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戲精的私人影地

    首先,我們先要理解一個關鍵問題,到底如何定義“爛片”。

    嚴格說起來,觀影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並不存在什麼絕對的“好”與“壞”,所謂的“爛片”,通俗點講,可能包含幾個方面,要麼劇本爛(不符合劇作邏輯、不符合現實邏輯、人物關係混亂、價值觀不正確等),要麼服化道和製作爛(這個基本屬於導演瞎拍,審美不行,或者粗製濫造),要麼演員演的差。

    以上理由,不充分的請大家補充。

    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講,爛片就是製作不好,是產品本身的問題。這樣的電影,最後當然不會得什麼評委會的大獎,那麼是如何跟所謂“觀眾審美”聯絡在一起的呢?這我們就不得不說到另外一個衡量電影所謂“好”、“壞”的標準。

    票房。

    票房,顧名思義,就是電影進了電影院最後賣了多少錢。這些錢,就是觀眾一張一張積攢起來的。很多電影,我們覺得不好,我們覺得是爛片,但是還是有觀眾前赴後繼,跑到電影院裡給人家送錢。最後就是影院經理喜笑顏開,多排所謂爛片,觀眾趨之若鶩,在不明真相的情況下紛紛高高興興進影院,罵罵咧咧出影廳。

    這中間好像少了些什麼環節?

    有兩個問題,一個是前期宣傳,一個是後期口碑,這都是營銷相關。

    營銷,基本就是做市場。反正就是極力擴大影片的正面形象,讓更多的觀眾能為此買單。當年我們覺得《前任3》拍的什麼玩意兒,但是賣得特別好,就是因為前期有營銷的效果,說影片怎麼感人,後期新媒體上各種觀眾反應,有個男生看完電影哭到跪地不起,有人看完哭了很久,天吶,大家心說,這電影得講得多感人啊,哭成這樣,那我得去看看。

    最後票房特別好。但是真不能是“好片”,只能說是個“成功的商品”。

    至於說,這跟觀眾審美有關嗎?其實大部分觀眾的審美我相信還是在不斷提高的,片子不好觀眾絲毫不留情面一定會罵的,尤其三觀不正的片子,一定會被罵得狗血淋頭。畢竟我們得相信,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而且很多觀眾也是經驗豐富了,看過這麼多電影,還能分不清好壞嗎。

    最後,要說一下,觀眾有沒有選擇權的問題。其實個人認為,選擇權並不大。

    我們雖然也在透過資料和人群畫像等作為專案開發的一個標準,但是整體上來說,一個專案是不是做,還是影人們“想當然”的階段,他們有些人是真的引領了潮流,這是文藝工作者應該秉承的,但是還有一部分人只是想拍自己想拍的東西,但是要讓投資人明白,這東西我們拍出來是“觀眾愛看的”,這就變成觀眾審美了,其實不是這麼回事兒。

  • 2 # 棍棍_gun

    有一部分關係,畢竟要面對市場嘛,那麼負反饋裡面,很多觀眾基於自己認知給予評價,具有參考性的。評價者呢,主觀因素程度畢竟佔很重要一部分(我比較不喜歡那些個不負責任的評價,比如說,老子就不喜歡這種片子,就是爛片,我非要認為這是爛片。我看不懂,所以這是爛片。太沉默了不好看。這是黑白的電影,我要看彩色的。)這類的評論我在某瓣上看到很多,不排除是水軍。。。那觀眾是否有選擇權這事兒,既然消費者是觀眾,自然有主要選擇權啊,電影型別,導演,演員,題材,這些只要有你不喜歡的,不願意掏錢去電影院的,都可以自由選擇不去看的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讓自己看上去就像一個成功者?又如何給人留下美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