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國(公元1115年-1234年)是中國兩宋時期以女真族為主體建立的政權。建立者是金太祖完顏阿骨打。金國先建都會寧府(今黑龍江阿城南白城鎮),後遷都燕京(今北京),再遷都至汴京(今河南開封)。金國曆經九帝,共一百二十年。疆域盛時東北到今日本海,南到淮河、秦嶺一線,西至今甘肅省,北到外興安嶺和鄂霍次克海,它為中國北部社會發展和民族融合作出了貢獻。 女真族的祖先很早就生活在長白山和黑龍江流域。五代時,女真之名始見於史籍,並受契丹所統治。女真完顏部為首的部落聯盟建立後,很快統一了女真各部。此後,女真族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時期。遼天慶四年(公元1114年)九月,女真族領袖完顏阿骨打率部誓師於淶流河(今黑龍江與吉林省間拉林河)畔,向遼朝的契丹統治者宣戰。他在取得寧江大捷和出河店之戰勝利後,於遼天慶五年(公元1115年)稱帝建國,國號大金,年號收國。金朝建國後,在護步答岡會戰中大敗遼軍,隨後展開以遼五京為戰略目標的滅遼之戰。攻取五京的前後步驟是東京(今遼寧遼陽)、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中京(今內蒙古寧城西大名城)、西京(今山西大同)、南京(今北京)。五京一下,遼朝隨即滅亡。金滅遼後,與北宋遂成敵國。金太宗完顏晟即位後,挾滅遼之威,很快席捲而南,於天會五年(公元1127年)滅亡北宋。以後金與南宋多次交兵,南攻與北伐,均無力改變南北對峙的局面。 金在與南宋、西夏並立期間,迫使西夏臣附、南宋屈辱求和,始終維持其霸主地位。但是,隨著蒙古帝國的興起,金的強國地位受到了威脅。金蒙世仇,結怨甚深,蒙古人對金“怨入骨髓”。金西北鄰蒙古,西鄰西夏,南鄰南宋,處於西、西北、南三戰之地,戰略地位有明顯的弱勢。對待三國的戰略,金的正確選擇是結夏聯宋,對抗蒙古。團結西夏,可以從西面牽制蒙古南下。成吉思汗於建國後對金“乃定議致討,然未敢輕動”,其重要原因是擔心攻金時西夏可能構成的側面威脅。聯合南宋,可以免除後顧之憂,避免兩面作戰,全力對付蒙古。然而,金朝統治者卻錯誤地選擇了絕夏、攻宋、抗蒙的戰略,結果三面樹敵,自我孤立,致使形勢急轉直下。蒙古攻西夏,西夏求援於金,金坐視不救,西夏投附於蒙古,與蒙古聯手攻金,金處於西、北兩面受敵窘境。金為減輕壓力,從中都遷都汴京,採取棄北圖南的戰略,進攻南宋,企圖挹彼注茲,失之於蒙而獲利於宋,於是“南開宋,西啟夏侮,兵力既分,功不補患”。結果,金北方盡失於蒙,南方受挫於宋,國土日蹙,國力日衰,在蒙宋夾擊之下,“遂至失國”。 金國的政治、軍事及經濟制度前後有所變化。女真部落聯盟時採用國相制,國相與部落聯盟長都勃極烈分治諸部。金朝建立之後,廢除國相制,建立勃極烈輔政制,初設四勃極烈(原意為官長):諳班勃極烈、國論忽魯勃極烈、國論阿買勃極烈、國論昃勃極烈,以後又增設國論乙室勃極烈,組成皇帝以下的最高統治機構。金太宗時,佔領遼、宋之地後,開始採用許多遼、宋制度。金熙宗時,對各項制度作了改革。金海陵王遷都中都(今北京),統一制度,又作了進一步的改革。金世宗時,各項制度大體確立。中央設尚書省綜理政務,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掌政務。地方設路、府、州、縣四級。 金朝的農業、手工業和商業是主要社會經濟部門,各地區的經濟發展存在很大差異。 金代文化雖然保留和吸收了女真族的某些文化傳統,但基本上是繼承遼、宋的漢族文化。 金國於天興二年(公元1234年)在蒙古軍與宋軍聯合進攻下滅亡。
金國(公元1115年-1234年)是中國兩宋時期以女真族為主體建立的政權。建立者是金太祖完顏阿骨打。金國先建都會寧府(今黑龍江阿城南白城鎮),後遷都燕京(今北京),再遷都至汴京(今河南開封)。金國曆經九帝,共一百二十年。疆域盛時東北到今日本海,南到淮河、秦嶺一線,西至今甘肅省,北到外興安嶺和鄂霍次克海,它為中國北部社會發展和民族融合作出了貢獻。 女真族的祖先很早就生活在長白山和黑龍江流域。五代時,女真之名始見於史籍,並受契丹所統治。女真完顏部為首的部落聯盟建立後,很快統一了女真各部。此後,女真族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時期。遼天慶四年(公元1114年)九月,女真族領袖完顏阿骨打率部誓師於淶流河(今黑龍江與吉林省間拉林河)畔,向遼朝的契丹統治者宣戰。他在取得寧江大捷和出河店之戰勝利後,於遼天慶五年(公元1115年)稱帝建國,國號大金,年號收國。金朝建國後,在護步答岡會戰中大敗遼軍,隨後展開以遼五京為戰略目標的滅遼之戰。攻取五京的前後步驟是東京(今遼寧遼陽)、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中京(今內蒙古寧城西大名城)、西京(今山西大同)、南京(今北京)。五京一下,遼朝隨即滅亡。金滅遼後,與北宋遂成敵國。金太宗完顏晟即位後,挾滅遼之威,很快席捲而南,於天會五年(公元1127年)滅亡北宋。以後金與南宋多次交兵,南攻與北伐,均無力改變南北對峙的局面。 金在與南宋、西夏並立期間,迫使西夏臣附、南宋屈辱求和,始終維持其霸主地位。但是,隨著蒙古帝國的興起,金的強國地位受到了威脅。金蒙世仇,結怨甚深,蒙古人對金“怨入骨髓”。金西北鄰蒙古,西鄰西夏,南鄰南宋,處於西、西北、南三戰之地,戰略地位有明顯的弱勢。對待三國的戰略,金的正確選擇是結夏聯宋,對抗蒙古。團結西夏,可以從西面牽制蒙古南下。成吉思汗於建國後對金“乃定議致討,然未敢輕動”,其重要原因是擔心攻金時西夏可能構成的側面威脅。聯合南宋,可以免除後顧之憂,避免兩面作戰,全力對付蒙古。然而,金朝統治者卻錯誤地選擇了絕夏、攻宋、抗蒙的戰略,結果三面樹敵,自我孤立,致使形勢急轉直下。蒙古攻西夏,西夏求援於金,金坐視不救,西夏投附於蒙古,與蒙古聯手攻金,金處於西、北兩面受敵窘境。金為減輕壓力,從中都遷都汴京,採取棄北圖南的戰略,進攻南宋,企圖挹彼注茲,失之於蒙而獲利於宋,於是“南開宋,西啟夏侮,兵力既分,功不補患”。結果,金北方盡失於蒙,南方受挫於宋,國土日蹙,國力日衰,在蒙宋夾擊之下,“遂至失國”。 金國的政治、軍事及經濟制度前後有所變化。女真部落聯盟時採用國相制,國相與部落聯盟長都勃極烈分治諸部。金朝建立之後,廢除國相制,建立勃極烈輔政制,初設四勃極烈(原意為官長):諳班勃極烈、國論忽魯勃極烈、國論阿買勃極烈、國論昃勃極烈,以後又增設國論乙室勃極烈,組成皇帝以下的最高統治機構。金太宗時,佔領遼、宋之地後,開始採用許多遼、宋制度。金熙宗時,對各項制度作了改革。金海陵王遷都中都(今北京),統一制度,又作了進一步的改革。金世宗時,各項制度大體確立。中央設尚書省綜理政務,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掌政務。地方設路、府、州、縣四級。 金朝的農業、手工業和商業是主要社會經濟部門,各地區的經濟發展存在很大差異。 金代文化雖然保留和吸收了女真族的某些文化傳統,但基本上是繼承遼、宋的漢族文化。 金國於天興二年(公元1234年)在蒙古軍與宋軍聯合進攻下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