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陽光4832188218510

    無論現在、將來吃的和用的有多好,都不能說與毛主席那代人的付出無關,是那代人跟隨毛主席幹革命無私奉獻打下的江山、治理了祖國的山川湖泊、大江大河、田地,保證了工農業用水、保護了良田和人民免受水災之苦,是那代人在缺吃少穿、條件極其惡劣的情況下靠艱苦奮鬥、勤儉節約打造了中國的工農業、科研、國防、衛生、教育、交通等體系,是那代人靠“一不怕苦,二不苦死”的精神維護了新生的人民政權一一新中國,為我們今天的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建設創造了基礎和長期的安定環境及國際話語權,如果是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沒有那代人的無私奉獻,都要回報,國家光烈士撫卹金也賠不起,別說靠人工民夫治理大江大河了,請朋友們還是要銘記毛主席那代人對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所做的一切,好,轉入正題“現在不分男女都普遍……”。

    這個事當然與吃的和勞逸情況有直接關係了,建國七十餘年,由於黨的政策好,全中國人民的努力,物質生活逐年提高,生產工具的改進,與六七十年代相比早已今非昔比了,但是也要看到負面的東西,人們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的發病率高了,過分的安逸體質下降,比如說,長跑五千米能過關的人不多,肯定不如以前,我並不是說吃好了、安逸了不好,這本來就是人們的追求,只是分析原因,同時人們應該加強適當的鍛鍊身體、參加勞動,吃上也要講究一些,別去過分偏食油膩、暴飲暴食,好了,我的意見發表完了。

  • 2 # 桃林寓公

    胖與瘦,就像企業盈利與虧損一樣,收入大於支出,就贏利,就有了積累,就有發展擴大的可能。收入小於支出,企業就虧損,如果二者相抵,沒有積累,就免強維持。過去人生活條件差,飲食水平低,糧食不夠吃,沒有肉蛋奶豆製品,人攝入的熱量低。過去優其實是農村,勞動時間長,勞動強度大,消耗的能量大於攝入的能量,入不敷出,沒有積累,甚至透支,當然不會胖,只能越來越瘦。那時農村有句俚語“肚子大,脖子粗,不是當官的就是夥伕”。那時一個公社的胖子是有數的,一個“商胖子”,是飯店上灶的,還有一個“範胖子”,是個醫生。看那時農村的老頭老太太,滿臉褶子,抽抽巴巴。當然那時也沒有像現在這麼多的腦血栓後遺症患者。

    現在的生活好了一,飲食結構發生變化,不存在吃不飽飯的問題,肉蛋奶及豆製品豐富,再加上喝酒,一兩酒能頂一碗飯的熱量。人的勞動時間短,勞動強度總體比過去小得多,消耗的能量小,人的日攝入量大於日消耗量,熱量在體內有了積累,天長日久,就漸漸胖了起來。現在的胖子就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腦血栓,三高也多了起來。

    從哲學的角度說,事務都有兩重性,凡事有好處也有壞處。

  • 3 # 嶽陽樓記

    改革開放前,我村體重最高者150斤,身高1.8米,沒有胖子。一般年輕人體重110斤至130斤,營養匱乏,體力勞動繁重,挖河修路,搞運輸,全指望人力,記得1960年初冬,我給在辛集挖三分乾渠的二嫂送飯,正午啦,她還扯著嗓子喊口號:乾乾幹,拼拼拼,不打萬斤不結婚。花木蘭,穆桂英,一定賽過二武松。二武松,老黃忠,哪能比過穆桂英。在那少吃無喝的年代還要硬撐興修水利,有時還加夜班。1966年至1978年,我大隊有馬蹄窯和轉盤窯,燒煤全指望人力拉,每人每次拉1500斤至2000多斤,男勞動力排上號,拉煤挖河按名單挨號,初冬還要深翻土壤,沙地深翻2.5米,1人多深,我地深翻0.5米,即50公分,每人每天任務是1分,動用土方是66.7x0.5=33.35方,你想,在生活困難情況下戰天鬥地能胖嗎?還用減肥嗎?現在可好,一個個胖墩層出不窮。加上大胖墩,幾乎佔30%。為了健康,不得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減少心腦血管疾病,減肥是一項容易做到的事情。

  • 4 # 談古論金923

    六七十年代,人們食物單一,物資缺乏,各行各業發展不起來,生產和科技跟不上,再加上文革膽擔耽誤了國家發展,食品粗糧為主,食用油,肉、蛋都太少,營養少,所以基本上營養缺體人沒有多餘脂肪。現在全充足,體力活又少,活動量少,大魚大肉精米精面天天吃,營養過剩,體肉脂肪超標,三高影響建康,十人八胖,不減肥能行嗎?

  • 5 # 迷失的春天

    減肥很重要,但也不要減過度,中等身材或者偏胖適合,大胖了對身體健康不利,太瘦了光皮包骨沒有好的體形,一點性感都沒有。

  • 6 # 老頑童154320162

    不要以人的胖瘦來醜化毛澤東時代。有些人的言外之義就是醜化毛澤東時代。毛時代人人爭先為國多貢獻。那時生活艱苦些是事實,但人民的健康水平還是不錯的。

    現在胖人多,想減肥。是因為生好了嗎?當然比三,四十年前強多了。但教育方式改變了人性。好吃,懶做使得人們越來越胖。君不見農民工有幾個是胖子?下崗工人有幾個胖子?請不要在此討論要不要減肥的問題。多想想為社會做了多少貢獻,又從社會要回多少報酬吧!-"廠

  • 7 # 以詩會友3

    六,七十年代農民的生活狀態

    一載幾次肉片小,

    常常瘦身勒褲腰。

    渣饃窩頭拌辣椒,

    兩頭披星天天熬。

  • 8 # 周健波1

    生活水平提高了,任何供應不限制,你可以隨心所欲的盡情吃喝。但物質豐富了,精神上和知識沒有跟著豐富,不知道人的吃喝應當是有限度的,只要滿足生理需求就夠了,多餘的只能變成肉和病。

  • 9 # 藝海粟

    記得62年過五一節,提前一天學校食堂貼出大紅喜報,每桌一個午餐肉罐頭8個人分!國慶節也是貼出紅紙:每人一塊紅燒肉...看得大家口水直流,奔走相告,在寢室裡大家用手掌比劃紅燒肉的大小,引起一片笑聲。想到第二天中午能美餐一頓,夜裡高興得睡不著覺。元旦迎新的水煮毛豆聚餐會可以讓大家無限止暢開肚子吃,也算是食堂動足了腦筋。學校裡養起了豬,為了不與人爭糧食用大糞餵養。教室裡每到下午三點總能聞到窗外飄來的炒大糞味。大家都是面黃肌瘦的有肉都挑肥的吃,還是有不少人因缺乏營養得了浮腫病。什麼吃的都要憑票限購。買米連袋買可以多幾兩。那個時候雖然食品潰乏,但是大家精神上還是富足向上的!

  • 10 # 守矩老農

    當年高強度勞作,"吃的是青草,擠出是白色奶"自然苗條!而今,喝牛奶,吃炸羔,魚肉無限,熱量存體自然體重走形故減肥以求康健。

  • 11 # 長華53

    現在是少生孩子多長肉,在六七十年代是多生孩子少長肉!家庭人口的總體重之和還是六七十年代的重!不然的話,哪有近四十來的人口紅利和現在的人口老齡化的社會!

  • 12 # 江仙紳3

    六七十年代,吃都吃不飽,更沒什麼肉吃。都要憑票,就是香菸票換大米,雞蛋也換大米。有二個以上兒子的(沒女兒的),就要想辦法向二個以上女兒(沒兒子的)借糧票。

  • 13 # 忠於山水

    現在不分男女都普遍減肥,在六七十年代怎麼沒有?為什麼?因為那個年代缺吃少喝,飯根本都吃不飽,上哪長肉?我是五十年代出生的,在媽媽肚子裡就捱餓,因懷孕我的老媽就沒吃飽過,生我的時候正趕上大鍊鋼鐵,出生後正是吃大鍋飯,印象在我二十歲之前就沒吃飽過。十七八歲正長身體的時候,在西安地校上學,上午十點是課間操時間,餓的頭髮昏,肚子亂叫,沒有辦法就跑到宿舍,用刷牙缸倒上開水衝早餐打來的一分錢鹹菜絲喝,餓得我到現在瘦的都能一風颳跑,營養一直都沒補上,有道是我現在不用減肥,並且我做夢都想增肥增胖,為了胖我啥時候想吃就吃,可她就是不長肉肉,我想可能是在那個年代把我餓傷了吧[偷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用一句話表達心動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