倆每天清早聽到頭一聲鳴叫,一定來到荒原上抖擻神練起劍來。
劉琨被祖逖的愛國熱情深深感動,決心獻身於祖。一次他給家人的信中寫道:“在國家危難時刻,我經常‘枕戈待旦’(枕著兵器睡覺一直到天明),立志報國,常擔心落在祖逖後邊,不想他到底走到我的前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