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二哥說古論今

    秦始皇,能力,魄力,功績令人敬佩。

    李世民,做皇帝有一套。

    朱元璋,貧民逆襲成功的典範。

    康熙,少年有為,成年成事。

    乾隆,治國,玩樂,長壽,人生贏家。

  • 2 # 鉗工雕歷史

    在清朝十二個皇帝中,愛新覺羅•玄燁無疑是最受人欣賞的,甚至有的學者將康熙稱為“千古一帝”,那康熙到底做過哪些突出的業績呢?

    透過查閱《清史稿》等文獻記載,鉗工認為,康熙大致有以下幾個突出的表現:

    一、少年智擒鰲拜

    康熙8歲登基,雖然順治給他留了四個輔政大臣,但是索尼一死,便開始出現內鬥,最終鰲拜勝出,他便開始欺上瞞下,專橫跋扈,根本不把康熙放在眼裡。

    然而,康熙並沒有急著和鰲拜扳手腕,而是韜光養晦,故意擺出一副無能的樣子。他拉來一幫少年,天天在宮裡玩打架的遊戲。

    康熙14歲時,開始親政,鰲拜越來越肆無忌憚。康熙不但沒有挑明,還對鰲拜加以褒獎,晉升一等功。可是第二年,有一回康熙單獨召見鰲拜,突然讓十多個少年將鰲拜困住,並宣佈其三十大罪,一舉將鰲拜勢力剷除,正真掌握實權。

    一個15歲的孩子,竟然欲擒故縱,後發制人把一個三朝元老的奸臣一擊擊敗,康熙的謀略和氣度絕非尋常人所能及。

    二、平定三藩

    順治當年在吳三桂的助攻下,成功進入北京城,當上皇帝,於是封吳三桂為王,鎮守雲南。

    可吳三桂在雲南,從鎮守的將軍變成當地的土匪,不僅大勢收刮民脂民膏,還獅子大開口,向朝廷要大量的軍餉。

    漸漸地,吳三桂越來越無法無天了。康熙19歲時,吳三桂假裝請辭,結果康熙不按常理出牌,同意了。

    吳三桂裝清高沒裝成,便主動反叛了,同時還拉上其他幾個異姓王爺。

    機智的康熙並沒有選擇和他們硬抗,而是選派漢軍,重新組編軍隊,將吳三桂的盟軍各個擊破,把吳三桂孤立起來。

    經過五年的對抗,吳三桂被熬死了,等他孫子一繼位,便不攻自破了,一舉被康熙拿下。

    康熙清掃三藩的戰略方針是很高明的,同時又能大膽放權,贏得最後勝利!

    三、統一臺灣

    鄭成功從荷蘭人手裡奪回臺灣之後,明朝就滅亡了,鄭成功便留在島上自立為王。鄭成功死後,兒子鄭經接手。

    然而,鄭經很不正經,康熙多次和鄭經商討統一大業,鄭經多次點頭同意。但是話說了,事情卻不做,不稱臣,不納貢,時不時的還派人跑到岸上來搶劫。

    1681年,鄭經去世,在馮錫範的謀劃下,小兒子殺了大兒子,成為臺灣的新一輪領導。馮錫範把臺灣攪成了一鍋稀飯。

    這時,康熙認命被鄭經滿門抄斬的施琅作為海軍統帥,出軍攻打臺灣,在澎湖打敗臺灣海軍,鄭家人投降歸順,完成統一大業。

    康熙在清朝的歷史中起到了奠基的作用,有些做事方法對現代也是有很大的影響,從康熙的故事裡我們可以學到以下兩點:

    1)韜光養晦,蓄勢待發

    權臣專橫的事並不只有康熙遇到過,漢朝時的質帝也遇到過,同樣,質帝也是8歲登基,對於梁翼的肆無忌憚,質帝卻顯得很憤怒,當眾說梁翼是“跋扈將軍”。結果被梁冀給毒死了。

    康熙卻不一樣,時機不成熟,絕不輕易動手,還屢屢誇獎鰲拜辛苦了。一旦時機成熟,則一擊將其徹底毀滅。

    2)讀書學史,以史為鑑

    康熙的才能並不是與生俱來的,他非常喜歡看書,尤其是歷史。他的臥室裡到處都是書,每次外出坐在車裡,他手裡依然要端著書。他對《二十四史》熟讀於胸,很多事情權衡利弊都是參考歷史,很多做事的方法也是從歷史中。

    參考書目:《清史稿》

  • 3 # 上黨家鄉人

    秦始皇,能力,魄力,功績令人敬佩。

    李世民,做皇帝有一套。

    朱元璋,貧民逆襲成功的典範。

    康熙,少年有為,成年成事。

    乾隆,治國,玩樂,長壽,人生贏家。

  • 4 # 好奇觀古今

    光緒帝吧。

    敢於革自己的命,革大清的命,大家老說李鴻章啊,慈禧啊是不是在救中國。

    他們手握那麼大的權力,都不敢去改革這個腐朽的大清,不斷的賣國求榮,也不敢去改變。

    確實也年輕氣盛,乾的吧,也不怎麼樣。

    不過吧,真的有赤子之心,如果在多掌權幾年,保不齊君主立憲了。

  • 5 # 楊醫生講健康

    做為一個皇帝,他在位時間僅僅12年零八個月,每天只休息4個小時,每天晚上10:00時睡覺,凌晨兩點起床,開始批閱奏摺。光是目前現存雍正批閱的奏摺、通本就達到了30萬件,奏摺上雍正的親筆批註就有1000多萬字,這是歷代皇帝所不能及的。

    他每年只是大年初一和生日時休息一共休息兩天,其它時間沒有節假日。他在位期間沒有出過紫禁城,不巡遊,不狩獵。

    單憑以上幾點,歷代皇帝都難忘其項背,更何況其還開創了令人難以想像的豐功偉績。

    雍正上位後,也是一個勤勞的皇帝,讓清更加繁榮,從而也為他兒子能夠又一個更好的國家留下了基礎,他算是克服了守之艱難攻之易的老話。雍正做的這些事情足以證明其能力,後人也一直歌頌其作出的貢獻。

    攤丁入戶耗羨歸公

    可以說是一項重大的稅賦改革,這一舉措,大大的增加了國庫的收入,要知道康熙在位年間末年國庫空虛,這一舉措正是給國家的財政休養生息。

    創立軍機處 推廣奏摺制度

    這個相信各位都知道他的作用吧,專門處理軍機大事的地方。可以說這是一國之重,大大提高了辦事效率,減輕了君王的負擔,同時也分散了大臣的權利。奏摺制度可以大大提高辦事效率,事情按照大小經手,挑出最重要的先給皇帝批閱,帝王不需要大小事情事無鉅細過問了。

    改土歸流

    這一項措施對土地是有重大意義的,雖然期間發生了戰爭,但是透過這個方式使得中央集權更加幾種,相當於削弱一些少數民族貴族階級的實力

    廉政

    雍正時期對於貪官汙吏查處是十分嚴格的,查到通常沒有什麼好下場。這和後世的乾隆朝大不相同

    平定羅卜藏丹津,始派駐藏大臣

    戰功上面也是有成就的,雖然沒有康熙那麼文武全才,但也不賴了。而且派遣駐藏大臣意義重大。

    解放賤民

    清朝對待漢人可不想電視劇裡面那麼溫柔,是分等級的,滿人最高,漢人也有分賤民和普通人。賤民是要幹最苦最累的活。解放賤民使得不少人少受很多罪。

    雍正還是一個性格直率人,在評閱奏章金句百出。如雍正評閱愛將年羹堯“朕亦想你,朕實在不知道怎麼疼你”。評論山西布政司田文鏡奏摺“朕就是這樣的漢子,這樣的秉性”。是不是感覺這位皇帝強硬又可愛。這些政績足以說明了雍正的厲害之處,如果不是雍正的這些改革後來康熙做皇帝也不可能會開創乾隆盛世的。

  • 6 # 蕭立誌

    滿清十二帝中,雍正一直是我最佩服的一位。歷來在政治上整飭綱紀,肅清貪汙,幾乎沒有一朝一代不弄得灰頭土臉的。可是雍正卻不顧一切,親自動手做到了,清朝的國庫充足了,貪汙犯罪的官吏傾家蕩產了。因此,有關滿漢反對派的怒怨,就一概集中到他“朕”的一身了。但他是學佛參禪的健者,他深切體認到永嘉禪師所說“辦事定”的學養,如“止水澄波,永珍斯鑑”。只要見地真,行履切,即有如莊子所說的“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的決心,就毅然地做了。

    雍正登位之前,他處身皇子之位,已有四十五年的經驗和閱歷,關於諸多兄弟之間的事故,以及八旗子弟與滿漢之間的情形,他是深知利弊。尤其對滿族旗人的貪婪和腐敗情形,正如他祖先皇太極當年所說的“諸姑格格等,皆以貪得為心”,必須做出處置。因此,他即位以後,立即雷厲風行,毫不留情地先從宗室動手整頓。接著,就是清理八旗子弟的遊惰和貪瀆。所以他首先得罪樹敵的不是漢人,卻是他自己的宗室和滿族旗人。因此,他的宗室族人勾結漢族臣民,造謠中傷不遺餘力,甚至儘量宣傳他是如何使用奸詐,取得權位的不正不順。

    其次,在康熙的晚年,朝廷(皇室中央)收入的財賦及庫存銀兩,已漸見支絀,並且與各省地方之間的財賦庫存,已有矛盾。康熙四十八年,已經有詔諭戶部及各省,要“從長商榷”。其中有關宗室重臣及各省大吏的貪汙侵佔情形,雍正在藩邸的時候,早已知道得很清楚。但康熙以寬大為懷,雍正自己又處在諸王大臣及兄弟之間爭權奪利的嫌疑地位,當然不好明顯表態。所以當他登位以後,便著手嚴格處置滿漢權臣,整頓田賦財稅,即使是兄弟宗室,也毫不留情。

    雍正在十三年中,改土歸流,大大鞏固了對西南的統治;“攤丁入畝”的實施減輕了無地、少地農民的經濟負擔,促進了人口增長。勞動者有了較大的人生自由,有利於社會經濟的發展。賦稅規則的簡化減少了官府打馬虎眼任意加稅的可能。鐵腕反腐、耗羨歸公、並制度養廉銀等措施改善了吏治、減少了貪汙,集中了徵稅權利,減輕了人民的額外負擔,增加了外官薪給。官紳一體當差納糧的政策更是體現了他不沽名釣譽,不怕得罪天下讀書人留下歷史罵名的務實精神。如果明朝崇禎有此膽量和氣魄,又何至於亡國。日本史學研究者佐伯治曾評價雍正皇帝說:"康熙寬大、乾隆疏闊,若無雍正整飭,滿清恐早衰亡。"

    雍正有鑑於歷史上對儲位之爭的故事,如唐太宗李世民,也為了立太子的事,氣得發昏。現在又親自看到本身父兄之間立儲和廢太子的事,又加眾多兄弟之間明爭暗鬥的慘痛內情,所以他開創了 “秘密立儲制度”,在登位第一年的八月間,就命總理王公大臣等,將密封建儲事的錦匣,收藏於乾清官“正大光明”匾額後,並且明說是“以備不虞”。所謂“不虞”,就是意想不到的事。因為人的生命無常,況且身居高位,無常之變更多,萬一本身不保,後繼無人便難辦了。而且如果自己所定的人選,因環境影響而變質變壞了,要想更換另一個人,也會引起很大的不安。“凡事以豫立而不勞”,他不如採用這種公開秘密的辦法,早做準備為妙。

    雍正是歷代帝王中最為認真勤政,而且生活比較儉樸,嗜慾比較淡泊的一位皇帝。用“拼命四郎”形容他一點不為過。在位十三年,堅持每日親自批閱奏摺,在已儲存下來的數萬件奏摺上某些所批示的批語甚至高達一千多字…

    如果他無誠心辦事的真情,沒有過人的精力,的確是經不起這樣晝夜勤勞文牘的工作,但他在做皇帝時所批大量公文的同時,卻對禪宗佛學方面的編著,比起他所批奏摺公文的分量還要多得多。批奏摺、編著書,都要動腦筋,用手來寫的。那個時候,沒有打字機,更沒有電腦,他身為帝王之尊,不要說日理萬機,就是十多年來關門閉戶,專心寫作的人,也未必能有如此精闢豐富的成績。對於雍正深入禪佛的學養方面,我相信將來必有專家去研究。

    清朝入關定鼎八十年後,有了一位文學詞章不亞於翰林進士,談禪說道不遜於禪門宗師的雍正皇帝。他的為政之道,使人不敢欺,亦不可欺。內肅權貴,不避親疏。外立綱常,赫如烈日。用此守成,當然可使內外肅穆,誰敢與之抗衡。

    但他對用人之道,卻真能實踐“賢者在位,能者在職”的原則。換言之,他在需要外派整治事功的人才,“寧可用黠而能者,不肯用愚而廉者”。如果學問好、有品德,如張廷玉等人,始終就給以高位,留置內廷。出身功名不高,但的確別有才能,如田文鏡、李衛等人,便委以重任外放。至於科名循序漸進的人,雖詞章華麗,也只能位任文員,安置在翰林館職而已。

  • 7 # 寧靜的大海29184229

    我個人更喜歡雍正大帝

    清世宗憲皇帝愛新覺羅·胤縝,是康熙帝的第四子,45歲登極,在位13年,年號雍正,又被稱為雍正帝。雍正帝在位時間相對於康熙帝和乾隆帝少了幾十年,因而,大家津津樂道的是“康乾盛世”,忽略了其中起了很大作用的雍正一朝的功績,雍正一朝克勤克已,可以說沒有雍正帝就沒有乾隆盛世。也沒有後世中華的廣闊疆域!

    雍正帝盛年登極,年富力強,學識廣博,閱歷豐富,剛毅果決,頗有作為。康熙帝政尚寬仁,而雍正帝則繼以嚴猛,在位13年,他最主要的特點就是改革,可謂大刀闊斧,快刀斬亂麻。

    整頓吏治。康熙晚年,身患中風,標榜寬仁,吏治鬆弛,貪汙腐敗,已然成風。雍正在長年皇子生活中,對父皇晚年弊政看得較為清楚,因而一繼位,就連續頒發11道諭旨,懲治貪汙受賄,澄清官員隊伍,只一年,被革職查抄的各級官吏就達數十人,其中有很多是三品以上大員。

    攤丁入地。這是一項重大的賦稅改革。中國自古就有人丁稅,成年男子,不論貧富,均須繳納人頭稅。雍正實行改革,將人丁稅攤入地畝,按地畝之多少,定納稅之數目。地多者多納,地少者少納,無地者不納。是謂"攤丁入地",一舉取消了人頭稅。這項措施有利於貧民而不利於地主,是我國財政賦稅史上的一項重大改革。耗羨歸公。我國古代以銀、銅為貨幣,徵稅時,銀兩在兌換、熔鑄、儲存、運解中有一定損耗,故徵稅時有一定附加費。此項附加費稱"耗羨"或"火耗",一向由地方州縣徵收,作為地方辦公及官吏們的額外收入。耗羨無法定徵收額,州縣隨心所欲,從重徵收,有的抽正稅一兩、耗羨達五六錢,人民負擔甚重。雍正實行"耗羨歸公",將此項附加費變為法定稅款、固定稅額,由督撫統一管理,所得稅款,除辦公費用外,作為"養廉銀",大幅度提高官吏們的俸入。這樣,既減輕了人民負擔,又保證了廉政的推行。故雍正說:"自行此法以來,吏治稍得澄清,閭閻鹹免擾累。"

    創立軍機處,推廣奏摺制度。明代權力集於內閣,故有權相產生。清雍正把權力進一步集中在皇帝手中,創立軍機處,作為皇帝的秘書班子,為皇帝出主意、寫檔案,理政務,"軍國大計,罔不總攬"。其特點是處理政事迅速而機密。軍機大臣直接與各地、各部打交道,瞭解地方情形,傳達皇帝意旨。此機構存在200年,直至清末。與創立軍機處伴隨的是推廣奏摺制度。由於以前的官文書批轉手續繁複,且經多人閱看,時間拖延且難於保密,而奏摺則向皇帝直接呈送,直達皇帝本人。雍正擴大了可向皇帝上奏摺的人數,不同身份的官吏可以及時反映情況,報告政務,使皇帝洞察下情,以便制定政策;也使官員們相互監督,皇帝得以瞭解他們的賢愚、勤惰、政績、操守。

    改土歸流。我國西南及其他一些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土司制度,其職務為世襲,僅名義上接受清朝的冊封。土司們生殺予奪、驕恣專擅。這種制度妨礙了國家的統一和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雍正即位後,廢除了雲南、貴州、廣西、四川、湖南各地的許多土司,改成和全國一致的州縣制度。"改土歸流"是一場嚴重的鬥爭,許多土司武裝反抗,雍正堅決派兵平定。在平叛戰爭中雖然也累及無辜,給少數民族造成傷害,但從長遠來說,"改土歸流"是進步的措施,打擊和限制了土司的割據和特權,對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有利。

    我總是願意這樣猜想,假如雍正帝如乾隆一樣是20歲繼位的話,假如雍正帝在位的時間也是60年的話,他的功績該不會遜色於康熙和乾隆吧?他比其父皇康熙嚴猛、果決,比其兒子乾隆理性、 勤勉,但可惜,天不假年,在政績初見成效之時,猝然離世,讓人倍覺惋惜。

  • 8 # 白龍赤子

    清朝歷史上總共有12位皇帝,除了宣統帝外,我覺得個個都是了不起的帝王。比起中國古代歷史上其他朝代的帝王而言,都是非常優秀的。如果非要選擇一位最欣賞的,我的回答是愛新覺羅·胤禛,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雍正皇帝,為什麼要選擇他呢?我的原因如下:

    早年的儲位之爭

    儲位之爭歷來是中國古代最血腥的政治事件之一,比如“玄武門之變”、“靖難之役”等,非常之殘酷。胤禛是康熙皇帝的第十一子,但由於種種原因,按照健康成長的排名,胤禛卻成為了皇四子。太子胤礽的兩次被廢,是康熙多年忍耐的必然結果。接著,胤禩、胤禵、胤祉等人覬覦皇位,個個都是權謀高手,但最終的皇位還是被胤禛奪來了,由此可見,胤禛有著非同凡響的政治才能。

    大規模的吏治改革

    從某種角度而言,吏治改革是最艱難的改革,因為這方面的改革與地主階層的利益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所以,要想進行大規模的吏治改革就必須要有不同凡響的政治魄力和勇氣,這樣才會取得一定的效果。面對康熙後期國庫空虛的情況,雍正一上臺就清查虧空,設立會考府、同時還實行了耗羨歸公等制度,設立了軍機處,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康熙後期失控的局面。

    改土歸流

    雍正年間的改土歸流是影響西南地區的大事,而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決策者就是雍正皇帝,具體執行者為雲貴總督鄂爾泰。簡單地說,就是廢除了一切當地少數民族的世襲首領,地方官由清朝中央政府直接任命。這樣一來,打擊了盤根錯節的地方勢力,便利了清朝對地方的管轄。當然,在改土歸流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過於極端的處理方式,因為鄂爾泰具有“先斬後奏”的特權,但是從客觀上來講,促進了西南社會的發展。

    經營青海和西藏

    雍正繼位後的青海和西藏,有著突出的邊疆問題。此時青海出現的問題為蒙古人羅布藏丹津的反叛,雍正任命年羹堯為全權負責人,進行討伐。年羹堯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他經過雍正元年整個冬天的努力,最終將羅布藏丹津趕到了柴達木。清代的西藏問題,主要分為三個時期,即崇德、順治年間的開創,康熙、雍正時期的發展,乾隆時期的鞏固,其中雍正年間的積極平叛和設立駐藏大臣,為清朝西藏問題的解決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結語

    雍正與康熙、乾隆一樣,是清代最傑出的皇帝。從他早年參與儲位之爭、繼位後的吏治改革、改土歸流與對邊疆地區的經營,皆有所體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企業家平時是怎麼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