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報紙上看到一個以撿垃圾為生的老人,在冬天裡瑟瑟發抖,在橋下搭個窩棚勉強過冬。與別人不同的是,他每晚睡覺前都會看兩小時的書,還不忘寫寫字。附近的人說他是個“文化人”,他自己說,讀書讓自己感覺到充實。他靠撿垃圾每個月能有400多元的收入,就這點錢,他還省吃儉用買了一些書,看過的書他當寶貝一樣的藏著,可攢了一麻袋的書還是被盜賊偷去當垃圾給賣掉了。他心疼不已,他以後就把書藏到自己的枕頭下。
談起新年的願望,他說了三個:一是希望自己不要生病,二是希望天氣快點暖和起來,第三個願望是每天都能有書讀。
聽著讓人心酸,這低得不能再低的願望,你們許過嗎?
路過一個工地,幾個民工吃完飯,聚在一起打牌,每個人面前堆著一堆面值很小的角幣。
“要是每月給我們發兩倍的工資,那我們打牌就不是現在這樣縮頭縮尾了。”
“是啊是啊,那就妥妥的了。”
在東北,人們愛說“妥了”,那是一種心靈滿足後的肯定。就是給生命放了一張舒適的床,生命跟著熨帖了。知足是一種境界,口袋裡只有5元錢,妥了,那就吃4元錢的“大餐”——一大碗熱氣騰騰的炸醬麵。剩下的一元給蹲在牆角瑟瑟發抖的小乞丐,他已經給路人行了無數個禮,卻還沒有“開張”;沒錢坐車去上班,妥了,那就騎腳踏車或者跑著去,正好這個年齡該減肥了。
人的心永遠想去山那邊看上一眼,並非為了明白,也非為了征服。人的心總在遠方:財富、權力、名聲,以及許多,人常常會忘記當下。殊不知,回到自己的生活,一樣可以精彩。簡單如一的生命,也可以是那根最優美的琴絃,上面沾滿快樂而炫目的音符。
聽著那幾個民工暢快的笑聲,我想這何嘗不是一種生活的境界,簡簡單單的嚮往,踏實而天真,溫暖著社會里你死我活的殘酷。
我曾經聽過一個人和一個智障患者的對話:
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啊?
當皇帝。
當皇帝為了什麼啊?
穿龍袍。
還有呢?
吃餡餅!
乍一聽,這大概是天底下最奢侈的願望了,可是聽到最後,你會發現,這份願還是最低的,因為在他的智慧裡,當一個皇帝的好處就是可以穿龍袍,吃餡餅。看吧,還有比這更簡單的皇帝嗎?
當年,有記者問及侯寶林為什麼要說相聲時,他說,最主要原因是“餓”。這個願望根本沒有諸如當大師之類那麼高遠,他的願望就是每天都能讓家人吃飽飯;蘇軾寫過“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無災無難,便是他對孩子的願望;安德烈問他的母親龍應臺:“如果將來我成為一個普通的人,你會失望嗎?”龍應臺告訴她的兒子:“對我最重要的,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樂”;朋友在新年簡訊裡說:“不祝願我飛得有多高,只祝願我飛得不那麼累”……這些很低很低的願裡,藏著很深很深的愛。
忽然想起自己一個個簡樸的生日和一張張親人的臉,那很低很低的願的蛋糕裡,不是一樣插著很飽滿的蠟燭嗎?
[送你一杯茶]
當有人問及一位成功人士,他最大的願望是什麼?他說自己最大的願望是好好地休息一天,睡個好覺,盡情陪孩子玩遊戲……這些願望在我們看來都是極其普通的,甚至是非常容易實現的,可是當這位名人說出來的時候,卻讓我們深深震撼。原來,願景不分大小、高低,都是從心底出發的最真實的想法,最美好的希冀。反觀自己,當我們還擁有實現這些願望的能力的時候,我們可曾珍惜過?即便是低到塵埃裡的願,那也是一份最美好的祝福和希望。
在報紙上看到一個以撿垃圾為生的老人,在冬天裡瑟瑟發抖,在橋下搭個窩棚勉強過冬。與別人不同的是,他每晚睡覺前都會看兩小時的書,還不忘寫寫字。附近的人說他是個“文化人”,他自己說,讀書讓自己感覺到充實。他靠撿垃圾每個月能有400多元的收入,就這點錢,他還省吃儉用買了一些書,看過的書他當寶貝一樣的藏著,可攢了一麻袋的書還是被盜賊偷去當垃圾給賣掉了。他心疼不已,他以後就把書藏到自己的枕頭下。
談起新年的願望,他說了三個:一是希望自己不要生病,二是希望天氣快點暖和起來,第三個願望是每天都能有書讀。
聽著讓人心酸,這低得不能再低的願望,你們許過嗎?
路過一個工地,幾個民工吃完飯,聚在一起打牌,每個人面前堆著一堆面值很小的角幣。
“要是每月給我們發兩倍的工資,那我們打牌就不是現在這樣縮頭縮尾了。”
“是啊是啊,那就妥妥的了。”
在東北,人們愛說“妥了”,那是一種心靈滿足後的肯定。就是給生命放了一張舒適的床,生命跟著熨帖了。知足是一種境界,口袋裡只有5元錢,妥了,那就吃4元錢的“大餐”——一大碗熱氣騰騰的炸醬麵。剩下的一元給蹲在牆角瑟瑟發抖的小乞丐,他已經給路人行了無數個禮,卻還沒有“開張”;沒錢坐車去上班,妥了,那就騎腳踏車或者跑著去,正好這個年齡該減肥了。
人的心永遠想去山那邊看上一眼,並非為了明白,也非為了征服。人的心總在遠方:財富、權力、名聲,以及許多,人常常會忘記當下。殊不知,回到自己的生活,一樣可以精彩。簡單如一的生命,也可以是那根最優美的琴絃,上面沾滿快樂而炫目的音符。
聽著那幾個民工暢快的笑聲,我想這何嘗不是一種生活的境界,簡簡單單的嚮往,踏實而天真,溫暖著社會里你死我活的殘酷。
我曾經聽過一個人和一個智障患者的對話:
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啊?
當皇帝。
當皇帝為了什麼啊?
穿龍袍。
還有呢?
吃餡餅!
乍一聽,這大概是天底下最奢侈的願望了,可是聽到最後,你會發現,這份願還是最低的,因為在他的智慧裡,當一個皇帝的好處就是可以穿龍袍,吃餡餅。看吧,還有比這更簡單的皇帝嗎?
當年,有記者問及侯寶林為什麼要說相聲時,他說,最主要原因是“餓”。這個願望根本沒有諸如當大師之類那麼高遠,他的願望就是每天都能讓家人吃飽飯;蘇軾寫過“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無災無難,便是他對孩子的願望;安德烈問他的母親龍應臺:“如果將來我成為一個普通的人,你會失望嗎?”龍應臺告訴她的兒子:“對我最重要的,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樂”;朋友在新年簡訊裡說:“不祝願我飛得有多高,只祝願我飛得不那麼累”……這些很低很低的願裡,藏著很深很深的愛。
忽然想起自己一個個簡樸的生日和一張張親人的臉,那很低很低的願的蛋糕裡,不是一樣插著很飽滿的蠟燭嗎?
[送你一杯茶]
當有人問及一位成功人士,他最大的願望是什麼?他說自己最大的願望是好好地休息一天,睡個好覺,盡情陪孩子玩遊戲……這些願望在我們看來都是極其普通的,甚至是非常容易實現的,可是當這位名人說出來的時候,卻讓我們深深震撼。原來,願景不分大小、高低,都是從心底出發的最真實的想法,最美好的希冀。反觀自己,當我們還擁有實現這些願望的能力的時候,我們可曾珍惜過?即便是低到塵埃裡的願,那也是一份最美好的祝福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