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傳、書記都記載“文姜婚魯”的故事,大概是齊襄公和妹妹文姜之間不清不楚,文姜老公魯桓公去質問齊襄公,兩人喝了一頓酒,魯桓公大醉,齊襄公讓彭生攙扶魯桓公,結果這麼一扶,魯桓公就被扶死了。那麼,齊襄公和妹妹文姜之間真的不清不楚嗎,並且為此齊襄公殺死了魯桓公!
-
1 # 木子小又又
-
2 # 無中生有full
齊襄公和文姜是同父異母的兄妹,文姜是魯桓公的夫人。魯桓公十八年,攜文姜一起到齊國,在齊國文姜與齊襄公亂倫被魯桓公發現了,魯桓公怒斥文姜,才有了後面的齊襄公宴請魯桓公,結果桓公暴斃。齊襄公和文姜有私情肯定是真的,但是是否是齊襄公殺了魯桓公呢,我覺得應該不是。
1、齊襄公和文姜有私情的事情,春秋,左傳,以及後來的史記都有記載。“公會齊侯於濼,遂及文姜如齊。齊侯通焉。公謫之,以告。”
且我們看齊襄公的形式作風比較肆意妄為,也是能做出與妹私通這種事兒的人,而周代以前兄妹近親通婚也是比較常見的,很多貴族認為要保持血統純正大多都採用過近親通婚的方式。周朝開始雖然規定了同姓不得通婚,除了魯國嚴格執周禮,就連晉國都不太忌諱同姓通婚,春秋五霸的晉文公重耳是晉獻公和狐姬之子,晉國是姬姓侯爵,狐姬一名就表明了是姬姓的狐氏女子,顯然兩人就是同姓通婚。齊國是姜姓侯爵,就更不在意周禮了,齊國具備兄妹可能產生私情的社會環境,所以我認為春秋、左傳中記載的齊襄公和文姜亂倫是真有其事。
2、關於齊襄公授意公子彭生殺死魯桓公,我覺得這個事情的真實性較低。在春秋和左傳中只記載了彭生扶魯桓公上車,魯桓公死於車中。“夏四月丙子,享公。使公子彭生乘公,公薨於車。”
但是在左傳中就明確寫了魯桓公怒斥文姜,並且說文姜所生的兒子魯同不是自己的種,是齊襄公的孩子。齊襄公也很生氣啊,說怎麼可能是我的兒子呢,於是宴請魯桓公,將其灌醉並授意彭生趁魯桓公酒醉將其殺死。
“夫人譖公於齊侯,公曰:「同非吾子,齊侯之子也。」齊侯怒,與之飲酒。於其出焉,使公子彭生送之。於其乘焉,搚幹而殺之。”
首先我們看魯同是在文姜嫁給魯桓公三年後所生,且文姜出嫁後也沒有史料記載文姜回過齊國,或在其他地方與齊襄公會面。所以魯同肯定是魯桓公之子。
其二是齊襄公再如何想弄死魯桓公也沒有必要讓他死在齊國,還是在自己宴請以後,並且齊國在當時是很需要魯國這個同盟國的,絕對不希望兩國關係惡化。齊襄公宴請魯桓公應該是想討論解決這個醜聞,可魯桓公太過鬱悶,喝多了醉的人事不省,有可能就是因為飲酒過量引發了疾病暴斃而亡。
無論是否是齊襄公授意殺死的魯桓公,魯桓公都是因為齊襄公和文姜亂倫的醜聞而暴斃的,這鍋讓齊襄公背也不太冤。
-
3 # 老衲侃春秋
現代的人一提起古代社會,有兩個朝代是他們最嚮往的。一個是周朝,一個就是宋朝了。為何許多人對這兩個朝代念念不忘?
周朝是最講究禮儀的朝代。孔子曾論述過射箭比賽時的情形,孔子說:
在射箭比賽開始的時候,對立行禮,表示和你爭上下對不起了——禮讓。然後開始比賽。比賽完了,無論誰輸誰贏,雙方都要對飲一杯酒,贏了比賽的人說:“承讓了!”
輸了的人說:“領教!”
都很有禮貌,即使在爭,始終都保持人文的禮節,不傷和氣。
《論語·八佾第三》
連這樣的射箭比賽都顯得那麼彬彬有禮,溫文爾雅。何況幹別的事情呢?
而宋朝呢?那可是文人的天堂。文人一旦當了官,各種待遇就上來了,可以狎妓,可以逛青樓;並且宋太祖祖訓有“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之人”。說錯了話也沒有什麼危險性,所以宋朝的文官都過著那種優哉悠哉的生活。這樣的生活誰能不向往?
但歷史由周朝演變到春秋時期後,由於各諸侯之間的爭霸,周朝時期的許多典章制度逐漸被廢棄,於是孔子發出“禮崩樂壞”的感嘆。
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是齊桓公,他的哥哥齊襄公,就是破壞周禮的一個典型代表。
齊襄公,姜姓,呂氏,名諸兒,是齊僖公的長子。齊僖公在位時,將諸兒立為太子。公元前698年十二月,齊僖公去世,太子諸兒即位,是為齊襄公。
過去君王的繼承都是採用的“嫡長子制”,齊襄公是長子,繼位父王的君位那是無可挑剔的。但他繼位以後所做的許多事情,就被大家都詬病了。
他有個同父異母的妹妹,名字叫文姜。當他還在當太子時,便和這個文姜私通亂倫。
他的親叔叔夷仲年也是齊僖公手下的一個重要謀臣,曾經多次出使魯國,後來促成了齊魯之間的政治聯姻。於是文姜就嫁到魯國,當了魯國的王后。
這個文姜妹妹一嫁走,諸兒太子好像掉了魂一樣。對夷仲年內心裡充滿了怨憎。
殫精竭慮為國操勞的夷仲年死的很早,留下一個年幼的兒子叫公孫無知,他得到大爺齊僖公的用心呵護,得到的待遇和太子差不多,所有的吃穿和太子都相同。
諸兒太子對此很不滿。心中常常唸叨:“當爹的奪去了我的女友,兒子又來搶奪我的父愛。你等著有朝一日的,哼!”
所以齊襄公剛剛即位,就對公孫無知下手了,剝奪了他以前所享有的一切特權。這一下把公孫無知氣個倒仰。
公元前694年正月,魯桓公攜帶著夫人,雙雙來到齊國,與齊襄公在濼地會見。
自文姜嫁給魯桓公之後,就再也沒有見到了。這次的不期而遇,齊襄公不禁又驚又喜,於是兩個人舊情復燃,重溫舊夢。
但此事很快就被魯桓公知道了,他責怪自己的妻子不守婦道。
倆人還沒有在愛河中享受夠呢,姦情卻暴露了。齊襄公真是又羞又氣,索性來了個一不做二不休。
他設宴招待魯桓公,待將魯桓公灌醉後,派公子彭生暗中下手,勒死了魯桓公。
自己的國王在齊國遇害,魯中國人當然不幹了,他們找上門來:“我們國君畏懼您的威嚴,不敢苟安,來到貴國重修舊好,禮儀完成後卻沒有回國,中國不知道該歸罪於誰。齊王不遵守信譽,此事在諸侯中造成了惡劣影響,我們請求齊王主持公正,好清除這種負面影響。”
在魯國的逼迫下,齊襄公沒辦法,只好殺死公子彭生,來向魯國謝罪。
以上是魯國國君在齊國遭遇到的情殺。
下面還有一個鄭國的國君,他雖然不是情殺,但因為仇殺,同樣命赴黃泉。
公元前694年七月,齊襄公召集左近的諸侯,要召開盟會,地點定在了衛國的首止。
大會通知了讓鄭國參加。國君鄭子亹年少時,曾和當年的諸兒發生過爭執,倆人因此而結怨。這次聽到齊襄公的召喚,大臣祭仲就勸鄭子亹不要參加這次盟會。
此時的鄭國由於內亂,已經變成一個弱國,由於畏懼齊國的勢力,鄭子亹只好硬著頭皮,帶領大臣高渠彌一同前往參加盟會。
鄭子亹和高渠彌來到首止後與齊襄公會面,在公開場合,他沒有因當年的事情進行道歉,想私下裡再冰釋前嫌。
不料還沒容他解釋呢,那邊早已埋伏了刀斧手,可伶鄭子亹還沒有反應過來,就做了刀下之鬼,高渠彌也被五馬分屍。
齊襄公不顧一個國家的基本誠信,在會盟期間連殺兩位國王,引起諸侯們的同仇敵愾。同時,齊國的信譽這回是徹底掉到了地面。
對外是這樣的情況,就是對自己的大臣,齊襄公也經常做一些沒有信譽和良知的事情。
公元前686年,齊襄公下令,派遣大臣連稱、管至父到葵丘駐守。約定的時間為一年,到來年的七月份瓜熟時節派人去替換。
那時的戍邊是一件很苦的事情。作為貴族的連稱和管至父,本來想著到邊境去熬過這一年,就能順利的回到京都享福,結果沒有想到任期滿了以後,國王卻始終沒有召回的命令。
後來兩人主動請求回到都城去,結果遭到國王的斷然拒絕。這一下讓兩人耿耿於懷,就連親戚貴族們也對齊襄公多有怨言。
他們二人於是聯合遭到國王冷遇的公孫無知,準備發動叛亂。
連稱有個妹妹,嫁給了齊襄公。可是她在後宮之中沒有地位,始終得不到君王的寵愛,心中充滿了怨恨。
連稱到宮中去拜見了夫人,和她密謀弒君之事。同時許諾,如果作亂成功,他們將擁立公孫無知為國君,屆時就立其妹妹為國君夫人。
連稱的妹妹有了這個天大的誘惑,非常的主動,將宮中的一舉一動都通風報信告訴了連稱。
齊襄公出行遊玩,在貝丘打獵,看到一頭大野豬,隨從說:“這是公子彭生!”
齊襄公發怒說:“公子彭生敢來見我!”
於是用箭射它。豈知那野豬像人一樣站起身啼叫。齊襄公害怕,從車上摔下來,摔傷了腳。
公孫無知和連稱、管至父等人,覺得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便率領徒眾闖進了王宮,將齊襄公殺害。
政變成功後,公孫無知如願以償,自立為國君,史稱齊前廢公。
當然,以暴制暴的公孫無知等也沒有好下場。公元前685年,公孫無知,又被大臣雍廩殺死。
公孫無知死後,齊襄公的幼弟,公子小白返回齊國,繼承王位,是為齊桓公。
至此,齊國才終於找到了一位明主。齊桓公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和兵民合一的制度,使齊國逐漸強盛。
經過30年的努力,到公元前679年鄄地會盟,齊桓公被諸侯國共推為盟主,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
俗話說,人不做不會死。正是齊襄公的自絕生路,才成全了齊桓公。否則,齊桓公哪有運氣來問鼎國王這個寶座呢?哪有機會來成就自己的霸業呢?
參考資料:
《左傳》春秋·左丘明
《史記》漢·司馬遷
-
4 # 趣撩歷史
根據《左傳》記載,齊襄公與文姜確實有染。而且在魯桓公死後,文姜還多次會面齊襄公,《左傳》作為一部魯國國史,把這些會面的具體時間地點寫的清清楚楚,也真是醉了。下面聽我給大家扒一扒。
春天來了,春光明媚,春意盎然,春心蕩漾、春潮澎湃,春……,不管了,反正就是一切都挺美好的。魯桓公的夫人文姜待在宮裡實在是寂寞難耐,就央求魯桓公出去遊玩。魯桓公實在是耐不過夫人的軟磨硬泡,再說國中也沒有什麼大事,就答應了文姜的請求。
文姜是齊國齊僖公的女兒,齊國與魯國接壤,交通便利,文姜就想順便回孃家看看,魯桓公想也沒想就答應了。於是安排儀仗準備和夫人一起去齊國散心,這時大臣申繻上來勸阻道:“如果女人嫁了人,男人娶了妻,就別往一塊湊合。如果非要湊合到一起,那樣準出事兒!”魯桓公尋思著反正是回夫人的孃家,也見不到別的男人,就沒當回事。
魯桓公和文姜一路走一路遊玩,終於到了齊國。齊僖公在四年前已經去世了,現在齊國的國君是文姜的哥哥齊僖公。齊僖公一看妹妹和妹夫來了,大喜過望,趕快天天宴席熱情招待。就是招待的有點過於熱情了,結果招待來招待去,把妹妹文姜招待到了自己的床上。
可是紙裡包不住火,這事最後還是被魯桓公知道了。被帶了綠帽子的魯桓公對文姜大發雷霆,可是在齊國的地盤上也不敢把齊僖公和文姜怎麼樣,就威脅文姜說等回國後我讓你們兄妹倆好看。文姜趕忙把這件事告訴了齊襄公,然後兄妹兩個在一起商量對策。
到了夏天,魯桓公玩也玩夠了,綠帽子也帶上了,就準備回國去。齊襄公設宴給魯桓公送行,宴席上故意把魯桓公灌得酩酊大醉。飲宴之後,齊襄公讓公子彭生扶著魯桓公登上車輦,結果不一會,桓公蹊蹺的死在了車裡。
魯桓公死在齊國的訊息傳回了魯國,魯國可不幹了。魯國派人告訴齊襄公說:“我們國君與您有姻親關係,帶著夫人來省親是為了讓兩國關係更加融洽。可是現在國君卻蹊蹺的死在貴國,你必須給我們個解釋,請您馬上交出凶手,否則我們就兵戎相見吧。”最後齊襄公迫於無奈,只好把替罪羊彭生殺了,來安撫魯國。然後從齊國發喪,把魯桓公的遺體運回魯國。
到了第二年春天,繼位的魯莊公與文姜斷絕關係,把文姜遣返回了齊國。
-
5 # 葉然吖
齊襄公與其同父異母的妹妹文姜確有私情,兩人私通亂倫。
齊襄公,姜姓,呂氏,名諸兒,齊僖公長子,春秋時期齊國第十四位國君。
文姜,春秋時代魯桓公夫人,齊僖公之女,齊襄公諸兒之妹。
春秋時代初期,齊國多美女,各諸侯國君侯、世子喜娶齊氏女子為妻。文姜在當時屬於典型的白富美,追求者眾多,文姜特別欣賞鄭國世子姬忽,於是齊、鄭兩國便為兒女締結了秦晉之好。然而鄭國的世子忽然聽到了“齊大非偶”的傳言,提出了退婚的要求。這對齊文姜來說是莫大的恥辱,終於懨懨成病。
在齊國,文姜和齊襄公舊情復燃,她留宿齊宮徹夜不回魯侯居住的驛館,魯桓公為此大為惱火併斥責了妻子。不想文姜轉而向兄長齊襄公告狀,為和妹妹長相廝守齊襄公起了殺心。他設宴款待魯桓公,同時交待公子彭生在送魯桓公回驛館的路上將其殺死。
魯桓公死後文姜便頻頻來往於齊魯之間,魯莊公二年,會齊侯於禚;莊公四年,享齊侯於祝丘;莊公五年,如齊師;莊公七年春,會齊侯於防,冬,會齊侯於谷。即位的魯莊公同也默認了母親和舅舅的曖昧關係,併為母親在齊魯交界的禚地建立了宮舍……
-
6 # 二師兄說
這是一個關於魯桓公、齊僖公、齊襄公、文姜間的一段歷史公案,文姜婚魯!
-01-齊僖公嫁女,一次不合禮儀的異常送嫁行為
春秋時,齊國的國君齊僖公把寶貝女兒文姜嫁給魯國國君魯桓公。
文姜
出嫁當天,魯國很符合禮儀的派上卿(上卿就是最高階的大夫)公子翬到齊國來接親。可魯中國人沒想到,齊僖公更重視更講究,親自出馬,直接把女兒護送到了魯國。
這下子,魯中國人不高興了,為啥?因為不符合當時的禮儀,史官為此還特意在這個事情上點了齊僖公,這個眼藥一上,就讓後人議論了齊僖公千年。
難道,不能多送女兒幾步嗎?各位!在當時,齊僖公這麼做還真是不講禮儀,惹人非議的。
春秋時期對送嫁有嚴格的規定,國君是不能送出國的,只能送出祖廟,然後由兄弟接力一直送到夫家接親人手上。
齊僖公這次不合禮儀的奇怪送嫁行為,始終被魯中國人非議,十多年後是街頭巷尾的熱門談資。
齊僖公為啥這麼幹呢?只是愛女心切嗎?
-02-十多年後,魯桓公出使齊國,離奇的薨在了齊國,就是死在齊國了。
十多年後,魯桓公有事要去齊國與國君會談,順便帶上老婆文姜回孃家。此時,老丈人齊僖公已經死了,齊國的國君是他的大舅子文姜的哥哥齊襄公。
魯國大夫申繻(音同須)聽到後,就跑到魯桓公面前,莫名其妙的說了一句話“女有家,男有室,無相瀆也,謂之有禮。易此,必敗”,翻譯成現代文就是“婦人有老公,男人有老婆,不互相褻瀆,這就叫有禮,如果交換了,一定會有敗事。去有風險啊”。
魯桓公這個氣啊,你申繻啥意思啊 ,明明是說啥男女相瀆的內情,我攜夫人出國訪問,哪裡易了,哪裡交換老婆了,和誰去交換,齊襄公嗎?魯桓公把申繻臭罵了一頓,繼續啟程帶文姜去往齊國。
來到齊國國都臨淄後,魯桓公饒有興趣地參觀了臨淄的都城。剛回到住處,壞了,魯桓公得到訊息說自己的大舅子剛才和自己老婆卿卿我我,做出了出軌的事情。
這還了得,魯桓公質問文姜。文姜這是回到了齊國,就是到了孃家,當即摔門而去找齊襄公了。
後來,馬上,大舅子齊襄公就找魯桓公喝酒了。
齊襄公 魯桓公哥倆喝酒
很快,魯桓公就喝得東倒西歪,看著腳步踉蹌還大喊自己沒醉的魯桓公,齊襄公十分關心,叫來了大夫彭生,讓他扶一下魯桓公。
哪裡想到,彭生一扶魯桓公,魯桓公就薨了,就被扶死了。
於是,孔子在《春秋-魯桓公十八年》中記載“公薨於齊。”
據說是眼睛不怎麼好,近乎瞎子的左丘明老師加了比較模糊的一句:“使公子彭生乘公,公薨於車。”
後來,司馬遷似乎親臨過現場,在《史記》較詳細的寫到:在將魯桓公抱上車時,齊襄公向彭生下了一命令或是一個眼神。彭生一使勁,就將魯桓公的肋骨給折斷了,然後魯桓公就薨了。
魯桓公薨得很離奇!
-03-齊襄公與妹妹文姜真的有不倫之情嗎?
歷史沒有真相,有的只是態度!
齊襄公與妹妹文姜是清白的嗎?相關疑點還是很多的。
1、後世有野史、小說渲染,說是齊襄公跟妹妹文姜在文姜出嫁前就卿卿我我,搞起了不倫之戀。證據是齊僖公不合禮儀親自送女兒文姜到魯國,而不按禮儀讓齊襄公送妹妹文姜出嫁,不是不懂禮,而是怕齊襄公、文姜在路上鬧出點什麼不能收拾的亂子,讓魯中國人知道。
2、魯桓公為與文姜所生之子取名“同兒”,意思和他長的像,但後來很多人都認為這個兒子和魯莊公長的並不像。魯桓公也質問文姜:“你說,同兒是不是你跟姜諸兒的野種。”(齊襄公大名諸兒)
不論齊襄公與文姜之間是否清白,魯桓公卻是帶著美好的憧憬出使齊國的,結果卻冰冷地躺在馬車裡被運回了魯國。
也許,魯桓公死的瞬間,他的嘴張得像一條離水的魚,他想起了哪些以前發生的不正常事情呢!
-
7 # 秦野雁
事情平息後,文姜就長期住在齊國,並繼續找齊襄公,更加肆無忌憚的私通。後來,文姜回到魯國,但還和齊襄公保持私會。繼位後的魯莊公對於這個事也毫無辦法,畢竟一個是自己的親孃,一個是自己的舅舅。不過,從此以後,齊國的政局開始變得更加混亂了。
-
8 # 歷史有知社
春秋第一霸主齊桓公能得以繼位為君,得歸功於其兄齊襄公之被弒。齊襄公可以說是標準的荒淫無德之君,其為世子之時便與妹妹文姜私通。在文姜嫁於魯桓公之後,隨魯桓公返齊,齊襄公又與文姜舊情復燃,並因姦情洩露而殺魯桓公。據《史記·齊太公世家》載:魯桓公與夫人(文姜)如齊。齊襄公故嘗私通魯夫人。魯夫人者,襄公女弟也,自(齊)釐公時嫁為魯桓公婦,及桓公來而襄公復通焉。魯桓公知之,怒夫人,夫人以告齊襄公。齊襄公與魯君飲,醉之,使力士彭生抱上魯君車,因拉殺魯桓公,桓公下車則死矣。
參考史籍:《左傳》、《公羊傳》、《史記》等等
-
9 # 進光吧
齊襄公充分利用了齊國的經濟軍事優勢,以縱橫捭闔的手段,削弱鄭國、衛國、魯國,滅亡紀國,從鄭國手上接過了中原霸主的地位,奠定了齊桓公稱霸的基礎
他貪婪無度,剛愎自用,依賴武力擴張,以大欺小,以強凌弱,卻從不以德服人,讓他失去了諸侯的支援;而他窮兵黷武,長年用兵,使將士們暴露在外,無以歸鄉,激怒了連稱、管至父。他們聯合連氏、公孫無知,殺了齊襄公。齊襄公死前的表現可謂醜態百出。
當然,他和文姜是真愛,情比金堅,愛比海深。這是無可否認的。
“我不愛亂倫,只是我愛的人恰好就是我妹妹。”這句話令人深思!
-
10 # 管風裡是誰6
《詩經.南山》,專門記述了齊襄公與妹妹文姜兄妹淫亂的事情,這裡節選第一節:南山崔崔,雄狐綏綏;魯道有蕩,齊子由歸;既曰歸止,曷又懷止。翻譯一下就是:又高又險那南山,狡猾狐狸找侶伴。魯國大路極平坦,文姜由此嫁魯桓。既然已經嫁魯桓,為啥想她心不端?這說明此事鬧得沸沸揚揚,幾乎達到盡人皆知的地步了,不是一般的不清不楚。
“齊襄公和妹妹文姜之間真的不清不楚嗎?”關於齊襄公與文姜之間的故事,應該是歷史上比較出名的一起罔顧人倫的事件了吧。齊襄公與文姜既是兄妹,又是情人,只是二人屬於同父異母的兄妹。
一、“青梅竹馬”互生情愫二人都是齊僖公的孩子,從小兩人就玩在一起,隨著年齡的增長,二人之間也相互產生了特別的情愫。而齊襄公那時也還不是“襄公”,經常還與文姜在一起,齊僖公也不是沒有提醒過,但二人還是一有機會就呆在一起。
待到文姜出嫁之日,二人相互留戀,依依不捨。
二、文姜已嫁作人婦,二人也無收斂嫁給魯桓公之後的文姜還是一有機會就要與齊襄公會面。魯桓公十八年,桓公要去齊國,而文姜也要一同隨行。《左傳》記載:“(桓公)十八年,春,公將有行,遂與姜氏如齊。”
《左傳》魯莊公二年:
冬十有二月,夫人姜氏會齊侯於禚。
《春秋》魯莊公四年:
四年春王二月,夫人姜氏享齊侯於祝丘。
《春秋》魯莊公五年:
夏,夫人姜氏如齊師。
《春秋》魯莊公七年:
七年春,夫人姜氏會齊侯於防。
冬,夫人姜氏會齊侯於谷。
《春秋》魯莊公十五年:
夏,夫人姜氏如齊。
三、小結史書都是如此記載,二人關係究竟如何終究是有據可考的。《詩經》中也有關於二人的相關記載,若有興趣,也可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