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湯圓不放糖
-
2 # 清心靜神1234567890
食色的存在的意義?民以食為天,是人生存必須的,不但要吃,還要吃飽吃好,大家都在關心食品安全,都喜歡綠色食品,至於色,那是人類延續的保障,也是生理需要,只要是正當的,合理合法,就有存在的意義。
-
3 # 科學人文
也許是表達得不夠清晰吧,不太明白這個問題的核心到底是什麼。當然食色的涵義還是很清楚的,飲食和男女,屬於人的本能範疇,亦即所謂本“性也”。那麼問題究竟是:人的本能對人的生存有什麼意義和必要性;還是:如何看待本能在人生中所具有的意義和地位?這是兩個不同層次的問題,但按提問的方式看,還真難以分辨到底是在問哪個。姑且認為兩者都包括,在此一併加以嘗試性回答吧。
毫無疑問,人首先是一種生物,生物的本能就是存活並繁衍自己。所以,對人類整體而言,食色的本能必須得到滿足,否則人類的存活和繁衍就不可能。其意義和必要性就在於,滿足本能是人存活的物質基礎和必要條件,沒有這個基礎,人類的其他方面根本就談不上。
人之為人,除了本能,還有意識。當然很多其他高等動物也有意識,但它們的意識按照自然的設定,完全是為本能服務的,也就是意識要聽從本能的召喚,僅為滿足本能而思與想,不可能超出這個範圍。換言之,所有動物的意識,本質上都是其本能的奴隸。而人卻不然,當進化到一定程度,即形成人類社會之後,人的意識就開始超出了純粹為滿足本能而自然設定的範圍,成為相對獨立、並且範圍更廣的東西。比如從中衍生出諸如宗教、文學、藝術、科學等等人類特有的思想文化。由此,人就區別於一般動物,也不再是本能的奴隸。
當然本能還存在,只不過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被意識改造並加以控制了。比如飲食不再是飲毛茹血式的填飽肚子就完事,而是如孔子所曰: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講究色香味形;甚至有時還會“廢寢忘食”而讓位於其他事情。男女之事的慾望也不再停留在雌雄交配、繁衍後代的動物層次,而要先談情說愛、兩情相悅之後才進入靈與肉的結合。有時候,人的意識也能完全超越本能,達到更高的境界,正如裴多菲的詩句所言: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人類在追求超越本能的過程中也有走火入魔的時候,比如歐洲中世紀政教合一時代,曾經禁慾主義盛行,形成了一股反人性的浪潮。許多苦行僧不但禁慾,而且禁食,最後凍餓而死的不在少數。這個情況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很多文學作品中都有反映。另一個極端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歐美后現代主義流行時期的性解放運動,男女關係混亂、性行為放縱,衝擊了正常的人倫秩序,影響了經濟社會的發展。
就每個個體而言,飲食男女固然重要,但絕不是人生的全部內容,應該還有其他更高層次的滿足和愉悅。比如創造的喜悅、行善的快樂、親朋的友情、藝術的享受,當然還有詩和遠方,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理性的分析,也許恩格爾係數可以借用來作為區分本能層次慾望和其他人生價值的辦法,即在每個人的支出中,基本生活資料所佔的比例代表了本能層次部分,而其他則是改善和超越本能的部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恩格爾係數不斷降低,表明基礎本能性需要在人生中所佔的比例不斷變小,而更高層次的需求不斷增加。
總結一下,食色的確是人的本性也,應該得到滿足。但若僅僅侷限在這個層次,成為本能的奴隸,則與動物相去不遠。所以,人生應該有所超越,也應追求和領略專屬於人的更高層次的滿足和愉悅。相信這個趨勢隨著時代的發展將會越來越明顯。
回覆列表
官方回答~
“食”表示飲食,“性”代表男女,此句譯為:關注飲食和男女是人類的本性。 此句出自《孟子 · 告子上》:孟子與告子(孟子的朋友)辯論,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內也,非外也。義,外也,非內也。”這是告子的論點之一。 飲食屬於生活上不可避免的問題,人們每天都會為生計而奔波;而男女之間的交往也是生活中的重要部分,為人處世在一個人的發展上舉足輕重。 飲食屬於民生問題,男女交往屬於康樂問題,人生就離不開這兩件事。這也是上文孟子的朋友告子強調的觀點。