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嘟兒拉八大

    提問這個問題的朋友應該對京劇打擊樂比較感興趣或者是剛剛入門的朋友,我來解答一下。

    京劇打擊樂全靠鼓師的手勢引領,在舊社會是沒有記譜的,是研究教學的人為了方便教學,採用文字表述的形式把鑼鼓經寫出來,但是因為京劇打擊樂既有板鼓指揮,又有大鑼鐃鈸小鑼的演奏,所以在標註上基本是以最簡體現鑼鼓聲音為原則,至於大鑼、鐃鈸、小鑼在這個鑼鼓點裡面的具體打法,則需要分多行記法標註,每行標註此樂器的擊打位置(類似於交響樂的總譜),以供學習的人掌握,現在戲校的教材或者出版物都有這樣的標註方法,比如中國戲曲學院劉越的《中國京劇打擊樂》和天津穆文義的《京劇打擊樂演奏教程》(甚至還標出了五線譜)。對於專業演奏者和熟悉打擊樂的人員來說,他們都明白怎麼回事,也不需要看譜,鑼鼓譜只能對初學者起一個輔助作用,學習時還是要聽老師講和手勢教學。

    先說一下各種銅器的聲音表示:

    大鑼:倉、匡、頃空為輕擊(在口語念點時,大鑼的表述更多,還有貢、噔、騰、嗯……之所以有這麼多文字代表大鑼,是為了讀起來的感覺更像實際擊打出的聲音效果),還有打更時的側擊和風雨聲時的打邊(出堂啷啷啷的聲音)

    鐃鈸:才(重擊)、七(輕擊)、撲(悶擊),還有撞金鐘的顫擊。

    小鑼:令(輕擊)、臺、匝(悶擊),口語也有讀“來”“堂”的。

    關於標註譜中哪些樂器合奏,哪些分奏,具體到每個鑼鼓點上都不一樣,學習者不能糾結於譜子,而是透過每個點的學習來了解,因為打的時候你是看鼓指揮,譜子是學習時的參考,會了就用不著譜子了。

    以最普通的慢長錘來分析,這個點裡面有分有合,念法是(右劃)臺 倉七臺七(無限反覆,看鼓師手勢切住或者轉其他點),右劃是單鍵挎板的領法,雙鍵領的話是雙支鼓心,矇頭小鑼同時下,倉七臺七的時候倉是大鑼小鑼齊奏,七是鐃鈸單奏,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是更規範的要求):第一番倉七臺七的時候,鐃鈸要在倉時也輕擊一下,這是為了方便鐃鈸掌握節拍進入,學習者可以看一下相關影片,自己拍巴掌體會一下感覺,如果前面不墊這一下,你進這個節奏會有點不舒服,後面的倉就沒鐃鈸的事了。

    在不少鑼鼓書裡,關於鐃鈸的標註有的統一標才的,這個不要糾結,學會點就明白了。因為鐃鈸單擊有時候出的聲音也是才的動靜,比如導板後的吊鈸,或者圓場開始的鐃鈸連擊(貢才才才才……),都是“才 才才才才……”,如果用七來標註,念出來是非常彆扭的……

    再以衝頭和流水(也叫串子)為例,兩個點的聲音有點像,如果光看文字的話都是“倉才倉才……”,但是實際上鐃鈸打法是不一樣的。衝頭是鼓“巴嘟”開,流水開法比較多,“大八大八”、“大 八 大八大八”、“大 八 大 嘟”、“大不拉八一巴大大”都行,衝頭的倉才裡面鐃鈸只打才、倉不打(第一次進的時候輕擊),小鑼都打;流水的倉才裡面鐃鈸是倉沾打、才重打,小鑼都打……

    學習京劇鑼鼓,最好是儘量跟專業一點的老師學,不明白的師傅可能教錯你,關鍵是還可能把“範兒”給你開壞,再規範起來就難了。有一本鑼鼓經的書能起到輔助作用,但是主要還是由老師說,另外要吃透一個點,一定要念準念好,念出擊打的聲音效果來,有時候還要帶上音符來唸,比如“我魏絳”前面的硬脆頭那套點,帶上京胡的旋律更有味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無限不迴圈小數的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