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涵江66261669
-
2 # 趣撩歷史
兄弟反目自古有之,看看下面這對歷史上有名的兄弟是如何反目成仇的吧。
鄭伯克段於鄢為《古文觀止》開卷第一篇,是《左傳》中的名篇之一。本文是說鄭莊公出生的時候難產,讓生母姜氏受到驚嚇,因此姜氏討厭他而喜歡另一個兒子共叔段,開始時極力慫恿鄭武公立共叔段為世子,未果。在莊公繼位後仍包庇縱容共叔段。剩下的橋段估計大家在看各種電視劇中都能看到,就是母親對小兒子各種溺愛及偏袒,而莊公的表現則是在不危及自身的情況下默許甚至縱容其逾禮的行為,進而達到捧殺的目的。在與臣下對答過程中就說出了“多行不義必自斃”,喜歡引經據典的同學可要注意了,這句千古名句出處在這。最終在共叔段將要起兵謀反之前,莊公發兵在鄢這個地方打敗了共叔段,共叔段最後逃到了共。莊公與共叔段的橋段就到這了。對於這段歷史,《春秋》裡用鄭伯克段於鄢來表述。文中全篇都用莊公做稱謂,唯有篇名用鄭伯為題,文中解釋因莊公沒有教育好弟弟,沒有盡到做哥哥的責任,所以這裡用爵位(鄭國封伯爵位)來稱呼他,而不用公這個尊稱,以為譏諷。最初幾遍讀這篇古文的時候,我有其他的小想法,因為古代用伯仲叔季來論序長幼,我認為有可能這裡鄭伯就是說鄭家老大,這樣更能起到嘲諷的效果(偷笑……),但是後來考據鄭國分封的爵位應該是伯爵,(網上查到原載於《歷史研究》1994年5月的論文《先秦兩漢文獻中所見周代諸侯五等爵》,作者陳恩林,論文中有詳細論證),這裡鄭伯就是稱呼他的爵位,所以就熄了這個錯誤的想法。
莊公與共叔段的故事告一段落,文中繼續敘述其與生母姜氏的糾葛。共叔段逃跑後,莊公將姜氏放逐到城潁,並立誓:“不及黃泉,無相見也”。沒多久就後悔了(不知是畏懼人言還是其他原因),後來純孝之人潁考叔為他出了個主意,挖深坑挖至見到地下水,然後接著挖隧道,母子在此隧道相見,就不會破莊公前言之誓。於是莊公依言而行,遂母子地道相見。注意,莊公又要說名言了。“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其樂融融出於此處。然後“遂為母子如初”,這裡如初就非常耐人尋味了,因為開篇姜氏從莊公出生就討厭莊公,莊公與臣下對話時稱其生母為姜氏而無尊稱,所以這個母子如初就仁者見仁了。篇尾用詩經中的一句來誇讚純孝的潁考叔,“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孝子不斷地推行孝道,永遠能感化周圍的人。全篇至此完結。
下面說一下我對這篇文章的思考。篇名就點明瞭文中所述之意,就是一個兄弟鬩牆的故事,其中父不嚴(姜氏想讓共叔段繼位找鄭武公求情,鄭武公僅僅是“公弗許”,並未申斥姜氏並管束共叔段),母不慈(這個就不用說了,從小就不喜歡莊公),兄不友,弟不恭。與純孝的潁考叔形成鮮明對比,最終用詩經讚頌孝子來給全篇蓋棺定論,與帶嘲諷意味的篇名首尾呼應,令人歎為觀止。
回覆列表
這個話題對我來說很傷心,給我了很多童年陰影,因為父親這一輩兄弟不和很嚴重。既有性格原因,也有是兄弟,相處起來彼此缺乏平等的尊重。
兄弟間的矛盾往往從小到大,積少成多,糾纏的很多小事。由於親人間對此次的付出和回報期許跟外人不一樣,怨恨也要重的多。
所以不只是兄弟之間,親人之間的相處都要有這個主動意識,有一個良好的心態,不要計較付出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