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流兮2

    王陽明,被稱為千古第一完人,他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軍事家,心學集大成者。他在貴州龍場悟道後,建立陽明心學,倡導知行合一,後將心學發揚光大,造福億兆黎民百姓,心學思想不僅風靡大明朝,後來還傳入了日本、北韓等國。

    所謂知行合一是王陽明思想的點睛之處,我們所知道的和所認知的要與行動相統一,更要遵從內心的善,我們的心中有什麼便看到的是什麼,往往失敗都是由於自己的放棄,而並非要怪罪於外物。

    那為什麼是王陽明建立了心學,為什麼他能建立心學,宿命論者認為王陽明成為心學創始人是天生註定的。據說王陽明在出生前,他的祖母就夢到神仙騰雲駕霧送來一個嬰兒,並且說這個孩子一定會讓你家光宗耀祖,因此他的爺爺給他取名叫做王雲,但是他直到五歲才開口說話,後來有一個和尚來到他家,認為雲是透露了天機,意為被神所賜予,因此後來改叫為王守仁,表明對仁義的堅守。

    王陽明天生睿智,他始終有成為聖人之志,他在三十歲時才通佛道。王陽明能夠參透悟道,在大多人中能夠脫穎而出,也源於他的出身和家庭,他自小出身於名門望族,父親也是高中的狀元郎,讓他能夠專心致志地格竹子和探索人生道,在試錯的道路上不用太去擔心後果,這都是豐富的物質條件能帶給他的。古往今來,凡是聖人和哲學家出身貧困的人很少,大多都有深厚的家學淵源,有能夠讀書思考的條件,相比貧苦子弟既要讀書更要為生計發愁來說好得多。

    王陽明小時候上學讀書時,他問老師什麼才是天下最重要的事,也就是對人生終極價值的追求。老師對於一個小孩子問出這樣的問題感到很驚訝,但回答他當然是讀書然後做官,王陽明卻認為最重要的事是做聖賢,老師和他的父親都認為他是認不清自己,只是一個孩子的妄言。為了實現成為聖賢的夢想,非常地勤奮,他在文章方面不僅寫得出色,在軍事方面的能力也很強,在讀書時期頻繁地組織軍事模擬外,還苦練騎射,熟讀兵書,不斷地學習現實中那些有名的戰役,即使王陽明胸懷抱負,樹立起高人一等的理想,但仍然沒有一個可以明確成為聖賢的途徑和方向。

    王陽明16歲時,迎娶了江西副省長的女兒,但在新婚之夜卻遊蕩到一個道觀,認識了一個九十六歲的得到高人,詢問這位活神仙的養生之法,道士告訴他心靈的寧靜才是使人能夠延年益壽的最好的方法,他對此非常感興趣,想要探求心靈寧靜之法,已然忘了洞房花燭夜就在昨天。

    後來王陽明與精通朱熹理學的朋友想要進行對格物致知進行探索,因此想出格竹子的辦法,也為後人最為熟知和稱道的故事,他對著竹子盯了七天七夜,想要從中探索出一些什麼道理,堅持一直不吃不喝,到第七天的時候都產生了幻覺,覺得連竹子都在笑話他,就放棄了認為並沒有什麼道理,這些外物是本身存在的,而道理都是由內心而產生的。

    王陽明之所以能建立心學,最重要的是因為經歷過嚴酷的考驗和生活的洗禮。無論是耶穌還是釋迦摩尼在得道的路上都經歷了萬千的苦難,始終堅信自己所要走的道路。王陽明在21歲時就中舉,其中有三次考中進士,29歲時開始正式走上官場,因為太監劉瑾掌握權力,殘害忠良,害他被貶到貴州一個叫龍場的窮困地方。在這種環境下,一個從小生活優越的才子反而沒有因為自己的落魄而感到懺愧和無奈,在不具備基本物質條件下自己動手劈柴、做飯,利用所有的物資進行改造,用積極的正能量和情緒感染著他人,同時也給當地居民傳授知識,也教給他們生活的基本技能,他具有成大道的心志和毅力,身處惡劣的環境首先是去改變它,而不是就此沉淪。與現代的主流正能量還是有些一致的,人的一生要經歷的困難太多,始終還要有內心所堅信的價值和對自我的堅守。

  • 2 # 喜洋洋8696

    這樣一位全能型的大儒,里程碑式的思想家,據史料記載他5歲時才開口說話。

  • 3 # Daniellance

    為什麼是王陽明建立了心學,為什麼他能建立心學,宿命論者認為王陽明成為心學創始人是天生註定的。據說王陽明在出生前,他的祖母就夢到神仙騰雲駕霧送來一個嬰兒,並且說這個孩子一定會讓你家光宗耀祖,因此他的爺爺給他取名叫做王雲,但是他直到五歲才開口說話,後來有一個和尚來到他家,認為雲是透露了天機,意為被神所賜予,因此後來改叫為王守仁,表明對仁義的堅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日本養殖梅花鹿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