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咻享智慧

    智慧城市、和諧生活相信各位都聽過。當前,在城市公共建築、辦公樓、商務樓、住宅區等城市公共設施智慧化建設中:樓宇自控、綜合佈線、安保與消防系統、廣播電視、會議系統、停車系統、樓宇電力與冷暖系統、可視對講與家居自動化系統、樓宇物管等,向人們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節能、環保、健康的環境。那麼。從智慧樓宇到智慧樓宇的發展需要做到哪些呢?

    “智慧”樓宇與“智慧”樓宇的區別

    智慧(Intelligence),更多地體現在硬體層面,比如智慧樓宇的安防系統、UPS系統等自成體系,通過採用一系列智慧化手段實現系統效率的提升、管理的簡化等。簡而言之,智慧樓宇的各個硬體子系統各司其職,自己管理自己。

    智慧(Smart),就像是人的大腦,它是一個整體,將所有子系統融合在一起,不僅僅是硬體,而是通過軟硬體的結合實現各個系統、網路的真正融合。比如,通過電子配線架能將佈線連線資訊和其他管理系統進行資料融合、不同系統間的資料可以自由流動和共享等。

    “智慧樓宇”到“智慧樓宇”,需要四點

    大規模的建築執行資料的採集與儲存

    資料是建築智慧化的基礎。但目前,即使是高標準、資金充裕的建築專案也缺乏有效的建築執行資料的採集與(長期)儲存。即便是建築中安裝了建築自動化系統,也因為缺乏資料儲存的能力,大部分感測器採集的資料只會被儲存很短時間。由於缺乏詳細的高頻率建築執行歷史資料,人工智慧的構想也就成了水中月、鏡中花。因為,大部分的人工智慧方法都是“找規律”,即通過大量的資料找出資料中相關引數的統計學關係。如果沒有大量的“truedata”,那麼規律自然就找不出來。

    建築執行資料的高效管理

    建築雖然不是什麼精密儀器,但因其尺度大,所以其中包含的資料量也很大。即使是一個普通的小型辦公建築(兩層,2000平方米),其建築自動化系統中的資料點也有上千個。接觸過建築自動化系統資料的人應該都有過這樣的抱怨:這個資料點的作用是什麼?由於沒有統一的命名規範,很多時候無法在成百上千個數據點中找到目標資料點。目前有人研究如何將建築執行資料整合進BIM(建築資訊模型)中。但問題是,原生的BIM資料標準(例如IFC)並不支援實時執行資料的整合。

    更完備的執行器網路

    目前,智慧建築的發展趨勢是建築中安裝了越來越多的感測器,但是執行器的數量是遠遠不夠的。一般來說,建築中能夠自動化控制的系統只有空調系統。其他與室內環境引數息息相關的元件,例如窗戶的開關、百葉窗等都是手動控制的。其實市面上不缺相關產品,但普遍價格高昂。這樣一來,目前的建築智慧控制的研究便都集中於室內熱環境的控制。但其實,影響居住者滿意度的不僅僅是熱環境,還有光環境、自然通風、空氣質量等等,而這些東西在大部分建築中目前是無法自動調節的。

    以人為本

    智慧建築中有個很火的概念叫“人在迴路”(humanintheloop),其具體意義就是智慧建築要以建築中每個人的舒適與健康作為最重要的目標,並且居住者要能夠真真切切的控制其所在的建築環境。傳統的商業建築控制中,居住者基本無法控制建築中任何東西。空調的開關,設定的溫度等都由物管人員提前設定好。由於每個人的行為和每個人對舒適的偏好不同,且隨時間和其他引數變化,這種簡單粗暴的方法必然會降低居住者的舒適度和建築系統的能效。除此之外,由於居住者對其所在的環境失去了控制,其對舒適的主觀感受也會隨之降低。

    目前,以人為本的智慧建築研究主要集中在居住者行為和居住者對其環境的舒適度的檢測與預測。在這兩方面的研究中,智慧穿戴裝置是一個很流行的切入點。很多智慧穿戴裝置都有檢測心跳、體溫、運動等的感測器。並且其藍芽功能和GPS功能可以用來做定位。除此之外,還可以配合一個實時的問卷調查來更準確的確定人的行為和舒適度。但,目前極少研究關注“知道居住者資訊後如何高效的控制建築”這個問題。

    智慧樓宇到智慧樓宇的發展需要做到哪幾點?相信看到這裡已經解答了你們對此的疑問。在城市建設中,均把“智慧與安全”放在第一位,它是構建“智慧城市、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樓宇經濟的發展,社會需求大幅增加,政府的重視與投入,給樓宇智慧化上下產業鏈帶來了巨大商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醫學上說,晨起不宜用冷水洗頭,那晨泳的人怎麼辦對身體有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